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德育理念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杜威的德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社会发展的缩影,学生通过在学校生活的各种表现,可以形成应有的道德品质。纵观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可以发现,该理念强调了一般意义上的实践的重要性,称之为道德教育的核心所在。为此,人们有必要学会通过对相关理念的批判吸收,实现对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推进。
  关键词: 杜威 德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的理解的不同,往往导致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巨大差异。为此,人们有必要通过理解不同的教育理念,形成有利于我国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积极思考。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强调了一般意义上的实践的重要性,人们有必要通过对该理念的批判吸收,从而实现对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推进。
  一、杜威德育理论概要
  美国著名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约翰·杜威在教育上推出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从而促成了我国教育的深入变革。杜威曾于1919年“五四”前夕来到我国,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传播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对我国产生过深入影响。杜威认为,认识论关心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认知问题。传统认识论在认知问题上是以“知识旁观者”的理论出现的。杜威指出,学校应该把单纯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转移到儿童的活动上。杜威指责过去学校的修身科与公民科是在向学生灌输道德成训,那样机械地注入道德术语就像强迫学生死记硬背亚洲的山名一样枯燥且无益,结果根本不能使学生真正提升道德觉悟,只能使他们的头脑僵化。学校应该设置环境让学生在其中通过活动以掌握道德知识。杜威认为,通过活动培养品德的办法可以使兴趣和努力相互调和而不至于使二者之间形成矛盾,他指责学校脱离生活实际而对学生进行空洞说教,那样的空洞说教学生难以理解因而毫无兴趣且不愿接受,相反只能令学生感到厌烦。就此,杜威的观点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如出一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不是指被动接受灌输的教育。按照杜威的设想,良好的道德教育应该符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遵循儿童的内心指令,也就是说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客观需要,只有当外在的道德教育和儿童内在的发展需要相吻合时,儿童才能真正接纳并践行道德律令。
  杜威有关德育实施途径的论述还有一点很值得重视,他提出:“现在应该研究的问题是,怎样通过各科知识教育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杜威在其所著《道德教育原理》一书中论述了地理、历史、数学等科目具有的德育功能。在杜威看来,各学科都应该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相结合,都应该承担一定的德育功能。譬如,历史教师不应该只把历史当做对事实的单纯记录,而应该设法把它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这样才不会让历史只成为死的知识,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与我们平时强调的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其实是一个道理。
  二、撇开哲理差异审视杜威德育理念
  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对道德教育的价值功能是相当推崇的。他认为“道德是教育最高最后的目的”,“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同一的”,“广义地说,道德就是教育”。我们姑且不论杜威的上述观点是否片面地把德育与教育相等同,也不去探讨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究竟如何。但是,有一点相当清楚,即杜威认为德育很重要。正如辩证的否定观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具有相对一致性,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则为是否承认扬弃意识。形而上学者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不承认任何联系。
  哲学史上最突出的例子之一就是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只看到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荒唐,却看不到辩证法的合理内核,简单地把它们一并抛弃。这就如同看到洗澡水脏了,就把它连同盆中的小孩一起倒掉一样。恩格斯就此批评费尔巴哈,“像对民族的精神发展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黑格尔哲学这样伟大的创作,是不能用简单置之不理的办法加以清除的。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它,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撇开哲学的党性,不同的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为社会服务。伟大的英国科学家伊萨克·牛顿是个有神论者,但是,牛顿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并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牛顿制造了第一架望远镜,第一个提出了关于颜色的科学理论并把太阳光分析成了彩色的光谱。用恩格斯的话来说,牛顿代表着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登峰造极的时期。奥地利物理学家埃伦斯特·马赫也可算做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对时间与空间、因果性与规律性等做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论述。然而,正是这位唯心主义的科学家的伟大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物理学家,他们给物理学同时给人类带来天翻地覆的深刻变革。爱因斯坦在1916年悼念马赫逝世的文章中写道:“我甚至相信,那些自命为马赫的反对派的人,可以说几乎不知道他们曾经如同吸他们的母亲的奶那样吮吸了多少马赫的思考方法。”同理,对于杜威的教育思想与德育理念,我们无需从根本上予以否定,而应该批判地吸收其教育理论中可资借鉴的有益部分。
  三、杜威德育理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重新审视杜威的相关德育理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1.坚持德育理论与教育实际相结合的思维要求
  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实质上就是和受教育者的学习实际、工作实际、生活实际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从教育客体方方面面的实际出发,把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这就要求我们具备求真务实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事实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什么时候我们就能不断进步,否则就可能不断碰壁。
  为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必须按照及时发现问题、确实弄清问题、正确解决问题这三个步骤办事。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可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掌握主动权,避免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马后炮”现象。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认真调查研究,善于分析问题。正如杜威所说的那样,要“从做中学”,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先“做”,从实际中扎扎实实地做调查,而不是仅凭自己的主观想法或道听途说的一点信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在深入实际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积极引导其通过道德实践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当前,尤其对基础教育而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是政治科目教师的职责,其他科目教师则受应试教育影响而无暇顾及,教书与育人之间往往很难兼得。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宣传,轻实践引导,受教育者难以真正从情感上接受它并从行为上体现它。这些现象要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尽可能贴近教育客体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和工作实际,以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2.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实践举措
  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使工作对象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思想问题包含思想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两个方面,思想认识问题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看法,思想意识问题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动机、理想、道德和其他意识观念。不论是思想认识问题还是思想意识问题,它们产生的根源都离不开社会现实。辩证唯物主义告诉人们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努力探寻各种思想问题背后的实际问题,即人们学习或工作等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产生的实际矛盾。不解决这些实际困难和矛盾,仅凭简单甚至空洞的说教是难以取得实际效果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把关心学生的实际生活,解决实际困难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抓好理论方面的宣传教育,更要注重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3.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工作局面
  杜威认识到,地理、历史、数学等科目同样具有德育的功能,主张“通过各科知识教育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这与我们平时要求的各学科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是不谋而合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教育任课教师的事情,各学科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有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该齐抓共管以形成教育合力。所谓教育合力,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社会环境影响下,各项教育实施后产生的综合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要形成教育合力,在学校这一特定社会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任课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要相互配合,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共同努力,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此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要相互配合、综合实施。
  总之,尽管杜威的德育理论可能受历史局限性的影响而很难简单移植到我国教育实践中,但是它毕竟包含了德育理念的合理成分。我们应该坚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等原则要求下,共同推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滕大春.外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
  [2]胡明,秦德占.美国通览[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1998.
  [3][美]爱因斯坦.方在庆,译.爱因斯坦晚年文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4]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郭沛超.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误区与对策[J].北京: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6(6):23.
  [6]邓子庆.装“两面人”终会把自己“装”进去[J].北京:中国纪检监察,2016(7):38.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方法。本文探讨“生本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从学习方式的转变,转换课堂角色;先行导学,精心策划前置性学习内容,造就课堂的精彩;自由开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四个方面阐述“生本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本教育 生物课堂 自主探究 精彩  “生本教育
摘 要: 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与推广的同时使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改革,高中生物教学就是改革课程之一,尽管很多教师都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措施,但是依然有很多不周全之处存在于新课改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不失去原有教学进度与方式的大方向成了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作者经过多年对生物教学研究与探讨后,建设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与策略,希望对广大教育同行提供帮助。
新课程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培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下面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根据化学特点,挖掘人文教育因素,激发学
摘 要: 随着现代化教育方式不断改进,自主合作式学习方法随之普及起来。自主合作式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高密度的人际交流关系,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享受交往与审美的乐趣。分层次自主合作学习是以因材施教、相互协作为基本原则的策略教学模式,因为学生之间客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分层教学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学习能力。本文主要讨论在高中化学教
摘 要: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是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影响生物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保障。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生物实验,有意识地多角度进行探究,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理解,而且对学生生物素养形成,课程目标实现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生物实验 观察 操作 小组  初中生物是学生全面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因此,生物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生活化能力培养。本文立足于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现状,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生物 生活化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生物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
摘 要: 掌握翻译技术是对新时代译员的基本要求之一,同时是未来职业发展潜力的必要保证之一。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摇篮,MTI专业教学对翻译技术绝对不可以等闲视之。因此,提升MTI专业学生的技术素养,提高他们对翻译技术的应用能力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 MTI 翻译技术 技术素养  一、信息时代翻译市场的新特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外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翻译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
目的:观察新型化合物N-(2-羟基乙基)芥酰胺降血脂及肝脏保护活性。   方法:以Triton WR-1339(400mg/kg)诱导小鼠产生急性高脂血症的同时给予N_(2-羟基乙基)芥酰胺(100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