画家大卫:爱绘画,更爱革命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近代著名画家,他的一系列画作浓墨重彩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现实,成了时代精神的最佳写照。
  1748年8月,大卫出生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直到9岁那年,大卫的父亲去世了,这种生活戛然而止。不久,他的母親也不告而别,大卫一下子陷入困境之中。好在,他的叔叔及时收养了他。
  大卫的叔叔喜爱艺术,经常和一些艺术家有来往,后来,他发现大卫有点艺术天分,就把大卫送到了法兰西皇家美术学院。该学院为了培养优秀人才,设立了一个罗马奖,获奖者可得到留学罗马的奖励。当时,大卫积极地参加了罗马奖的选拔,可惜他一连三次都名落孙山,直到第四次参加才胜出。
  之后,他高高兴兴地前往罗马留学,这次留学对他此后的绘画生涯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在罗马,大卫感到自己回到了精神故乡,因为这里文物古迹众多,而这些古迹无一不与艺术有着密切联系,所以,他经常流连于各个文物古迹中,废寝忘食地进行临摹或素描,不能自拔。也正是这段罗马留学的经历拓宽了他之后绘画作品的题材。
  五年之后,大卫带着作品学成归国。当时的法国正处于如火如荼的法国大革命前夕,旧制度行将崩溃,熟悉形势的人说:“我们现在正生活在火山口上。”大卫对此也有深刻认识,之前他已经深深被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所折服,认为法国的现状必须改变。他感到,自己不能做一个局外人,必须用自己的画笔为革命的到来服务。于是,他开始创作一些作品来激发法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1784年,也就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五年前,他创作了一幅史诗级的巨作《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这一画作取材于古罗马的传说,主题是说为了国家和民族,人们应当做好牺牲的准备。这幅画作在法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法国人民被画作传达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所激励。
  五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大卫立刻拿起画笔,更加深入地投身到这场大革命之中,创作出大量反映革命现实的画作,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马拉之死》。除了绘画创作,大卫还积极投入到法国大革命的实践之中:大卫是法国大革命中激进派雅各宾派的支持者,但是后来,雅各宾派推行恐怖政策不得人心,最终被推翻,大卫也受牵连被捕入狱。在狱中,大卫仍然坚持创作。后来,在学生的营救之下,大卫获得了自由。
  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上台,并向大卫发出了邀请,希望他继续发挥所长,为现实服务。大卫欣然接受了邀请,并成为拿破仑的首席画师。不过,学者普遍认为,这一时期大卫的创作对拿破仑歌功颂德的意味过于明显了,诸如《拿破仑一世及皇后加冕典礼》《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详见本期P74)等。虽然如此,这些画作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名画,从中可以看出,大卫为革命服务的热情非常浓烈。可惜,好景不长,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被流放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之后,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大卫则逃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最终死在了那里。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大卫的人生,他估计会骄傲地说一句:我爱绘画,更爱革命,死而无憾!
其他文献
每到年终,年终奖成了上班族们一年中最大的期待,年终奖发多发少,直接导致有人欢喜有人忧,毕竟花钱如山倒的春节能不能过好,就指望年终奖了。然而,年终奖并不是今人的创举,在古代就有了,只不过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行情。  汉代时,因为皇帝在腊月腊日(即农历腊月初八)颁下赏赐,所以汉代的年终奖叫作腊赐。当时官员的第一梯队是三公,相应的赏赐也是最高的,能够拿到20万钱,如果根据购买力换算,折合现在的人民币10万
摘 要 在1950年代的戏曲改革运动中,温州乱弹艺人陈茶花乘势而起,凭借新戏《高机与吴三春》成为温州戏曲界的一颗新星。温州乱弹的重振与陈茶花的成功,展现出中央政策与地方之应因、调适的探索过程。“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一个旧艺人改造成新时代人民艺术家,这幅温州戏曲改革的图景,揭示了中央政策的地方性。   关键词 陈茶花,《高机与吴三春》,温州乱弹,戏曲改革   中图分类号 K27 文献标识
清宫剧常展现贵族女性充满闲暇与雅趣的生活,而普通女性的生活则充满危险,可谓“步步惊心”。  她顺利出生后,能不能存活就是个大问题。清朝的16个省份,150余州县,都有溺女婴的现象。由于溺婴过于残忍,从清中后期起,一些民众在乡间田野修建小塔,将想要溺杀的女婴放进去自生自灭。即使她没被溺毙,一些家庭或许会因负担过重而将她送给他人。假若她是父母的第一个女儿,又恰好生在嫁妆不太丰厚的地区,生存第一关大概已
相传中国四大古琴之一的绿绮通体黑色,隐隐泛着幽绿,犹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所以名唤“绿绮”。与彩凤鸣岐琴不同的是,绿绮不知为何人所斫。它名噪一时,便是因为司马相如。而那首《凤求凰》可谓它的成名曲。在此之前,绿绮一直在汉文帝的儿子梁王手中。   梁王听闻司马相如才华横溢,便邀请他为自己作赋。司马相如一首《如玉赋》便将梁王打动,只是由于当时战乱不断,这一文已无人知其内容。不过,凭借这一曲《如玉赋》
2009年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过得好快,一个人在这座城市颠沛流离地生活,迷迷糊糊竟然已经过了大半年。惊讶之余,又得感伤一番。我找不准用什么词或者句子来形容这段时间的生活。    一、离开:外面的空气新鲜很多    去年冬天,我不知道自己用了多大的勇气和学校说了拜拜。走出校园的那一刻。我没有一丝的眷念与不舍,即使教室里依然坐着我会偶尔想念的那些人。外面的空气,很冷,也很新鲜。至少没有校园里那么浑浊了
莫扎特家的音乐氛围非常浓厚,父亲利奥波德是当地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母亲也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姐姐南妮尔刚会说话就开始学习大键琴。在耳濡目染中,莫扎特三岁时就已展示出“绝对音感”,不仅能辨别音调,还能迅速找到喜欢的和音,重复弹奏出来;四岁时,他可以凭记忆演奏比较短的曲子;五岁时,他开始创作曲子。  早在南妮尔表现出音乐天赋时,利奥波德就想利用她跻身上流社会。发现莫扎特的天赋后,他的野心膨胀得更厉害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是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住地。杜甫在这里住了近四年,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如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畔独步寻花》等。寓居草堂时期可以说是杜甫漂泊生涯中比较稳定悠闲的一段时光了,那这个草堂是如何建成的呢?又有何魅力?  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谱》中依据杜甫诗歌全面考察了草堂的结构、规模、方位、环境。据此可了解到,草堂背成都郭,在西郊碧鸡坊石笋街外,万里桥南,
中图分类号 K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22-0003-06   采訪时间:2020年8月  采访地点:上海大学马斯托禁毒政策研究中心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上海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乔晶花  问:张老师,您好!谢谢您接受此次访谈。据我了解,这些年您一直致力于推进国际禁毒史和医疗社会史的研究。那么,您是如何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呢?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求学经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你的时间有多少用来陪伴家人?本应陪伴家人的时间,被哪些事情“剥夺”了?日前笔者对石家庄35名市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他们陪伴家人的时间平均每周仅有28个小时。算下来,一年也只有61天。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失陪族”,不经意间,就忘记了父母的生日,错过了孩子的第一次说话。家庭所承载的意义应该重新审视了。  部分“家庭时间”是“无效时间”
1130年,金兵南下,准备从川陕入手,自西向东横扫南宋。宋高宗紧急点将备战,点来点去,点中了时任殿中侍御史的张浚。张浚也不含糊,临行前扯着脖子对高宗发誓,说:“臣愿为陛下前驱清道,明年上元佳节,定与陛下相会于东京!”  到川陕后,张浚召开军事会议,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抗战宣言后,就准备调兵遣将。这时,驻守川陕多年的大将曲端问:“张大人,您是在玩打仗游戏吗?”张浚不明所以,一脸疑惑地看着曲端。曲端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