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公路上的当代花木兰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ei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8年年底,日军攻陷广州,因此原计划由香港经广州运入内地的国际救援物资和大批军火无法运进国内。次年年初,国民政府行政院致电爱国侨领陈嘉庚,请求他代为招募南洋华侨回国服务,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岗位是司机。因为军火需走刚建成的滇缅公路运入云南,国民政府也用外汇储备购进了汽车,有车有路,唯独没有司机。而国内熟练驾驶人员奇缺,培训一个司机需要大约二十五加仑的汽油和大量的时间,因此国民政府只好转而从东南亚华侨中招募。
  在陈嘉庚的号召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发出通告,侨居在新加坡等地的青壮年华侨司机和会开车的机修工人纷纷报名,要求回国参战。
  在滇缅公路上当司机十分艰苦。日军非常了解滇缅公路对于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意义,经常轰炸这条公路。司机们一看到有敌机袭击,就把车停下,人靠山边躲起来。司机们为了避开轰炸,晚上也要开车。可公路在险峻的山区盘旋,路基不稳,弹坑密布,稍不小心就会翻车。1940年某日,滇缅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造成司机李月眉脑震荡,身负重伤。刚好经过的南侨机工杨维铨见状立即停车,抢救伤员。他不仅将李月眉送到医院,还留在医院照顾了李月眉一段时间。一个月后,李月眉向他和盘托出事实:她是一名女子,是新加坡富商之女,真名叫李月美。
  原来一年前,李月美看到征召的倡议书,也去报名。可是筹赈会却以不收女性为理由拒绝了她。李月美心里不服气,想起古代花木兰从军的故事,就穿着弟弟的衣服,扮成男性,跑到一个没有熟人的街区,化名李月眉成功应征。同年2月,李月美和其他男子机工从新加坡进入昆明,被安排在贵州的“紅十字会”当司机。
  被杨维铨救下之后,她渐渐爱上了这个热心热血的男子。待康复出院以后,两人一起到车队队长面前,讲明了事情的经过,并表达了想要结婚的想法。就这样,两个司机在战火之间巧结奇缘的故事就传开了。
  抗战胜利后,李月美与杨维铨定居在缅甸,并给两个儿子取名为杨善中、杨善国,合起来就是中国。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李月美作为当地华侨代表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周总理称她为“巾帼英雄”,还叮嘱说要注意培养下一代,让孩子们回到祖国读书。这样,李月美有计划地培养孩子掌握中、缅、英等多国语言,并将四个孩子送回祖国学习。1965年11月,李月美响应祖国号召,第二次携四个孩子回国,从此定居广东。李月美是幸运的,她看见了胜利的那一刻,并让儿女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
  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到达云南边境。为了阻挡日军前进的步伐,国民党军队炸毁了滇缅公路上的惠通桥,将南侨机工和其他人员留在了怒江的西岸。这群人有的设法渡河逃离,有的被日军俘获,大批年轻机工在乱世中就这样夭折了。
  1939年至1942年间,在滇缅公路上,这批被称为“南侨机工”的年轻人与国内的机工们一道将45.2万吨的国际物资运回国内,占全部国际救援的九成以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保卫最后的运输线,中国派遣十万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南侨机工此时还要负责将远征军运入缅甸作战。抗战即将结束之际,华侨互助会为打算返回南洋的机工进行登记,最后有1144人成功返回南洋家园。这个数目不到原来北上南侨机工数目的一半。
其他文献
1162年,宋高宗传位给养子宋孝宗,自己成了太上皇。按理说,退了位的皇帝就不应该再插足政事了,可是宋高宗有时也“越权”。  有一天,宋高宗去某寺庙喝茶,有个行者(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通过宋高宗的穿着猜出此人来头不小,于是想方设法对宋高宗献殷勤。被热心冲昏头脑的宋高宗仔细打量了行者一番,说:“我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行者。”行者见宋高宗关注自己,马上展开了颠倒黑白的精彩表演,哭诉道:“我本是一
盛宴  东汉明帝永平元年(58年),金秋十月,洛阳,一场旷世大典正在举行。  即位一年的明帝亲临辟雍,要行尊老养贤之礼。辟雍是周代的太学,在汉代成为尊儒行礼的场所。于是众臣列席,熙熙攘攘,明帝则峨冠博带,满面春风地给儒家代表“三老”(官名,这时的三老是一位年老博学的著名教育学者)和“五更”(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这时的五更是明帝之师)献肉敬酒。场面宏大而隆重,被《后汉书》情不自禁地赞为:“济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被迫流亡日本。1899年,清廷向日本交涉,不准康有为留日,康有为又辗转至加拿大和美国,因人生地不熟且名声不大,屡屡碰壁。迫于生计,他四处向华侨商人宣扬国内的变法,希望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给自己捞点儿金,但效果并不理想。  一天,他与友人谈论此事,友人说: “要想取得好的宣传效果,必须想办法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康有为听后眼前一亮,心想当下没有人比大清皇帝——光绪的影响力更大了,
《小王子》的作者、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出生于1900年。作为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他于1942年写出了《空军飞行员》。但有人揭发书中大费笔墨写了空军里的一个犹太人上校,这违反了德国对犹太人的政策。 《空军飞行员》因而被当时德国扶持的傀儡政权——法国维希政府以及纳粹禁止出版。 《小王子》写于1943年,与《空军飞行员》相隔不久,因此也受到牵连。  后来, 《小王子》在美国以法文和英文出版,而在法国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很多人都知道,这副被称颂一时的绝对写的是郑板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作者是和郑板桥同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李葂。  李葂自幼颖异,闻名乡里,年少时参加县里的童子试就拔得头筹。当时的巡按见他文思迅捷,有意考考他,没想到,他居然立成七律30首。一时间,李葂名动皖南。  等高凤翰(扬州八怪之一)去安徽歙(shè)县(今属安徽黄山)做县丞时,听闻李葂的才情,特意前去结识,并把他举荐给
牛是农耕时代宝贵的社会财富。宋代法律规定,严禁屠杀耕牛。要杀,也得向政府報告缘由,由政府统一来杀。  北宋初年的《宋刑统》中,有“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的法条。到了南宋,刑罚更重,“诸故杀官私马牛徒三年”。即便是致伤致残,只要影响了正常使用,一律按杀死罪对待。  可是法律条文再细密、再严厉,也有敢扑火的飞蛾。在一些地区,老百姓不仅不把禁令放在心上,而且大吃特吃牛肉,甚至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廷陷入危机。在社会的动荡中,清末实业家汤寿潜出生于浙江山阴一个殷实家庭,父亲是当地的私塾老师,在父亲的教育下,他从小学习四书五经,小小年纪就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自己的看法。  而立之年后,汤寿潜投奔山东巡抚,因学识渊博,有才能,且能够针砭时弊,受到山东巡抚的赏识,被引为幕僚。此后,汤寿潜开始关注政治,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的积贫积弱,唯有“变”才能找到出路。于是,他
借位拍照,畫风迥然
期刊
愤青蹿红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这是一场任性皇帝明英宗受权阉王振撺掇,御驾亲征而被瓦剌打得全军覆没的惨祸:英宗沦为俘虏,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北京城乱作一团。  伴随这场惨案的发生,迅速在京城里蹿红的,还有平日默默无闻的愤青:王竑(h6ng)。  八月二十二日,大明临时领导、监国郧王召开了紧急朝会。与会官员情绪激动,很快就哭声震天。偏在这个节骨眼,英宗十分宠爱的特务头子、宦
康熙曾在宫中柱子上亲手写下六个大字——“三藩、河务、漕运”。不过,对当时踌躇满志的康熙来说,其中的一个“敌人”却比当年的鳌拜和此刻的吴三桂还可怕——黄河。  自从清军入关,历代都多灾的黄河进入了空前灾难期。黄河水灾的爆发频率几乎达到历代之最,就连大清王朝的“主动脉”京杭大运河也多次被泛滥洪灾阻断,漕运更是年年歇菜。急得上火的康熙年年委派重臣坐镇,不惜掏空国库狠治。没想到那些打仗理政是好手的能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