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物的内心 倾听他们的心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是课文《掌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不同的教学设计就带给人别样的感受。
  第一自然段: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案例一】
  师:读了课文,文中的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生:英子是—个残疾的女孩。
  ……
  师:为什么对同一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关注掌声前后的英子。让我们先看看掌声前的英子。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了第一自然段,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英子是一个残疾的女孩。
  ……
  师:再读第一自然段,哪些词加深了你对英子的印象?划一划,圈一圈。(学生自由读,自由划、圈。)
  师:哪些词加深了你对英子的印象?
  ……
  出示句子“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
  师:英子早上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平时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难道她不想和小伙伴一起去交流、去游戏吗?她一直默默地生活,她的内心真的也是那样平静吗?当听到同学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发言的时候,当看到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游戏的时候,当看到同学们在运动场上为运动员加油呐喊的时候,英子的内心又是怎么想的呢?请选择一处写下来。(出示练习题,学生练笔。)
  (交流小练笔)
  生:当看到你们在运动场上为运动员加油呐喊的时候,我也想去为运动员加油呐喊。
  生:当看到你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的时候,我总是默默地坐着。
  师:这是你愿意的吗?
  生: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去玩,可我却只能看着你们玩。
  师:不去玩是因为觉得自己是残疾人,怕别人看见你走路一摇一晃的,是吗?残疾人不能和大家一起玩,是多么的伤心呀!
  生:当看到你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的时候,我想,如果我能像你们一样那该多好呀!
  生:当听到你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发言的时候,我也想发言!
  师:可她就是鼓不起勇气来,这场疾病使英子失去了与人交流的勇气,使她变得非常忧郁,使她失去了许多童年的快乐。让我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案例二】
  师:英子是位怎样的孩子?
  生:英子是一位得过“小儿麻痹症”的孩子。(教师口头介绍什么叫“小儿麻痹症”。)
  师:腿脚落下残疾走路会怎样呢?
  生:走路一摇一晃
  师:这就是走路的姿势。(教学词语“姿势”,读准平翘舌音。)
  师:把三个词语放在句子中你会读吗?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这句话在哪一自然段?
  生: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自由读这一自然段,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见,英子早上早早就来了,下课他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生:我仿佛看见,英子默默地坐教室一角。
  师:你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句式:因为她得过 ,不愿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 。)
  师:想一想,由于双腿的残疾,给英子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当下课时,同学们在操场上自由地玩耍的时候,英子却——
  ……
  师:老师不禁要问,英子为什么不去和同学们一起玩?
  生:英子不愿意去玩……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英子那么孤独,那么忧郁,都是因为她不愿意呀。
  两位老师在课前都深入地研读了文本。英子不参加集体生活不是她内心不想参加,只是怕参加了,同学们看到了她走路一摇一晃的姿势会笑话她,侮辱她,所以她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世界里,就算内心再渴求,她也不敢在众多的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因此,英子不愿意,只是不愿意让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并不是她不愿意参加各种活动。第一位老师还在引导学生理解“默默”一词以后,抛出了一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在默默的生活中,英子的内心是否也是如此的平静?”这一问题引领学生走进了英子的内心,去寻找他内心的痛苦挣扎。
  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很好地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把英子与同学们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英子的孤独与痛苦。不同的是,第二位老师的设计一直把英子称为“英子”或“她”,而第一位老师却让孩子把英子称为“我”。这一人称的不同,却能带给人截然不同的感受。“英子”也好,“她”也好,都是别人,是让孩子感受别人的感受,很多时候给人置身事外的感觉。用“我”这一人称,感觉英子就是自己,孩子就会有设身处地的感觉,那样,英子的“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早早地来到教师,最后一个离开,走路一摇一晃”仿佛都成了自己,再联系生活,孩子就更容易设身处地理解英子,同情英子,情感的投入就更显得真切。
  学生只有透过现有的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才能真正读懂文本,懂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教师在课前深入地研读文本,细腻地捕捉文本的信息,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内心,教学过程才会更有效。
其他文献
看到你们教研组的经验介绍,提到要“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快出成果”,有几句话不得不说。  我们这一代遭逢社会动荡,被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耗费了太多的生命,到了真正能做些事的时候,往往已经精力不济。20多年前,我经常说,想多做点工作,要“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我总是觉得只要政策正确,大家都能遵守法则,教育是能健康发展的。  中国社会经常用的新闻术语总是“形势喜人”,教育界的实际状况是“形势逼人”甚至“形
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显著变化是教师重视课堂生成信息的捕捉与运用,使原来单调的线性课堂变得饱满而丰富。但在实践中,教师对生成信息的无效处理会对课堂教学产生负面影响。面对即时生成的课堂信息,教师应当如何取舍和有效处理?其取舍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将考量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本文试从课堂生成信息的一个案例入手,深入剖析执教者的所作所为,以引起更多教师对此问题的思考和重视。  【教学片段】  在学校举行
【摘要】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语文学习能力的良药。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有效阅读量,唤起学生对阅读的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品位。仅仅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品位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阅读的交流以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汉语拼音水平。正因如此,
[阅读提示] “亲!微信会定时提醒您处理爱车的违章信息……”西安一名女车主通过微信订阅了该服务,就在她享受这种便捷的免费服务时,却莫名“被肇事”了——  2013年12月5日上午8点多钟,居住在西安市雁塔区的戴艳正在熟睡中,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敲门的竟然是灞桥区两名民警,因戴艳涉嫌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民警请她配合调查。  戴艳不明所以,据民警介绍,12月3日凌晨1时许,灞桥镇发生一起交通肇事案,一辆
2007年本刊举办的“创造杯”论文大赛已经顺利结束。本次大赛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支持。水平较往次有较大的提高。经专家认真评审,已揭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现将一等奖名单公布如下:  浙 江 朱卫华 王 雪 王爱红 庄琳娜 章丽芳 叶 璐 李 萍 吴乐妹 许爱玲 杨 宏 杨宝姿 林土法 陈 洪  洪广明 陈爱萍 蔡武娟 林海府 胡利芬 吴大明 史婉珍 郑玉芬 陈丽丹 叶姚君 夏海雪 汪渭芳 叶赛红  王
高考作文的命题,不仅仅是一道简单的写作题,而是某一个时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60年的高考作文题的变化中(除去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取消高考的11年),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教育理念。    一、从命题方式来看,我国的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百花齐放的变化,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越来越大    从1952—1982年,我国的高考作文基本上是命题
“人到中年万事忧”,尤其是中年女性,工作的重担和责任感决定了她们必须忘我地劳动;在家庭中她们又肩负着养老育小的重担,繁重的家务事无法摆脱,多重角色的困扰,往往使她们在生理、心理上产生超负荷感。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正在成为威胁中年女性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如果心理疲劳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
【关键词】《呐喊》,批判性,整本书阅读教学  《呐喊》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诞生近百年来,无数作家从中汲取了思想和艺术的养分,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也从中选文,作为国民学习的材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纳入课程内容。不管从哪个角度、根据什么标准遴选教学书目,《呐喊》都当之无愧地名列前茅。随之而来的是,从落实课程标准出发,学生怎样读《呐喊》才算“达标”?
【摘 要】在五育融合行动变革中,学校文化对高标准的目标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实践行动的内生张力等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学校文化作用于五育融合行动变革,具有同一性、同步性与共进共生性的特性。泸州市江南小学立足实际,主动变革,深入探索适性育人理念文化、课程文化、研修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在五育融合行动中的实施路径,以特色的办学实践为五育融合的校本化创新实践提供了鲜活的示范样本。  【关键词】学校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语文课堂中的延伸拓展不是游离于文本之外的附加物,而是对课文的有机延伸,开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伸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价值取向。语文教学改革的内涵在于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作必要而有效的拓宽,以实现学生学习上质的飞跃——超越教材、超越课堂。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1.从语言品味角度拓展延伸  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