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探究,提高生物实验教学质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h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是初中生物课程改革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影响生物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保障。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生物实验,有意识地多角度进行探究,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理解,而且对学生生物素养形成,课程目标实现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生物实验 观察 操作 小组
  初中生物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更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课程。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生物实验教学一直采取灌输式和背实验的教学方式,导致大部分学生实验能力较差,生物课程的价值得不到提高。所以,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对相关实验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在自主操作实验、自主探究实验中掌握基本生物知识,同时为学生实验能力大幅度提高做出相应贡献。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发挥生物实验的价值,如何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自主的生物实验课堂中综合能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为学生健全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1.观察探究,提高实验学习质量
  观察探究活动的组织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往生物实验中,生物实验教学一直采取讲授式教学模式,只有少数时候,教师会进行演示实验,但还是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没有观察、思考,教师直接给出结论,这样的演示实验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所以,素质教育思想影响下,教师要倡导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且对高效课堂顺利实现做好保障。例如:教学《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演示了几则实验,即:
  演示实验一:培养皿中有湿润的纱布,20℃
  演示实验二:无水,无浸润的纱布,20℃
  演示实验三:培养皿中有湿润的纱布,-10℃
  演示实验四:水淹没种子,20℃
  先出示这四则实验过程,接着,引导学生做出假设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说一说哪些因素影响种子的萌发,之后,经过一周时间的展示,不仅能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高,高效生物课堂实现有着密切联系。
  2.动手操作,培养实验学习能力
  动手操作实验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有效实验方式,是锻炼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实验素养的重要方面。所以,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相信学生,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的理解,而且对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及健全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教学《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生物学习质量,教学时,我组织学生借助“洋葱、清水、镊子、碘酒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刀片、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实验器材自主动手操作,自主动手制作临时装片,并从实验中总结问题,比如:
  有学生提出:我制作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是一个大的气泡;
  有学生提出:显微镜下的临时装片很模糊。
  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用碘液?
  ……
  组织学生自主操作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交流,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质量,进而为学生健全发展做好保障工作。所以探究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实验,确保学生在自主研究实验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有助于学生生物素养全面提升。
  3.小组讨论,提升学生实验素养
  小组讨论活动是为了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更是为了构建出高效的生物课堂。所以,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做好分组工作,通过兵帮兵活动的有效组织为学生健全发展做好保障。因此,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确保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提升实验素养,锻炼实验能力。
  教学《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实验为例,除了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实验过程之外,还组织学生对下面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比如:
  (1)为什么此实验要借助四个实验进行说明?
  (2)种子萌发只与湿度和温度有关系吗?
  (3)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此实验验证吗?
  ……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上述问题进行交流,自主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操作能力。
  总之,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组织学生多角度进行探究,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确保生物实验课程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朱美林.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对科创板展开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结合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及问题对科创板的作用展开了分析,发现企业通过在科创板上市能够降低融资门槛和实现融资方式转变,得到融资渠道的拓宽。未来伴随着科创板的发展,资本市场融资环境能够得到优化,资本将得到进一步积累,为中小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提供支持。  关键词:科创板;中小企业;融资门槛;资本积累  2018年宣布设立科创板,为国家战略落实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提供服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在白纸上能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画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球仪,能够指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通过游戏,能够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
摘 要: 新课程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指导。科学探究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物理蕴含大量的科学方法,我们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适时向学生介绍、点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方法至关重要。考查科学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今后中考
摘 要: 初中物理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能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是开展科技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加强科技教育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介绍了五种初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的题材和开展初中物理“第二课堂”活动应该遵守的四个原则。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第二课堂 动手能力  一  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又有不同之处。它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有更大的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结合,可将生物学知识表达多媒体化,使知识呈现更加生动、形象、逼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一堂教学活动为实例,试从实践操作上对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课程整合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现代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意义 策略  新课程伴着课程标准、新理念,倡导采取探究学习、合作互动等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
摘 要: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是最大限度发挥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的教育方法。本文探讨“生本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问题,从学习方式的转变,转换课堂角色;先行导学,精心策划前置性学习内容,造就课堂的精彩;自由开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四个方面阐述“生本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本教育 生物课堂 自主探究 精彩  “生本教育
摘 要: 我国新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与推广的同时使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巨大改革,高中生物教学就是改革课程之一,尽管很多教师都对此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措施,但是依然有很多不周全之处存在于新课改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不失去原有教学进度与方式的大方向成了许多教师关注的问题。作者经过多年对生物教学研究与探讨后,建设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与策略,希望对广大教育同行提供帮助。
新课程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培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下面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谈几点自己的做法,与同仁交流分享。  一、根据化学特点,挖掘人文教育因素,激发学
摘 要: 随着现代化教育方式不断改进,自主合作式学习方法随之普及起来。自主合作式学习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高密度的人际交流关系,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享受交往与审美的乐趣。分层次自主合作学习是以因材施教、相互协作为基本原则的策略教学模式,因为学生之间客观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分层教学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综合学习能力。本文主要讨论在高中化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