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商会“官督商办”的性质与特点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ob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商会的产生与发展,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文教以及资产阶级的成长壮大,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商会的研究日趋重视,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清末商会究竟是官办机构,还是半官方组织?或是完全商办的民间社团?众说纷纭,歧异甚大.我认为,清末商会既不是官办机构,也不是半官方的组织,而是带有一定"官督"色彩的商办民间社团.下面即就"官督"与"商办"这两个方面略作具体分析,并对导致清末商会具有这一特点的各种因素予以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田中奏折》,原件称《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于1929年未经南京《时事月报》披露以来,其真伪问题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日本前外交官森岛守人、重光葵等著文否认其存在外,60年代中叶以来,日本一些历史学者发表文章认定《田中奏折》是“伪物”。中国史学界从70年代末开始,有不少学者认为《田中奏折》原始抄件来自日本,“伪造”说不能成立,也有论者强调《田中奏折》是“伪件”。
1926年至1927年的前期北伐战争是在苏联和共产国际援助下由国共两党联合进行的,其战略、策略的制订者有蒋介石、鲍罗廷、加仑、张静江、谭延闿、陈独秀等人。本文将着重考察这一时期蒋介石在制订和执行有关战略、策略中的作用,借以推进对北伐战争和蒋介石其人的研究。至于二期北伐,将另文讨论。
确立于17世纪的英国近代议会民主制是否可以在前一个世纪、即都铎时期(1485—1603)找到起源?这个问题长期为史学界所关注。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史学家中先后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出现于本世纪50年代的“正统派”观点。该派代表人物、英国史学家尼尔认为,在都铎末代君主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1558—1603),下院在宗教改革、王位继承、下院权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与女王、枢密院选有不和,议会与王权的“政治对立”颇为尖锐,实际上已经揭开了议会反抗王权、夺
20世纪的英国政治舞台是比较寂静的,既没有17世纪的内战,也没有18—19世纪的人民运动和政治改革,但在这寂静的表象之后,英国的政治结构及其运作方式却发生了许多变化,有些方面甚至是质的变异。本文拟对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是如何在保持传统架构的同时,又经历了巨大变动的问题进行考察和探讨。
一、曲折的研究道路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自1956年以来,民国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56—1971年,可以说是民国史研究的提出阶段。1949—1955年,除普遍学习中国革命史外,谈不上有什么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更没有中华民国史研究这个学科。1956年,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国现代史》,由于学者们对分期问题认识不一致,因而由李新主持编写的这部书定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仍然沿用中国
五种生产方式理论,亦可称为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或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一般说来大体会经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等五种循序演进的生产方式.它的形成表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人类社会历史实际相结合的认识过程.这一认识过程至今没有完结.
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爱德华·汤普逊在当今西方历史学界和社会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自1963年问世以来,畅销世界许多国家,他的史学理论文集《理论的贫困及其他》以及关于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的一系列论文,在西方历史学界亦有很大的影响.有些著作不久将在我国出版中译本.爱德华·汤普逊生于1924年,初受教于肯斯伍德美以美教派办的公学,后入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因受其兄弗兰克·汤普逊的影响,在大学期间就加入了英国共产
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佛教势力大盛,教权相当强大.其表现之一,是僧侣享有不纳赋服役、不受俗法治理及不拜君亲等特权.本文拟就佛教特权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变化与衰落过程及其原因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佛教特权的确立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起初只有少数外国僧侣在局部地区传教,汉人出家者极少.汉末以前,佛教经典鲜有传译,佛律寺规亦未制备.僧侣多以变幻伎术耸人耳目、引发信心,受少数统治者供养.在这些统治者看来,佛徒与斋戒祭祀通神致鬼的
引言在两宋经济史的研究中,商品经济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六十年代初,曾有人对熙宁十年的商税作了统计分析,发现其中80%是来自于县、镇以下的广大小市场.近年,又有人根据宋代商税额估算出宋代每户年平均商品交换额是20贯.另一项研究的结果则表明,历来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大宗的农业税在宋代已退居次要地位,而不太重要的商税、专卖税、矿税则逐渐升居主要地位.熙、丰以后农业税仅占国家全部税收的30%,其余70%则属商税、专卖税等.再从交换中的流通手段来说,盛唐之世
一、均为李鸿章所提携我在1981年写的《论盛宣怀》一文中说过:"袁世凯和盛宣怀,同为李鸿章所赏识和重用.袁世凯在军事、政治上继承了李鸿章的衣钵,盛宣怀则主要是李鸿章的经济设施方面的属意人."要了解盛宣怀与袁世凯的关系,首先应该了解他们同李鸿章的关系.首先谈盛宣怀与李鸿章的关系.还在盛宣怀青年时期,李鸿章就说过:"盛杏荪机智敏达,而乏毅力,其条陈固欲办大事,兼作高官,官既未操左券,事又无从着手."所谓"办大事",在当时莫过于举办洋务工商业和参加外交事务.李鸿章明白,只有把"大事"办得有相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