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让历史课堂教学更高效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程是我们国家开设的一门公共课,他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外,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从而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我们经常会在历史教学中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滔滔不绝地在台上讲,而台下的学生却死气沉沉、呼呼大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从此喜欢上这门课程,谈几点体会。师生关系 教学技巧 学习兴趣
  一些历史老师常说历史课很难上,学生不爱听,自己自导自演,而学生对学过的知识也不记,这直接导致了教学成绩的下降,如何来改变这种局面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增进师生情感
  我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都不喜欢你,怎么能够爱听你讲的课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教师应当放下架子,跟学生真诚地交朋友,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记住你所教的每个学生的名字,他们的兴趣、爱好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样学生会觉得你很亲切,愿意和你交心,你的课堂才会得到学生的支持和认可。
  其次,在教学中,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评批,既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当耐心地教育,而不应该大加指责,这样会让学生感到老师特别的宽容,让学生倍感师爱。
  二、教学方法新颖多样化
  教师就像舞台上的演员,要有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你的观众——学生,使学生爱上历史课,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不要把历史课看做是睡觉课,我认为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一定要新奇,才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入平铺直序,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下面进行的课学生便没有兴趣。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决不能搞一言堂,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问题和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思考,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3)在历史教学中老师可以穿插一些小故事,当然要讲一些和课本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通过光、声、形、的有机组合,使视觉和听觉、动与静的结合,把课本中抽象、空洞的知识转化成鲜活的、有声有色的历史画面,增强了教学信息的新鲜感,生动形象的重现历史真实画面;从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便会极大的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我们的历史课堂焕发勃勃生机。当然,我们决不能被课件所束缚,课件只不过是我们教学的辅助工具而已,只有合理地使用课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教学服务。
  (5)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通过历史上一些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为我们的学生提供范例,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那么,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就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对一件事没有兴趣,那么这件事你肯定做不好。教学同样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你教的课程没有兴趣,你的教学成绩肯定上不去。那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漠视历史
  漠视历史的学生表现对历史的学习抱无所谓心态,常常是想听课就听课,不想听就不听,历史作业也不好好做,尤其是历史基础稍微好一些的学生,认为临考前突击看一下,没必要深入去研究,往往导致的结果就是历史成绩不高。
  2.观念陈旧
  许多学生学习历史还抱着老观念,他们片面地认为历史知识比较固定,只要死记硬背课本,就能考高成绩,但结果却事与愿违。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是有的,但由于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尽管在历史学习上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却不尽如人意,于是,这类学生便对历史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历史课,怕碰历史书,对能否学好历史存在忧虑。特别是随着考试的临近,这些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直觉范围变窄,思维混乱,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景,无法发挥正常的水平,这样几次以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好。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观念,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历史不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而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其内容包罗万象,纵横交错,相互影响。所以我们的学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以外,还要涉猎其他知识,只有这样我们的知识面和视野才会拓展。而我们历史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以课本知识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其创新能动的历史学习方式。
  2.变被动为主动
  过分强调被动接受式学习而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与探究,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轻视学生的“学”,就历史而言,学生一旦掌握方法,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边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历史。
  3.培养学习历史的能力
  学习历史的能力不仅指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还包括搜集史料、提取信息、历史比较、等能力,学生只有科学的掌握这些能力才能驰骋于历史知识的海洋中。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我,使之能更好地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其他文献
课堂是师生演绎的舞台,评价是师生沟通的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开展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包括对学生电子作品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行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学生评价课堂教学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学生学业评价是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得以顺利实
素质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扭转了教师是课堂教学主体的观念,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思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从师范院校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的前三年,面临着适应和发展定位的问题,会出现从教之后的情绪高涨期,适应阶段的心理困惑期,如何帮助初任教师顺利渡过这两个心理期,本文从建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是高中数学最基础的课程。相应的,数学课程的教学也是教育界一直在关注的重点内容。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更是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而且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新变化。针对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了一些观点建议,以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依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教
数学是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点艰苦性的,但是当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时就会感到“乐在其中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就必须变革教学关系。教学关系的变革是教学领域最重要的变革,而"两把两重"又是教学关系变革的着力点。所谓"两把两重",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初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
开展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殊地位决定的,语文是培养学生母语掌握情况的一门学科,它的开设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关于语文作文这一版块,很多学生
一、课题研究背景  1.理论背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全面地展开,我校化学教育的思想观念、方法手段、结构过程的改进也刻不容缓。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从需要出发”,其实也是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有着农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有着农村学生淳朴厚实的品德,我们将“主体参与、主体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