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笑了

来源 :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rie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课间,两名女生急匆匆地来报告:“老师,晓坚把教室后门弄坏了!”我二话没说,气冲冲地走向教室。
  晓坚是个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他的班主任经常向我诉苦,说晓坚无视学校纪律,经常与同学打架,不尊重老师,时常顶撞老师。我想:趁这次机会,我得好好管教管教他。
  吵吵嚷嚷的喧哗声从五(1)班教室传来。气急败坏的我加快脚步,一反平日,从后门进入教室。一见到我,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轻轻地摇了下门,门歪了,原来是连接门的“蝴蝶”坏了,上面的螺丝不知到哪儿去了。“老师,是晓坚弄坏的。”“对,是晓坚用脚踢门才坏的。”“老师,门原本就快坏了。”……七嘴八舌的声音激起我更大的不满。我怒气冲冲大踏步走上讲台,学生们一个个屏息静气地望着我,只见晓坚低着头一动不动地站在座位上,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所谓神情。面对这样的孩子,是批评?是训斥?是请家长来?还是……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努力平息着胸中的怒火。
  教室里静极了,空气似乎也凝结了。
  我不动声色地再次来到后门,轻抚着门面,“唉。”我轻轻地叹了口气,而后向门郑重地鞠了个躬。身后传来几声“吃吃”的低笑声。“唉,”我再次长长地叹了口气,痛心地说:“门啊门,对不起!您疼了吧?这么多年,您毫无怨言地服务着五(1)班,让我们快快乐乐、安安全全地出入。您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谢谢您!”那轻笑声没了,我平静地望着孩子们:“请问你们有谁知道这门的年龄?”
   “6年,”“10年,”“15年,”……我摇了摇头,满怀深情地说:“20年!20年了,门风雨无阻无怨无悔地站在这儿,它迎来一批批纯洁、可爱的孩子,又送走一批批懂事、聪明的学生。而今天,我们却有人伤害了它。”顿了顿,我自叹自解地再次对门说:“门啊门,对不起!是我不好,是我没教育好我的学生,伤害了您,请您原谅。”我招招手让晓坚过来,“门不分白昼,日夜为我们操劳着,你觉得自己的行为对吗?”他羞愧地红着脸,低着头,轻声说:“老师,对不起!”“你对不起的是这门,该怎么办呢?”这倔强的孩子认真地朝门鞠了个90度的躬,诚恳地说:“对不起!我不该用力踢您。”片刻,他抬起头说:“老师,让我把它修好,行吗?”从他黑白分明的眼眸里,我看到了真诚的悔意。我点了点头。他怯怯地笑了。
  下午,我去查看后门,只见崭新的螺丝钉牢牢地固定在“蝴蝶”上,歪着的门也挺直了腰杆。我欣慰地笑着对同学们说:“大家快看啊,我们班的门笑了。”顿时,笑声,掌声响成一片。
  是啊,门又笑了。
  
  【反思】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更何况是小学生,他们自我控制能力差,难免会经常犯错误,重复犯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是暴风骤雨似的痛斥、责骂,还是以博大的心胸宽容学生,给学生以清新明丽的感动呢?面对晓坚的破坏行为,我压制了胸中的怒火,以另一种情态化解事件。晓坚是个活蹦乱跳的生命,而那扇门何曾不是一个不能言语的生命呢?我放弃训斥,放弃说教,以自己的言行——爱抚、鞠躬、道歉,感动晓坚,感染了所有的学生。学生们在会心的微笑中,感受了宽容的爱,感受生命的美好。事后,许多孩子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们不仅收获了快乐,也上了一堂意义深远的教育课。诚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对人由衷的关怀,是教育的根本。只要我们心里时刻装着学生,牵挂学生的喜怒哀乐,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只要我们宽容善待学生一时的错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和信心,充满仁爱之心,我们的教育必定是美好的。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让我们一起宽容、爱护每一个际遇到的生命,让所有的生命笑得更加美丽、更加灿烂!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安溪县慈山学校)
  责任编辑王红曼
其他文献
材料和用具:手电筒 一本书    问题    你只需要一面白色的墻就可以了,相信你家里一定有白色的墙壁,对吧?不过,在游戏开始前,别忘了抬上一张小桌子到房间里。你一定有许多喜欢的动物,比如鸡呀、兔子呀、猫呀等等。想一下,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的影子都印到墙上去?    会发生的现象    墙上出现许多很清楚的影子。只要稍加调整,影子就变成了你喜欢的动物,真是太棒了。    原因    相信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对已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指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而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创造性的。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万象之中,去发现那个相对不变的东西,即认识事物之间共通的规律。    一、提出问题,培养创新
每年全国及各省市文理科的三十多套试卷中,大多有关于二项式定理的题目,本文对2009年的二项式定理考题归类解析,以使考生在备考复习中,克服盲目,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在动态的课堂中,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个性不同,智力水平、身体素质、情趣爱好都有差异。为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紧抓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真实有效的发展。  片段一:值得“加重笔墨”的质疑——让疑问显光彩  课前教师组织学生调查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及各班的近视人数,课上组织汇报。  师:你觉得我们统计这些数据有什么用?  生1:可以求出各班近视人数占本班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