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实验教学方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wenjian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传统的生物教学是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标准下,中学生物教学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 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操作中的动眼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总之,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完成某项活动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的范畴很广,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想象力,等等。 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动手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培训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按照书本上指定的,课前由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就是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实验结束都没有留下完整的印象。这种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而现代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有好几个实验都要用到洋葱根,这样洋葱根的培养就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如“砂培法”、“水培法”等其它的培养方法,在这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培养洋葱根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做“渗透作用”这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也可由学生自己寻找,课本上用的是动物膀胱膜,要大量获得膀胱膜并不十分容易。那么,能否采用其他材料作半透膜呢?这时,有人可能会想到用鸡蛋膜、玻璃纸或鱼鳔等,那么不妨把这些材料都找出来,逐个试验,结果会发现鸡蛋膜和鱼鳔是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完全按照书本上的操作要求,由教师先演示一遍,然后要求学生再照着做一遍,或是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做。这种实验安排对于教学有有利的一面,比如目的明确,实验步骤规范,但它也有不利于教学的一面,主要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去探索、实施他们想要做的实验,把注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等方面上来,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在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的能力。 例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紫色的洋葱?②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的浓度实验结果会怎样? 让学生做对比实验,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和记录选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所发生的质壁分离和滴加清水后质壁分离复原所用的时间以及液泡体积和颜色等变化,并让他们分析思考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的学生会问:“可不可以改用同浓度的其他溶液(如KC130%)来替代?” 如果有这样的疑问,就要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来解答。同时又可以让学生设计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就要鼓励他们试一试。通过这一探索过程,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结果让全班学生对比看,对实验效果差的同学,不急于指出毛病出在哪,而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问题,就能对实验的某一部进行改革,增强了学生实验的兴趣,也培养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划滤液细线是难题,用书本说的毛细吸管划,往往一次很难成功,但有的学生用盖玻片边缘去划,得到的效果更好。在学习了“酶的特性”后,可设计实验验证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及测定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所需的时间,引导学生重点思考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学习了“细胞呼吸”后可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学习了生长素的相关知识后,可设计植物的向性实验。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学生大胆的多设计实验,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以及注重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物实验,也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广,体育教育教学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体育新课改使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更具有时代性、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教师更具有广阔的表现舞台、体育教师职业更具挑战性。在新的形势下,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比以往更高,如何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以适应体育教育的新课改,加快体育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我认为每位体育教师都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做好准备:   一、深入
【摘 要】作为班主任,要贴近学生,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用爱创造教育的奇迹。  【关键词】关爱 赏识 鼓励    常听同行们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确实如此,大人都喜欢听好话,何况孩子呢?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如果仅仅从学习或纪律等方面看的话,有的学生还真是无法开口夸他,倒是批评的话随口就能道来:“你怎么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这么懒啊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现今的阅读教学中还严重地存在着“教教材的现象”,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用教材教”,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被不断地销蚀,何谈学生个性的发展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主动读书、自主发现、自由合作
[摘要] 在课堂中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我自己认为首先要创设情境,调动学习动力,利用实物演示、表演体会、语言描述及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其次,教会学生思考,从教师的讲解中思考,从同学的发言中思考,在课后复习中不断思考,促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方
【摘 要】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靠本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主导和引领的作用,学生才是主体;所以,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启发式 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 运用  教学思想史上,启发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它是古代个别教学下的必然产物。那么,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启发式教学
又讲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虽然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前行了一百多年,可是他的思想依然远远的把我们抛在后面,他播撒下的启蒙思想的种子,唤醒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朦胧的心。掩卷沉思,我想,现代追求个性,追赶潮流的年轻人,服装与语言的另类,不是进步,反而是一种思想落后,甚至是一种愚昧或无脑。  提到梁启超,不能不提到戊戌变法。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失败的就意味着是错误的。梁启超更是戊戌变法的叛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思想指导下,想方设法地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因而独立学习、小组讨论、个别交流等课堂教学形式,便成了现代课堂学习的主流。在一堂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的朗读就显得太单一,太少见了,更不要说有感情地朗读。殊不知,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里,朗读是极其重要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是对课文的品味与欣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其中受到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多得数不胜数。语文教学方面,用于训练阅读能力的材料也多得令人眼花缭乱。一般情况下,上课时,老师不厌其烦地带着学生分析文章,学生们勤奋地做笔记;下课后,老师还会四处搜集阅读文章给学生们练习,学生们也只好拼命地做阅读训练,以期能瞎猫碰上死耗子,蒙对两道题,提高阅读的得分。其实,我觉得,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学生才能心中有数,临文不乱,快速、准确地提取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能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需要学生严谨和思维的活跃。往往对数学有浓郁兴趣的学生,他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时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因此,如何激发学
【摘要】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的。这里既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也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开发。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落实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突出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重视语文的人文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