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创伤·回归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朱诺·迪亚斯(Junot Diaz,1968—) 是多米尼加裔美国作家,2007年凭借首部长篇小说《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勇夺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和普利策小说奖。本文旨在阐述“流放”、“创伤”、“回归”这三个概念如何在小说中体现以构建家园。“家园”的涵义对于多米尼加裔美国人来说是复杂的,家园是美国?他们从未真正被美国这个第二故乡认可;家园是多米尼加?他们至亲祖国是个充满独裁、暴力和痛苦的地方。回归的含义是深刻的,真正的回归帮助流散的多米尼加移民自我疗伤并构建完整的身份。
  【关键词】离散 创伤 回归 家园
  一、前言
  朱诺·迪亚斯(Junot Diaz,1968—)出生在多米尼加共和国,1974 年移居美国新泽西州。2007年他出版首部长篇小说《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勇夺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和普利策小说奖。小说讲述的是两代拉美裔母亲贝莉和儿子奥斯卡生活在美国的故事。一家人的身份构建及自我实现与家园息息相关,家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复杂的概念:家是他们的家乡多米尼加和移民定居的美国;家是身份断裂及无所归依之感。
  本文旨在阐述“流放”“创伤”“回归”这三个概念如何如何在小说中体现以构建家园。这一家人移民定居美国的历程:意味着流放的启程,遭受身份断裂的痛苦;意味着必须勇敢面对创伤;意味着回归并对抗创伤是自我疗伤的开始。
  二、 流放
  “流放”是指“被迫离开本土客居他乡,或由于客观因素及个人主观意愿而长年漂泊他乡”[2]对于流放,学者们有不同的见解,兰明认为,对于加勒比海移民来说,流放是双面的:“一方面将使流放者与本土文化断裂并由于宗主国的殖民主义而造成身份的分裂;但另一方面,流放能够让流放者重新审视本土文化进而重构自己与家园的关系”[3]而萨瓦里提出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离散与文化身份构建紧密相连,并创造了ex/isle这个词,意味着“本土文化身份的断裂,即离开家乡后由于地理、语言以及精神上遭遇变化导致他们身份的分裂”[4]
  小说中一家人的移民经历意味着离开家乡并与自己的根断裂。小说中母亲贝莉的流放可以追溯到贝莉的父亲和整个家族,小说的开篇中描述到“在圣多明各,每一个人都遇到过一段关于诅咒的故事,在他的家族里横冲直撞”[5]贝莉的父亲阿贝拉德是一名高明的外科医生,育有两个异常貌美的女儿,然而当时的多米尼加被独裁者特鲁希略统治着,“他认定多米尼加领土内的每一个女人都归他所有”[5]在拒绝了特鲁希略的非分要求之后,全家人遭受独裁者的迫害。贝莉,这个家族的第三个女儿成为了唯一的幸存者。贝莉由亲戚拉英卡抚养长大,却因爱上了独裁者特鲁希略的妹夫而遭到了当局的迫害。拉英卡要贝莉离开多米尼加,但是“你对美国、对流放地知道多少?…你对移民又知道多少?别笑,我的黑人姑娘,因为你的世界将发生变化。彻底的变化。”[5]这一切是对美国生活的预见,作为流放者注定要遭受创伤。“她现在还不知道:严寒、工厂里繁重枯燥的体力活、流放地的孤独”[5]最终,贝莉九死一生之后逃亡美国,被迫移民美国,流散他乡。
  奥斯卡出生在美国,一出生就注定被双重流放:被他们的父亲流放,被家乡多米尼加流放。小说中的父亲一直是缺席的,整个小说只提及了一次,“坐在她身边的这位男人将成为她的丈夫”[5]父亲形象的缺失可以理解为:“殖民入侵和民族迁移造成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化,血缘上的父亲在象征意义上已被殖民权力‘阉割’而失去其相应的权力,从而无法确认主体身份。”[6]双重流放让奥斯卡的成长伴随着身份的分裂和无所归依感。
  三、 创伤
  “创伤”指肉体上或精神上受到的伤害,受害者往往过于压抑自己受伤的经历而导致行为或精神的紊乱。”[2]在来到美国之前,母亲贝莉已经饱受创伤。“母亲,两个月大的时候就没了;父亲,从来没见过;姐姐,没照看她多久就失踪了”[5]由于生下来皮肤太黑,先天不足,又瘦又弱,阿贝拉德家的亲戚都不愿意收留她,被当成一个佣人卖了,住在岛国最贫瘠的地区。在与父亲(不是亲生父亲)争吵中贝莉被严重烫伤,这位父亲往她背上泼了一盆滚烫的油,伤势令人发指:“至少有一百一十个烫伤点,从后颈到尾骨大面积溃烂,仿佛一个巨大的弹坑,原子弹幸存者身上的世界伤疤”[5]即使表姑拉英卡救出她之后,这个伤疤仍然不断提醒贝莉这段惨痛经历,她做各种各样的梦,梦见失踪,梦见烫伤,梦中“她那个 ‘父亲’操起锅的那一刻”[5]她被班上的孩子嘲笑叫做“烫伤的黑鬼”或者“烫伤丑八怪”。虽然贝莉对过去的事只字不提,但是那段日子带来的创伤一直都在,就像留在她身上的伤疤一样。来到美国之后,贝莉依然饱受创伤。她独自养家糊口,曾经兼职三份工作,第一章就描绘了一家人生活在美国的贫民窟里,“她正准备出门去做她的第二份工,手上满是湿疹,像是粘了玉米渣子。”[5]长期的劳累给贝莉带来了身体上的创伤,她患上了癌症,切除了胸部,连同腋下淋巴,头发也开始脱落。即使手术后贝莉很想再兼一份工,“她看上去又瘦又疲惫,简直像个巫婆”[5]。一年后,贝莉癌症复发,这一次复发夺走了贝莉的生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饱受创伤。
  儿子奥斯卡作为移民第二代,文化身份的困惑和烦恼给他带来创伤。对于少数族裔青少年来说,对身体的关注首先表现为对肤色的关注,因为肤色是文化身份或种族身份的一个显著的外在标志。身为有色的多米尼加人,奥斯卡经常受到冷嘲热讽。在学校里,白人学生经常取笑他的黑皮肤和蓬蓬发。让他对自己的身份产生困惑“你不是多米尼加人”“我是多米尼加人。多米尼加人是我”[5]另一方面,奥斯卡生活在两种差异文化中。他出生在美国,受多元主义文化的影响,迅速接受美国的科幻片和网络游戏。但他接受的教育以传统文化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多米尼加移民的文化中,没有情人的男人被视为异类,“没有哪个多米尼加男人死的时候还是处男。”[5]书呆子奥斯卡没恋爱过,他必须面对的是拉美族裔文化中男性气质的传统所带来的歧视与压抑。生活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奥斯卡无所适从。我到底是谁?我到底应该属于哪一个群体?这些问题开始困扰着他,让他感到极其迷惘。他想融入美国社会,却无法真正被美国人接受;当回到故乡多米尼加,打算入乡随俗的奥斯卡却因被人叫美国佬而沮丧,“更糟糕的称呼是美国佬”[5]令其对“家园”这一概念充满困惑。“家”到底在哪里?对于母亲贝莉而言,多米尼加即自己的家乡,但是他们至亲祖国是个充满独裁、暴力和痛苦的地方;对于奥斯卡而言,“家”触发了他的无所归依之感,离开了真正的家乡,离开了自己的根,来到了美国,却从未被美国真正接受过。奥斯卡带着对“家”的困惑重返家乡。   四、 回归
  奥斯卡两次回访圣多明各,两次回归让他更好的理解了家园。第一次回归,奥斯卡回乡度暑假。在家乡,他感觉恢复了活力,认为自己来到了天堂,文章中描绘到“这小子十年来头一次感觉自己恢复了活力”[5]。奥斯卡逛了几处景点,开始习惯多米尼加的燥热天气,习惯了被公鸡鸣声惊醒,习惯被叫他的多米尼加名字华斯卡。然而,打算入乡随俗的奥斯卡却因被人叫美国佬而沮丧,“更糟糕的称呼是美国佬”[5]由此可见,奥斯卡认为他属于这里,属于多米尼加,这里才是他的家园。第一次回归的转折点出现了,从未恋爱过的奥斯卡在自己的故乡仿佛被赐予了某种力量,他爱上了妓女伊本,“伊本,他坚信,是上帝的最后一次努力,要将他送回多米尼加雄风的正道”[5],即使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奥斯卡义无反顾选择和伊本在一起。但是,伊本却是当地一名上尉的情人,这一切带来了灾难,奥斯卡被上尉的手下拖进甘蔗田,并遭遇了残酷无情的殴打,“这一顿暴打令所有暴打相形见绌”[5]幸运的是他获得了出租车司机的挽救,奥斯卡昏迷了三天三夜,“鼻梁断裂,颧弓碎裂,第七根颅神经严重损伤,三颗牙齿折断,脑震荡。”[5]他幸运地活下来了。第二次回归,奥斯卡为了自己的爱情,也为了证明自己是真正的多米尼加男子汉。这次伊本不想和他有任何瓜葛,害怕悲剧重演,三番四次叮嘱奥斯卡快回家去,奥斯卡回答,这就是我的家。诅咒如影随形,奥斯卡再次被拖进甘蔗林,结束了年轻的生命,真正回归了家乡,并在那追寻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奥斯卡用生命的结束来构建自己的身份和家园,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是多米尼加男子汉,而这种回归家园的方式产生了与众不同的加勒比海移民的故事,同时也书写了新颖的身份构建的故事。
  五、结论
  尽管迪亚斯成长过程中没有小说主人公那样的经历,但作为居住在美国的多米尼加移民,在塑造小说形象时投入了个人的情感。母亲贝莉、儿子奥斯卡、都以各自的方式寻找家园,利用回归帮助流散的多米尼加移民自我疗伤并构建完整的身份。
  参考文献
  [1]魏燕.离散者的悲歌—2008年普利策奖获奖小说《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异的一生》[J].外国文学动态,2008.
  [2]林文静.流放·创伤·回归——评丹提卡的小说《息·望·忆》[J].外国文学,2010.
  [3]Lamming, George.The Pleasures of Exile.Ann Arbor: U of Michigan P, 1959.
  [4]Savory, Elaine./Ex/Isle: Separation, Memory,and Desire in Caribbean Womenps Writing.Winds of Change: The Transforming Voices of CaribbeanWomen Writers and Scholars.Eds.Adele S.Newson and Linda Strong-Leek.New York: Peter Lang, 1998.
  [5]朱诺·迪亚斯著,吴其尧译.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M].译林出版社,2010.
  [6]张德明.成长、筑居与身份认同——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中的成长主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其他文献
【摘要】福建省首届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评比活动的现场观摩课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我们既看到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取得的成绩,也看到了词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存在,本文从词汇目标、词汇教学过程和词汇学习策略三方面对本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词汇评比 词汇目标 词汇教学过程 词汇策略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4年10月举办的福建省首届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评比活动,本活动旨在聚焦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摘要】教师应根据自身课堂的需求,找到最合适的拓展途径,横向延伸,拓展话题;纵向挖掘,拓展思维;整合教材,拓展阅读;形式多变,拓展练习;寻根逐源,拓展文化。利用拓展教学,激活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关键词】拓展 话题 思维 练习 文化  纵观大多数小学英语教师的常态课,基本上就是教授新单词,朗读并表演对话,学唱英语歌,做小游戏,讲解课堂练习等步骤。虽然课堂气氛活跃,但课堂效率并不高
摘 要:叙事学自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在人文社科领域获得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并与其它在诸多学科产生了交叉与融合。翻译研究的叙事取向就是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在翻译和叙事学结合研究的前10年期间(1997-2006),并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梳理两者融合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某些具体方面,指出了早起研究的一些特点,归纳出了一些不足。  关键词:翻译;叙事;取向  [中图分类号]
不少学生学习英语时最大的困惑就是“记不住”和“记不牢”。确实,英语的知识点非常零碎,单词、词组、句型、对话、情景用语、习惯用语、语法知识等,如果没有时间来巩固,哪里能学得透彻?于是学生只能挤时间识记,这样不但没有减负,倒是增压了。教育心理学者们研究的“痕迹理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是已经识记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根据此结论,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套“瞬间记忆法”,不但能
【摘要】在高校英语专业二外日语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本文以笔者的二外日语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高校二外日语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改革方案。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 二外日语 分层教学  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外语人才就业竞争激烈,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双语”、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Yuan Weiwei  Love is always an eternal theme and so are love songs.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poetry, love is really a big theme all the times.In R
Eveline, a brilliant tale in the short-story collection Dubliners by James Joyce, unfolds that Eveline, the 19-year-old protagonist, conflicts, struggles and tragically becomes paralyzed in her inner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need for the exchange in this fiel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urgent. We need to explore more in the field of English fo
亡灵意志  轮椅、消瘦的四肢、看起来弱不禁风的身体;比赛时需要在胸前垫一个垫子;表情总是有些痛苦;当有人在身后叫space时,他只能微微笑一下,但是不能扭动自己脖子,只能试图通过转动自己的眼睛来看到更多的东西……我想无论是谁,只要像笔者这样用一天的时间一直看着space比赛和生活都会随时有落泪的冲动,因为眼前的一幕幕总是冲击着做为一个正常人的心灵,但不可否认的时,space身上又同时能让你感受到一
【摘要】遵循小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心理和认知特点,尊重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认清小学英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的基础作用,本文从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知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英语教学两个方面探讨了新课标下小学英语的有效教学问题。  【关键词】英语 游戏 有效 多媒体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