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激情导行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聋哑青少年由于自身听力的障碍,造成了信息渠道的相对闭塞,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有限的校内教育资源,因此容易造成道德认识的不足。针对聋校学生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全面关注“人”的发展,将教师的注意力从单纯道德观念的传授转移到道德主体的培养与发展上来。因此,“明理、激情、导行”成为这一过程的三个阶段。
  
  一、明理
  
  明理即阐明事理,其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这是一切思想教育活动的“底线”要求。在此笔者着重谈谈明理的方法:
  1,典型事例法
  即把教材作为一个典型事例,通过对事例的分析得出其中的道理或观点。教学中我们要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特点,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事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事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榜样示范法
  学生模仿性强,生动形象的典型易于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可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和英雄模范为榜样,来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榜样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
  3,讨论法
  刚入学的学生不了解道德修养的含义,他们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一般只停留在表面。这时可组织学生交流自己不同的见解、意见,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这样既能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引导思维碰撞,从而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讨论明辨是非,让他们去发现真善美,去体味真情,进而达到升华自我的目的。
  
  二、激情
  
  激情即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它的具体要求就是要让学生的真情实感在受到外界刺激、诱导后自然流露。心理学家包诺维奇指出,如果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教育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反对把活生生的学生当做“容器”的“注入式”说:“你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学生抒发了自己对父母的真情实感,通过自我体验和自我反省,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回家后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这样就更加坚定了他们孝敬父母的决心,强化了自我体验。
  
  三、导行
  
  陶行知先生主张“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如果只有知,没有行,知不能体现出来,这不叫真知。但如果只有行,没有知的指导,行就成了盲目的了。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贯彻知行统一原则。导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激发行为动机
  动机是一种推动力,是儿童产生行为的心理欲望。只有在学生具有这种欲望时,教师的行为指导才可能发生效用。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具体形象人手,深入浅出地晓之以理,创设情境、条件,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高道德认识水平,使学生懂得道德行为的好处和不道德行为的危害,从而产生道德行为愿望。
  2,提出行为要求
  当学生产生了道德行为动机时,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出相应的行为要求,让学生明白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以保证其行为符合相应的道德规范。学生虽然能够和正常学生一样接受教育,但限于生理上的原因,遗忘得特别快,往往是教师费了好大劲儿才让他们铭记的道理,很快就可能被遗忘。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更大的耐心,不厌其烦地反复明确要求,联系实际多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以使他们加深印象,从而根据明确的要求行动。
  3,指导行为实践
  思想品德课的结尾要总结本节课所掌握的道德观点和道德要求,使学生既、懂得“是什么”“为什么”,又懂得“怎么做”,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思想品德的教学时间少,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初步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但由于时间限制,实践感受时间短,一些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需要课后深化巩固、督促。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由外化引向内化,教学时只有多为学生提供实践、认识、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养成。
  
  (责编:晓 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医患关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对比研究健康传播与医患关系报道上的差异,选取沪上两大都市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在一个月内的健康传播及医患关系的文本,探讨两者在版面设置、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区别,呈现两份都市报在这两方面传播的不同特点。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在报道医患关系过程中的几点应对策略。  【关
【摘 要】近年来,中国经济规模急速扩大,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但国际社会由于对真实中国的认识不足或理解偏差,开始出现了“中国威胁论”,这一印象偏差严重影响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良好形象。本文选用系列外宣纪录片《中国面临的挑战》为研究样本,探索外宣纪录片在塑造国家形象、开展国际传播活动中的可能与可为。本文认为,欲实现国际传播的目标,外宣纪录片需站稳“排头兵”位置,引领传播风向;并在传播过程中,以西方视角
【摘 要】本文以央視《武汉:我的战“疫”日记》系列亲历者Vlog为例,在“四全媒体”视角下探讨新闻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策略,认为优秀的新闻Vlog作品应该是全程传播,让新闻有情节有细节;全息传播,让技术有意思有意义;全员创作,让叙述有主体有主题,这样才能实现全效传播,让作品有流量有能量。  【关键词】四全媒体;Vlog;新闻短视频  短视频新闻适应5G互联时代受众移动化、视频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出现了信息传播平民化浪潮。作为非大众媒体的自媒体,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探讨了自媒体在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它与大众媒体的不同,提供了另一个看地震信息传播的角度,也将给大众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媒体 突发事件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了巨
这几天,班里有一个女生因父母闹离婚而没到学校上课,这让我想到,从教几年来班里的后进生大多来自单亲家庭——该怎样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  我想学校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做工作。  一、开学时通过问卷调查或填写家庭信息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多关爱,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录。  为了让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学校有义务承担起教
2008年5月12日,碧空如洗,阳光灿烂,春风和煦。  早晨到校,我的心就一直充盈着喜悦和兴奋。因为,今天,温总理在百忙之中要来看望我们了!我心里一直默默地念叨着,盼望着能早一点见到他。  上午第二节,是我的语文课,今天讲课的内容是《长歌行》这首长诗。我领着学生先熟读课文,大致梳理文义之后,就发觉教室里有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同学们在小声嘀咕着什么。我忍不住停了下来,顺着同学们的眼光向外张望。一眼就看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真正实施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本组文章介绍了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借鉴。     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杨正川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化学实验生动、直观,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在课堂
【摘 要】5G加持,传统媒体装上信息科技的翅膀,媒体融合日新月异,传播格局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值此瞬息万变的信息爆炸时代,传媒专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之变局,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试从《乐山日报》的基层实践角度,探讨融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的变与不变。  【关键词】媒体传播;舆论导向;传统媒体  一、变的是媒体形态,不变的是价值追求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内容融合、渠道融合、终端融合,
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在教育实践中实现的,学校和班级是班主任成长的沃土。近日,全国中小学班集体研究中心、河南省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与本刊编辑部在郑州市联合举办了2013年河南省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在此次研讨会上,大家深入探讨了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海燕说:“教师每天都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这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班主任专业化最真实的体现。”班主
在与汪春蕾老师一起对《猫》进行解读和设计的过程中,我感慨很多。  在多数老师依然热衷于“介绍背景—划分段落—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分析写法”这种老套且单一的课堂设计时,汪老师却对问题情境“增删十次”,在反复的否定与重建中架构起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创造出了生动本真的课堂“活动场”。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位用心教书的老师,不会满足于随意捡拾起路边的“瓦砾”,而是在独辟蹊径中,引领学生“向青草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