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训练思辨 提升思维强调应用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拟对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试题亮点及考场作文亮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学生考场作文中出现的概念不清、审题不准等问题,对今后作文教学提出紧跟时代训练思辨、提升思维强调应用等建议,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2019年高考;作文;述评
  一、2019年高考作文试题及考场作文亮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到湖南省高考语文评卷现场调研发现,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有诸多亮点:一是围绕使命任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二是名家名篇、课内课外相勾连;三是由知识立意走向能力素养立意,注重在具体情境下思考解决问题。
  阅卷教师梳理了湖南省考生考场作文亮点:能追本溯源,步步追问,强调劳动创造了文明,引发受众思考,提出希望和建议,出色完成指令任务等。
  二、分析考生考场作文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不清,表述模糊
  很多考生对“劳动”的界定不清楚,根据具体语境可以推知,材料中的“劳动”当偏指体力劳动,考生应抓住这一特点一议到底,不能左右摇摆。很多考生在写作时开头抓住了劳动的指向意义,但中间却出现了“学习也是一种劳动”“要爱学习”“爱学习就是爱劳动”等议题,导致议题概念不清,论述肤浅甚至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二)审题不准,思辨说理欠缺
  材料任务指令清晰,涵盖“深入思考”“希望与建议”“复兴中学同学”“本校”“我”“演讲稿”等内容,指向明确。正是由于指令任务较多,很多考生难以应对,不知把握材料中的主要问题,把“思考”仅仅理解为“劳动的重要性”,文章论述停留在一般性的叙述上,不会层层分析,不会思辨说理。“深思”的应该是“有些同学”的具体表现,这应是材料核心,究其原因无非是“找借口”“怕吃苦”“懒惰”,如果能就此先驳后立,再顺理成章提出“希望与建议”,文章就深刻而丰富了。有位考生的作文标题为《民生在勤,此刻做好》三个分论点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虽点题(材料中原文),但找不到重点,也谈不上分析,体现不出思辨,结果其文章在二类下计分。
  (三)针对性不强,套作痕迹明显
  先看几则实录:
  实录1:劳动中要“静心”。孔明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荀子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而蟹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是用心浮躁的原故啊!”可見静心的重要性。静下心来,可以让你更加沉着,认真思考,更好地处理好事物中的细节。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浮躁和意气用事反而会使事物变得更难处理。
  劳动中要“锐意”。一个内心强大而又有才华的人做事总是会轻松一点。
  人生中的挑战就像是一场面试,如果你没有才华、没有能力如何通过面试,如何让别人欣赏你?在劳动中实现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和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成功往往属于与众不同之人。“锐意”可以在劳动中更有效率地解决好事物,如此高效又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劳动中要“奋斗”,“奋斗是青春的最高礼赞”。有人言:“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态度。再者平凡又不等于平庸。”这是对的,但我认为,当今时代发展如此之迅猛,竞争如此之激烈。我们稍不留意也许会落下。中国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有什么理由不作新时代的弄潮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又怎能少了锐意奋斗这两个词呢?
  实录2:粒粒最辛苦 劳动最光荣(标题)
  劳动助推个人发展(段1)
  劳动助推民族发展(段2)
  劳动助推国家发展(段4)
  实录3:热爱劳动 实现价值(标题)
  热爱劳动 实现价值需要吃苦耐劳精神(段1)
  需要主动担当精神(段2)
  需要爱国报国情怀(段3)
  乍一看去,上述实录层次清晰,但细看却发现其问题严重。上述实录均由“劳动概念”引出,经过考生格式化之后,都远离了“劳动”。实录1:借用“劳动”名义后,接着转移话题去论述“静心”“锐意”“奋斗”;实录2:“个人”“民族”“国家”三个段落间层次清晰,逻辑关系紧密,阐述的是劳动的结果,但标题“粒粒最辛苦”强调的当是劳动的过程,只有“最辛苦”的过程,才会有“最光荣”的结论;实录3:“吃苦耐劳”“担当”“爱国报国”这三点并非是劳动的价值。由作者的标题推论,只有热爱劳动,才能实现人生的某种价值,文中提到的劳动带来财富的幸福感、事业的成功感、过程的愉悦感等,很显然这只是劳动过程中的三种态度,而不是劳动的价值。由上述三段实录可以看出,经由学生的述写,最后都未回到材料主题上,属偏离题。而这也是许多考生在考前进行结构训练以供考场套用而不注重思维思辨训练的后果。上述考生如果在写作时略加细研,是完全可以写出优秀高分作文的,是固有的套作思维导致其拿到材料不假思索的布局谋篇,结果却谬以千里。同时,上述实录都无视文体(演讲稿)要求,没有针对任何受众(复兴中学学生)展开写作,属于一般的阐述观点型作文。
  (四)简单粗糙,罗列堆砌
  先看几则实录:
  实录1: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些学生或成年人排斥劳动的原因。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一、学习或工作压力大;二、有懒散的生活习惯和态度;三、科技的飞速发展以致于科技能为我们服务的地方越来越多。
  实录2:五千年过去了,终于轮到我们登场了。劳动中我们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薄(泊),要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那份正气,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的那份自信,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祭(济)苍海”的那份勇敢。
  可以肯定实录1的思路还不错,查找排斥劳动的原因,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简单粗糙,如“学生或成年人”材料中仅仅涉及学生,后面用一、二、三来代替三种现象的分析,不利于作为高中生的听众接受。实录1中缺少合乎逻辑的分析过渡,未将前面的“原因”与后面的“我”的观点链接起来。实录2不可谓没文采,短短一段就引用多句名言,但可惜所引并非所需,徒留堆砌罗列的嫌疑。“淡泊”“正气”“自信”“勇敢”应是一种生活态度而非一种劳动态度,不能与“劳动”相匹配。
  (五)书写潦草,花样抄袭
  一些考生可能是限于考试时间,也可能是由于平时不够重视书写训练,其卷面书写马虎潦草,绝大部分考生得分平平。另外,2019年作文的抄袭花样百出,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有的学生整段抄袭;有的学生写一段抄一段;还有的学生变化词语抄袭。2019年高考评卷对各类形式的抄袭保持高压态势,一经查证,以四类低档计分。
  三、针对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的教学建议
  首先,教师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紧扣“课程标准”的“思辨性”“实践性”“时代性”特点。在课堂作文教学目标确定、选材、训练定位上要有明晰的思路,语文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
  其次,加对学生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阅读理解和应用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切忌采用一劳永逸式的模式,在考试中复制粘贴。
  再次,引导学生加强对现当代名家名篇的阅读,巧妙进行课内课外纵横联系,拓宽学生知识面。
  最后,注重文体训练。2019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部分要求:“写作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实用类”调至“文学类”之前说明试题考查更重视写作的实用性,强调写作情景的创设,强调沟通交流,强调写作要完成具体任务。
  总之,分析考生在考场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对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提出建议,以供同行讨论研究。
  
  作者简介:张国光(1969—),男,湖南省雅礼·浏阳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作文“写——改——评”一体化及升格作文教学。
其他文献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等平台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同意發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本刊编辑部   2021年5月
我有幸观摩两位教师的语文课,讲授的是同篇课文——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从那个方向吹》。这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各有风采,迥然不同。其教学过程简记如下:(为叙述方便,两位教师分别称作教师A和教师B)  教师A(共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朗读诗歌)……  师:读完后我们有何感受?  生:读起来感觉轻盈、柔和、舒缓,并有无尽的哀伤和迷茫。  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各有什么特征?  生:风和梦。风是
摘要:《促织》可以从人界与神界的空间角度进行解析,此二重空间在文本中交替出现,使小说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对主旨的彰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人界;神界;二重空间;《促织》  《促织》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文章,选自《聊斋志异》。作品围绕促织塑造人物、展开情节,对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促织》一文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情节曲折多变,叙事完整。主体故事结束
摘要:议论文是当下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但结构不清晰、逻辑不严谨是该文体写作的主要弊端。议论文以阐述事理为主,结构安排方式尽管不尽相同,但了解和掌握一些常规论证结构是很有必要的。拟对议论文常规论证结构方式进行简要梳理说明,以期对议论文写作备考有所帮助。  关键词:考场作文;议论文;结构安排;论证模式  一、议论文写作常见的论证结构分析  议论文写作要恪守逻辑规则,做到有条不紊,不留缝隙,无可辩驳。“
摘要:群文阅读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同一议题阅读几篇文章,并通过阅读把握文章内容、议题内涵、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同时,通过确定联系点、整合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思考等方式有效开展群文阅读的方案。  关键词:群文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方案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在初中阶段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特点进行教学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可以
写景作文离不开“景”和“情”,要么写景抒情,在一幅幅画卷中舒展情怀;要么融情入景,将情感注入景物中,给景物赋予生命力。而无论哪一种写法,最终都是“情”、“景”两条线贯穿全文,一虚一实,勾勒出唯美的景致,散发出丰富的情感。《济南的冬天》为读者勾勒出与众不同的北方冬日美景,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独特的布局和语言风格,具备了诸多启发借鉴之处。  一、由字到画,巧妙布局  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按照顺序描
摘要:2017年版新课标指出:“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整本书阅读在新课标的18个任务群中处于核心地位。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整本书阅读,有效运用一定的方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拟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论语》整本书阅读中运用学习支架提升阅读效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学习支架;有效运用  2017年版新课标指出:“整本书阅读不同于篇章阅读,
在重庆市巴南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温暖的灯光下,一张“巴县留法勤工俭学分会预备学校赴法学生代表名单”静静地躺在展示柜里。  百年时光飞逝,这个巴南区档案馆的镇馆之宝,仍然留存着邓小平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迈出救亡图存步伐时的真实温度。  档案资料卷帙浩繁,这份名单能重见天日绝非偶然,而最大的功劳要归于四川省巴县档案馆(今重庆市巴南区档案馆)原馆长刘后昆,一位在党66年的老党员。  拓荒牛:不辱使
摘要:作文评价与升格,可尝试由学生自主完成。自主评改可遵循以下五个步骤:示范评、 自评、 组评、 师评、 家长评。自主评改应遵循以下七个要领:科学分层分组并灵活改组、 教好方法、及时评改、注重升格过程、完善成长袋、提倡多次评改重视发展性评价和榜样激励。  关键词:作文评价;自主评改;五步骤;七要领  新课标强调:“要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个性、创意的表达、评改,逐步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教
70年风雨兼程,70年乡村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的发展变化,农村的容貌有了大变样,比如身边的村广播站。  关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我脑海中最美好的回忆,是当时竖立于池塘边上的那个大喇叭。  那个年代,广播是我们贫穷的乡村里唯一传递信息的工具,这种信息从乡政府广播站发出,再传输到各个村落。  当时因经济落后,为了节省成本,各村就选择位置较高、人群集中的地方,用一根水泥杆竖立起一个高音喇叭,方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