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jiawo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可以训练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主动探索中求知。在应用题教学中实施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式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提供信息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新鲜事物都感兴趣,对教师提出的切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在学生探究问题前,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或提供信息,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这是在新课程标准精神倡导下常用的方法。
  案例1: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教师根据已有的“平均分配”知识创设一个情境:“植树节到了,我们班有100朵树苗要栽,请问平均每人要栽多少棵?”这是学生很容易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紧接着提问:如按男、女人数多少来分发,男生、女生各栽多少棵呢?学生会说男生人数多、力气大,任务就会多;女生人数少,分得的任务就会少。也就是按男、女人数多少来分,即按比例分配。这样的问题情境来源于学生生活,为学习“按比例分配”打好了基础,也为知识的运用提供了平台。
  二、设计问题,研究探索
  研究性学习必须有研究对象,所以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研究对象,并且提供的研究对象要有吸引力,具有挑战性,能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设计问题。有的可根据目标直接设计问题,有的要分阶段性目标设计问题,再到达最终目的。对问题的设计,有的由学生讨论提出,有的由教师直接提出。无论由谁提出,教师都应鼓励学生讨论解决,特别是要多设计讨论环节,对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点到为止即可。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指导、组织学生主动协作,探究问题。
  案例2: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中,教师出示:电脑城今天售出联想牌电脑20台,华硕牌电脑15台。然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可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觉得很容易,纷纷发表意见,提出的问题有十来种。其中有很多问题,学生都可以自己解决。此时教师趁热打铁,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新问题:联想牌电脑的售出数与华硕牌电脑的售出数可以比较,那它们的相差数能否与联想牌电脑数进行比较呢?在学生肯定之后引导提出:“联想牌电脑售出数比华硕牌电脑售出数多的台数是联想牌电脑的几分之几(即售出的联想牌电脑比华硕牌电脑多几分之几)”的新问题。这样教学面向了全体学生,好、中、差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复习、运用中自然显现。学生的交流讨论非常热烈
  三、实践体验,分享成果
  学生在讨论完问题后,可以让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情况。学生讨论的情况不可能千篇一律,针对小组讨论汇报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典型问题或容易混淆的问题组织展开二次讨论。鼓励学生多讨论,提高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并在讨论中鼓励学生发展发散思维,大胆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案例3:在学完分数乘除混合应用题之后,教师设计了三道应用题让学生去比较,去讨论,去体验:
  (1)花园里有菊花180朵,喇叭花是菊花的4/5,玫瑰花是喇叭花的2/3,玫瑰花有多少朵?
  (2)花园里有菊花180朵,菊花是喇叭花的5/4,喇叭花是玫瑰花的2/3,玫瑰花有多少朵?
  (3)花园里有菊花180朵,喇叭花的朵数是菊花的4/5,又是玫瑰花的2/3,玫瑰花有多少朵?
  学生通过对这三个应用题的观察,体验了由简单到复杂分数应用题的解法所具有的共性及其不同之处,明辨了分数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思路。在情感上体验了解决问题的喜悦,也进一步增强了对学习的自信。
  四、立足本课,联系上下
  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为目的,而是要在结合本课内容后,提出与本课内容联系密切且对以前或以后课中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问题,创设一个迫切需要探索的新的问题情境,留下悬念,让学生去回顾旧知探索新知。
  案例4: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出示例题:大公鸡和大母鸡共180只,其中大母鸡的只数是大公鸡的1/5,大公鸡和大母鸡各多少只?在完成方程解的教学任务后,教师提问:“还能用什么方法解答?”有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按比例分配”知识来解答。再引导提出:大母鸡只数是大公鸡的1/5,那么,大母鸡和大公鸡的总和是大公鸡的几分之几(1+1/5)?让学生探索交流,这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情境留下了一个悬念。◆(作者单位:江西省樟树市大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是啊,对话是人与人交流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在当今教育改革中,对话教学这一开放、多元、互动的教学形式已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于是,我在教学中通过朗读与想象引导学生阅读,与文本自主对话;通过话题的预设、文本的拓展促进师生互动对话;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情感的体验与深化,营造诗意对话。在这层层对话之中,学生阅读的兴趣之花也在课堂中悄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学习。近年来,我一直担任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学任务,不懈地探讨怎样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  一、让学生自己读书  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认知水平去读书,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如《梅花魂》这一课,重点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五件小事为我们勾勒出一位眷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为了培养和训练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独创精神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设疑、生疑、释疑,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一、 设疑引思,开拓思维  思源于疑。教学中要在知识的启蒙上设疑引思,在导求规律上设疑引思,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从平静状态转化,用知识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此,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笔者认为小学写字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写字的技巧和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一、如何运笔是写好字的前提  运笔就是笔尖从落纸起书写各种点画起止运行的规律,是通过手指、手腕、手臂之间相互协调的合力来进行的。用铅笔写字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要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直观认识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说明新课标非常注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应注重通过实践、通过分析身边的现象去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环境状况与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矛盾日益显现,一面是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另一面是环境的日益恶化,例如,雾霾天气的持续加重、全球变暖的加速,沙尘暴、酸雨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觉得枯燥无味。而数学又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建设及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小学生学好数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责任。那么,又该如何去实现呢?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做法:  一、教师形象吸引法  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开朗大方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