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she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强迫”变成“渴望”,使学习成为一种由兴趣出发的主动行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
  关键词: 阅读 兴趣 培养方法
  
  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该科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因此,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强迫”变成“渴望”,使学习成为一种由兴趣出发的主动行为。
  一、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的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较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增强。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强化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
  因此,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受师资、教具的影响,形成了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师上课仅凭“一本书、一张嘴、一只笔”的教学局面。久而久之,当然是教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更无味。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教师的讲述再怎么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利用多媒体,从全方位、多感官调动学生,从而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时,对于在沙漠里成长的学生来说,根本无法想象那美丽景象。我通過多媒体设备把这些景象呈现在学生视野中,让学生看到迷人的张家界,亲身感受了它的迷人风光,从而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比单纯的用语言描述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现代语文教师不仅对多媒体应用于教学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要在教学中充分实施,以诱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三、多种方法组织教学,调换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仅靠先进的电教手段是很难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的。这就要求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调换学生学习口味,让学生在活跃、轻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落实课本知识。
  如在进行《半截蜡烛》的教学时,教师可事先将学生分组,按课文内容编排课本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揣摩故事中每个人物的心情和说话的语气等。而在进行《新型玻璃》的教学时则采用“推销会”的形式和“玻璃的自述”这两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及用途。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让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等,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发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
  五、加强教学语言艺术,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主要载体。一位教师即使拥有很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最终也必须借助教学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语言修养,在语言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部动力。教师要设法调动他们的兴趣,不断让他们感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寓教于乐”,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享受。
其他文献
本试验用H9亚型禽流感病毒FT株作为免疫原,免疫6周龄BALB/c雌性小鼠。加强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ELISA方法和HI方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培养,最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g2Al1、Zn2Al1和Mg1Zn1Al1LDHs,利用XRD和SEM表征手段,对它们的热分解及焙烧物在Na2CO3溶液中恢复层状结构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400~700℃温
本论文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在舍饲条件下山羊和不同品种肉用绵羊(蒙古羊、德国美利奴羊、德克赛尔羊、无角陶赛特羊以及萨福克羊)的前胃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意在为舍饲条件下,
摘 要: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对所要解读的文本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做起。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应用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相当广泛的文体,现在已成为中专教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其政策性、针对性较强,而又受到制文意图、格式、语体等多方面的限制,应用文显得格式呆板,内容缺乏吸引力,教师讲起来枯燥,学生听起来乏味。那么,怎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呢?我根据应用文的特点,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中专应用文的教学相关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一、利用比较发现法,
摘 要: 在阅读课教学中,科学的问题设计不仅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调动全体聋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聋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本文从设计事实性问题,设计经验性问题,设计创造性问题,设计评价性问题这四个层面,着眼于聋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探讨了聋校语文阅读课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等问题。  关键词: 聋校语文阅读课教学 问题 设计 提问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摘 要: 良好语感的形成最直接来源于朗读训练。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同时也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因此朗读的量要足,朗读的质要高,朗读的形式要多样。  关键词: 朗读 语感 数量 质量 形式    语感能力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语言训练逐步养成的比较直觉、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校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
为确定捕食线虫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分泌产生胞外蛋白酶的最佳培养基及诱导物,并对胞外蛋白酶的生化性质进行研究。本论文首先利用含不同诱导物的LMZ培养基、枸椽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