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种生产方式理论的形成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enking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种生产方式理论,亦可称为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理论,或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一般说来大体会经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等五种循序演进的生产方式.它的形成表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人类社会历史实际相结合的认识过程.这一认识过程至今没有完结.
其他文献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是封建经济关系以及建筑在此基础上的政治制度、法权制度和道德习俗等综合的产物,是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繁荣时期,又属"开放型"社会,其开放特点不仅表现在政治制度、民族政策、外交关系等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民间礼俗和婚姻制度上.当时,禁锢人性的封建礼教尚未发展到后来那么严酷的地步,礼法束缚稍弱,女性地位较高,贞节观念淡漠,民族通婚频繁,使唐人婚姻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特点.研究唐代婚姻,既可探究封建婚姻制度的发展轨迹,更有助于
中国银行业起源何时?史学界曾有两种主张:一种意见认为,中国银行起于唐,至宋大行,明至清初已出现银行市、银行街和银行会馆;一种是传统意见,认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银行的起源.两种主张,时间上相差几个世纪.近年来,我接触一些史料,发现了一种叫"帐局"的组织,提出清雍正乾隆年间产生的帐局是中国银行的起源.这样,中国银行业起源有三说,何以为对,尚需进一步展开讨论.
一、经世意识在顺康至道咸间的起伏跌宕"经世致用"是伦理——政治型的中国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古者儒墨诸家,其所著书,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名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当然,经世意识的强弱显隐程度,在不同学派间又有差异.中国学术很早便有"内圣"与"外王"两条发展路径.强调内圣之学的派别(如先秦的思孟学派,宋明的理学)虽未放弃经邦治国的目标,但经世意识愈益为个体修养及宇宙本体研究所掩没;而强调外王之学的派别(如先秦的荀况,南宋的事功派)则以"隆礼"为职志,致力于"修实政"、"施实德
近十余年,我国大陆学术界的近现代中外关系史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其中的中美关系史研究,无论就发表的论著数量而言,还是就总体学术水平而言,都可以说处于领先地位。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中美关系,受到了学者们的格外注意,对该领域涉及的几乎每个历史阶段和大多数重要问题,都有比较认真的探讨。尽管如此,直到陶文到新作《中美关系史(1911—1950)》(重庆出版社1993年出版,以下简称《中美关系史》)面世以前,仍然缺乏一部涵盖整个这一时期的论著。该书作为作者
本文探讨的是自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至1941年7月中德断交时期的中德关系。这对了解该时期纳粹德国的战争准备、外交战略,以及蒋介石的外交方针、国防建设和对日政策都有重要意义。
《田中奏折》,原件称《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于1929年未经南京《时事月报》披露以来,其真伪问题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日本前外交官森岛守人、重光葵等著文否认其存在外,60年代中叶以来,日本一些历史学者发表文章认定《田中奏折》是“伪物”。中国史学界从70年代末开始,有不少学者认为《田中奏折》原始抄件来自日本,“伪造”说不能成立,也有论者强调《田中奏折》是“伪件”。
1926年至1927年的前期北伐战争是在苏联和共产国际援助下由国共两党联合进行的,其战略、策略的制订者有蒋介石、鲍罗廷、加仑、张静江、谭延闿、陈独秀等人。本文将着重考察这一时期蒋介石在制订和执行有关战略、策略中的作用,借以推进对北伐战争和蒋介石其人的研究。至于二期北伐,将另文讨论。
确立于17世纪的英国近代议会民主制是否可以在前一个世纪、即都铎时期(1485—1603)找到起源?这个问题长期为史学界所关注。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史学家中先后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是出现于本世纪50年代的“正统派”观点。该派代表人物、英国史学家尼尔认为,在都铎末代君主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1558—1603),下院在宗教改革、王位继承、下院权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与女王、枢密院选有不和,议会与王权的“政治对立”颇为尖锐,实际上已经揭开了议会反抗王权、夺
20世纪的英国政治舞台是比较寂静的,既没有17世纪的内战,也没有18—19世纪的人民运动和政治改革,但在这寂静的表象之后,英国的政治结构及其运作方式却发生了许多变化,有些方面甚至是质的变异。本文拟对20世纪英国政治制度是如何在保持传统架构的同时,又经历了巨大变动的问题进行考察和探讨。
一、曲折的研究道路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自1956年以来,民国史研究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56—1971年,可以说是民国史研究的提出阶段。1949—1955年,除普遍学习中国革命史外,谈不上有什么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更没有中华民国史研究这个学科。1956年,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国现代史》,由于学者们对分期问题认识不一致,因而由李新主持编写的这部书定名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仍然沿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