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策略刍议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nan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门对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价值在于整合人文地理、历史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并教会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解决问题。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如何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现状
  1.学科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某些学校虽然为这门课程安排了课表和授课教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教师认识不够,认为这门课程远不及语文、数学重要,为非主要学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科任教师对该课程的认知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某些教师把握不好课程目标、课程要求以及教学方法。在当前教育形式和教育质量观出现偏差的情况下,这些教师不得不将精力着重倾向于语、数学科,从根本上削弱了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教案写得很认真,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却很少看到创新之举;教研活动形同虚设,教学方法严重滞后,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学而无趣。
  3.学习与生活实践严重脱节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某些教师一般倾向于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学方法落后,照本宣科,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熏陶,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品德课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二、如何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
  要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关键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增加这门课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不深,教学目标把握不准。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前要组织科任教师通读教材,将教材的编写框架进行统一梳理,即从教材的编排结构、知识衔接、编写思路、教材的个案分析等方面,整体把握教材。另外,教师还要精心研究本课所教授的内容。具体考虑这么几个问题:①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材设计了哪些内容?编写的意图是什么?②教材的内容与当地的实际以及本校的情况是否相符?若不符合应补充、转换或重组哪些内容?只有充分考虑这些问题,教师才可能深入挖掘这门课程的精髓,运用教学机智进行教学。
  2.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在授课前要考虑这么几个问题:①联系本课的知识,想一想学生有哪些生活经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如何。②应考虑怎样贴近学生的生活,怎样将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③要开展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水平和认知程度,选择最有效、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以教授“请你相信我”这一课为例,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并且知道诚信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根据这个教学目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比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与他人交往中,谁是值得信任的人,并让学生举例说说为什么这些人值得信任。这种源于生活的教学讨论方式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积极思考,并畅所欲言,这样在无形中就完成了教学目标。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源于生活的课程,如果教师只是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之内,那么就不会拓展学生的视野,他们的眼光也只是局限于课堂之中。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内容的可信度。比如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以“家乡”为大主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让学生对居民进行访问,让学生知晓家乡过去的人情风貌等情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将教育寓于活动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胆量,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
  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对学生心灵净化的催化剂,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助力器,教师必须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才会让学生乐在其中,享受其中,这才是这门课程所追求的真谛!
  
  
  (作者单位:福建省古田县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现在中小学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以至拒绝作文,成了一个普遍的教育问题。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我们的学习者比我们的策略更重要,当学习者不想学习时,应该改变和抛弃的是策略,而不是学习者本身。”因此,认真研究中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到底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一、“发表”作文, “导向”激发    作文的导向是什么?根据人性的需要理论来回答,应该
摘要:译林牛津版教材将每个单元分成不同的板块,在教学实践中发现Task板块是教师容易忽视且感到较难把握的一个教学板块。笔者尝试用学习策略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首先通过对理论的解读肯定Task板块在教学中重要性;其次运用笔者对教材的理解分析Task板块的特点;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WHS教学模式并就某一单元的Task为例进行教学展示,作为学习策略理论指导下对Task板块课型的初探。  关键词:Tas
如何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感悟呢?对文本的解读与感悟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面对文本时的“入”与“出”过程。“入”就是解读文本,就是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 “对话”;“出”就是感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文本实现真正的参与、真情的体验、真切的感悟,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    一、解读文本,让“入”来得顺其自然  我们经常会听到语文教师这样说:“为什么别的老师能抓住重点,我却不能?我的课堂为什么显得那么零散?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当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原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对策,是我们有效地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位德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现以案例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案例:学生心理亚健康表现情况  福建省长汀县城关南区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县城中心位置,
摘 要:在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之下,音乐课堂也有了较大改善,新《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游戏其实就是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氛围里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音乐、去探索音乐中的奥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游戏,经常性地组织一些音乐游戏,能让学生在接受音乐教
教师的文本解读水平,关乎学生学习的范畴、感悟的外延、收获的效度。如何立足文本、快速解读,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以下几个解读文本的视角,便于一线教师操作。  1.读透教材  看扉页:翻开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材的扉页,就会看到一句口号:走进《品德与生活》,学习、做事更快乐!品德与生活课程与孩子们“相约,牵着手儿同行在成长的道路上”。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教师的最根本作用就是指导儿童的生活。这便
一、学校现有场地整体分布情况  300米运动场一片;操场北侧的运动器械区;北侧篮球场两片;前广场排球场两片;前广场一片;升旗广场一片;南楼银杏路;北楼文昌路。    二、学校场地体制资源  1.大课间活动场地区域分布  大课间活动区域分布:一、二年级在升旗广场组织跳绳、踢毽及跑操活动;三、四、五年级在运动场组织跑操及大型团体操活动;六年级在前广场组织空竹技能练习。  2.常规教学课场地区域分布  
曾经在大班向家长开放了绘本阅读活动《1只小猪和100只狼》,故事讲述了1只小猪被100狼追捕、围困,当100只狼开始发威要吃掉小猪时,小猪出乎意料地应对,化险为夷。精湛的画面表现技巧,急剧转折的情节设置,富于童趣,而个性化的语言,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我将活动分成三大环节进行:第一环节:边声情并茂讲述故事边翻阅大书,并随机提问情节的发展;第二环节:以“猜一猜狼为什么把小猪放了”为话题进行讨论,让幼儿对
什么叫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信心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成熟的一种表现,是激励个体自强不息实现理想的内在动力。自信心的强弱与环境和教育有关,它在外部因素和内在因素相互作用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幼儿的自信是被赏识出来的   有位教育家说过:“赏识带来愉
摘 要:兴趣会让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情绪,教师有意识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认真参加体育课堂及各种锻炼活动,推动学生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问题、获得新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兴趣有重要作用。笔者从多方入手,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有重要作用,努力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  关键词: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众所周知:“授人以鱼,不如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