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源?探策略?培育健康花朵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han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当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的原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对策,是我们有效地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位德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现以案例对小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案例:学生心理亚健康表现情况
  福建省长汀县城关南区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地处县城中心位置,但福建省长汀县实验小学、长汀县中区小学、长汀师范附属小学像三座大山,矗立在我校周围,无形中影响了我校的招生等,使我校的生源素质越来越差,给我校的德育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近几年来,我利用班主任工作的有利契机,对一些学生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及记录,从中选择了几个特殊案例呈现给大家。
  案例1:王XX,男,12岁,五年级学生,在低年级教师眼里,他是一个机灵聪明、接受能力强、能言善辩的孩子,懂得的道理也多。在其九岁时,父母因为感情不和离异,父亲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监护,由于家庭的变故,孩子心理严重失衡,带来了行为反应偏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只要受到教师批评就会情绪激动,或与教师狡辩,成了一个很让教师头痛的典型的后进生。
  案例2:张XX是三年级(2)班的学生,来自一个边远山区,父母在工业区打工,平时无暇顾及孩子。在班里是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坐不住,屁股下面像是抹了油似的,手和脚总是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有时连作业也不做,父母监督他做作业,他也不听,经常跟同学闹别扭。
  案例3:李XX,男,10岁,小学四年级生,独子。父母均为农民,家庭基本和睦,与老人同住。孩子在校的主要问题是攻击性行为表现明显,与同伴交往不良,学习成绩中下。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打架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教师很疏远,见到教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教师的批评很反感,会在课堂上与教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教师的课更不爱听。作业不会,也不会问教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多,这也正是困扰着许多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现实问题,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在哪里?有怎样的良方、对策呢?
  二、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考虑。
  第一,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许多人的经济基础、社会地位有了很大变化,单亲家庭、畸形家庭数量不断攀升,心理问题孩子也就随之增多了。像上述案例1中的孩子,他的性格的变化主要是源于家庭的变故。原本幸福、和谐的家庭,一夜之间变得支离破碎,即使有爷爷、奶奶的照顾,又怎能弥补这种心灵的创伤?
  第二,学校教育方式方法较单一。例如,一位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教师为纠正该生的毛病,竟然每次上课都让他站在课桌旁听课,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如此行为,不但没有使其摘掉“后进生”的帽子,连他原有的闪光点也丢弃了。
  第三,家长缺乏正确的责任意识。家长借故忙于生计,其实是在推卸责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
  教育孩子就是教师的事情了,自己只管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物质保障”,所以导致孩子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又变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导致了一些“问题学生”的形成。同时,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辅导,无法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解决孩子在学校或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第四,小学生自身条件和情感类型的差异。小学生成长环境和自身禀赋的差异,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不一。如案例1中的王XX因家庭成长环境问题,有一种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因而产生一定程度的“自暴自弃”。案例3中的李XX则因生活环境相对优越而导致了个性的偏差。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因材施教,多管齐下,做好教育引导。
  1.开展心理辅导课,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一是向小学生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他们自测、自控、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为此,我校开设了团体辅导课,每周一节,四十分钟,采用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儿童心理健康导读》,它包括知识篇、自测篇、方法篇、咨询篇、个案篇五个部分,学生、家长、教师都可以阅读。为了充分体现心理辅导课的特点,课桌可围成圆形,教师时说时问,可以直接和同学们对话,从而营造和谐融洽的气氛。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或讲道理,或讲故事,或教方法,或与同学们相互讨论。
  二是针对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行个别辅导。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让其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在每个班级内都设立了心理咨询箱,学生有什么要问的,可以写成小纸条投入箱内,要求每个班主任及时开箱解答。同时,我校开设了“知心屋”心理辅导室,邀请心理辅导教师于每周一、三、五定期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这样的辅导针对性强,又使学生讲出了在全班学生面前不愿讲的心里话,弥补了集体辅导课的不足,使心理健康教育更深入了。
  2.针对学生实际,设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家长和教师都较为信奉高标准、严要求这一信条,认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出息。实际上,过高的要求不但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容易让孩子产生挫折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尽管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不能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但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他们只看到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这一结果,却没有看到孩子为此所付出的努力。
  在设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扮演的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监督者角色,更多的应该是支持者的角色。在某种意义上,精神支持比单纯的物质支持更重要。比如,我根据王XX以往基础较差的实际,为他设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每次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不要吝啬鼓励。
  3.注重沟通交流,培养学生耐挫折能力
  小学生的心理其实很脆弱,他有成人的尊严感,但又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这就更需要教师用真情去感化孩子,培养孩子耐挫折能力。如针对案例中的王XX的一些“叛逆行为”,我及时从同学、其他教师、其爷爷奶奶那里了解情况,知道了其实他是因为缺少关爱,想利用一些奇怪的动作和上课破坏课堂纪律的方式来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后来我让他当上了数学小组长,时常表扬、鼓励他,督促他学习,还经常抽出自己的空余时间给他补课,到他家进行家访,了解相关情况。现在他的学习态度端正多了,虽然上课偶尔还会开小差,但绝大部分时间能认真听讲,发言也较以往积极,而且作业能及时完成,学习成绩也在稳步提高。
  事实证明,德育工作者在进行德育时要学会从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做起,真正做到“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祖国的花朵,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走向成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城关南区小学)
其他文献
“说一口普通话,写一手规范字”,这是国家对中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当下,由于电脑、手机的普及,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越来越退化。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最佳时期。为了给孩子们打下坚实的书写基础,首先要让他们从思想上对书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经过严格训练,我所带班级学生对整齐、优美的汉字书写已经有了自己的见解。对于缺乏耐心的学生,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关注学生在书写中出
最近,清华大学新一批教师续任/解聘工作已经完成。校方大概没有预料到,方艳华老师的转岗和闫浩老师的离开会引发学生如此多的热议。“非升即走”政策是否需要调整、教师评价体系中学生的发言权有多大,成为公众讨论的热点。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赞成“非升即走”的制度。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从大的方面看,这是治庸的方法,不养庸人,优化教师队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我们可以在某个阶
摘 要:新课标注重和凸现三维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中贯穿始终。本文拟以朱能老师《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例谈谈在历史课堂,通过“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历史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历史课程;主体性;“过程与方法”  三维课程目标的提出是新课程的主要特点也是最大亮点。其中首次把“过程与方法”单独列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领域来进行阐述。从其包含的内容,可以给教师们一个明确的信息:无论是教师的教,还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通常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盘磁带,就完成了整个英语教学的授课过程。面对贫乏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就像被捆住了手脚,一身技艺无从施展,同时这种现状也极大束缚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表现在小学英语教育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自制能力不强,感兴趣的就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爱学,英语知识的学习效果往往普遍较不理想。但是,如果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有效结合,就能充分调动
2009年9月,笔者受国家汉办委派,赴美担任中文教师,同时任职于波特兰州立大学与一所公立中学,兼任俄勒冈大学中文领航项目的中文沉浸式教学(Chinese Immersion Program,指让母语非汉语的学生完全沉浸在中文环境中,直接运用目标语中文进行教学,而不以其母语作为中介语)工作。同时,因为参加美国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和本土中文教师培训,有更多机会了解到美国大中小学的一些教学情况。两年的工作,
摘?要: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具有特殊性,如信息闭塞,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水平滞后,等等。对此,笔者由“巧做伯乐,雕琢学生心灵”着手,从“培养兴趣,关注学生心灵;时时留心,妙借生活素材;处处用心,发掘学生潜力;另类巧评,温暖学生心灵”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
摘要: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亮点,它的具体实施一直是语文老师们探索的热点。文章以人教版新课标为例,指出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学生、教师、学科特点、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探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策略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的亮点,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途径的多样性、过程的实践性、目标的综合性。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
现在中小学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以至拒绝作文,成了一个普遍的教育问题。美国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我们的学习者比我们的策略更重要,当学习者不想学习时,应该改变和抛弃的是策略,而不是学习者本身。”因此,认真研究中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到底怎样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一、“发表”作文, “导向”激发    作文的导向是什么?根据人性的需要理论来回答,应该
摘要:译林牛津版教材将每个单元分成不同的板块,在教学实践中发现Task板块是教师容易忽视且感到较难把握的一个教学板块。笔者尝试用学习策略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首先通过对理论的解读肯定Task板块在教学中重要性;其次运用笔者对教材的理解分析Task板块的特点;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WHS教学模式并就某一单元的Task为例进行教学展示,作为学习策略理论指导下对Task板块课型的初探。  关键词:Tas
如何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感悟呢?对文本的解读与感悟从某种意义上就是面对文本时的“入”与“出”过程。“入”就是解读文本,就是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 “对话”;“出”就是感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文本实现真正的参与、真情的体验、真切的感悟,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    一、解读文本,让“入”来得顺其自然  我们经常会听到语文教师这样说:“为什么别的老师能抓住重点,我却不能?我的课堂为什么显得那么零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