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特点及作用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zh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视频博客(VLog)是短视频的一种新形式,在2019年两会报道中被广泛使用,#两会Vlog#话题在微博上颇受关注。作为新闻传播的一种新样态,视频博客有着时长短、密度大、个性化、专业化等特点,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有助于拉近受众距离、彰显报道力量、记录重大瞬间、提升报道格局。
  关键词 视频博客;重大主题报道;#两会Vlog#;特点;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8-0019-02
  重大主题报道是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或社会热点而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重点报道。两会报道就是典型的重大主题报道,是一年一度的媒体盛宴。在2019年两会中,视频博客被广泛使用,表现抢眼。
  1 Vlog:新闻传播的新样态
  Vlog是“Video Blog”的缩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视频博客,通常以个体的所见所闻为主要呈现内容,以某段时间或某个事件为拍摄单位,是一种新兴的短视频形式。视频博客最早诞生于2012年的Youtube平台,近几年在国内大受欢迎。
  1.1 博客的延续和衍生
  博客是典型的用户生成内容模式,在2000年开始进入中国,2005年各大门户陆续推出博客业务,2009年又相继推出微博。从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的长篇博客到140字符以内的微型博客,虽然外在形式不断变化,但其开放、个性、互动、及时的本质并未发生改变。视频博客,以“记录”为出发点,通过对视频素材的个性化剪辑而成,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为受众提供立体化的观感体验,个人化、互动化、开放化特征显著。观其本质,其实仍是博客的衍生品。
  1.2 视频的浓缩和进阶
  视频是一个通俗且涵盖范围颇广的名词,从传播介质可细分为电视视频、网络视频等,从时间长短可划分为长视频、短视频、微视频等;从呈现内容可细分为新闻视频、电影视频、电视剧视频等。视频博客时长偏短、呈现内容多样、多在网络平台上传播,且越来越多地在手机App上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视频博客通过个性化的剪辑压缩时长,是对传统长视频的一种浓缩,但其自主化的叙事性、个性化的审美又使其区别于一般的短视频或微视频,因此是一种进阶化呈现。
  1.3 新闻传播的新样态
  视频博客兴起后,除了受到很多个人用户的欢迎,很多新闻媒体也利用该形式进行新闻报道,是2019年两会新闻报道的一个新趋势。新华网两会专题中设置的“全媒汇”版块与抖音合作,在抖音App上发布了一系列视频博客。人民网两会专题中开设了《两会夜归人》,当两会遇见VLOG,产生了不一样的化学反应,效果很好。
  视频博客在新闻媒体的利用下,输出的新闻内容既有新闻机构一贯保持的及时性、真实性、高质量等特点,又有视频博客特有的个性化、活泼化、年轻化等特点,实现了UGC和PGC的有效结合,即PUGC的发展模式。其个人化的拍摄模式、日常化的内容呈现则呈现一种高情态性的视觉画面,互动性和代入感强,增强了新闻事件的感染力、传播力、影响力。
  2 Vlog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特点
  微博上的#两会Vlog#话题,导语为“以代表委员、记者等一线人员视角拍摄VLOG,记录两会时间”,截至2019年3月18日9:25,该话题被阅读1.5亿次,讨论2.5万次。从3月1日到3月17日,该话题标签发出微博1 568条。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会议期间,两会Vlog热度尽管有高有低,但一直在持续。本文以这些Vlog为主要研究样本,经分析,Vlog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2.1 有限时长内的高密度内容输出
  这些视频博客的平均时长在2分钟左右,最短的是@中国青年网发布的“开会时快递来了咋办?政协委员张云勇:靠它飞上天,轻松送手边”,长19秒;最长的是@中国日报发布的“第一次跑两会有点激动,还有点飘,都敢去敲副总编辑的门了!”,长5分36秒。
  但时长短不代表其内容单一,恰恰相反,这些Vlog涵盖了会议日程、记者手记、代表观点、民意调查等多种主题。即使拿一条Vlog看,短短几分钟内或输出了有效的观点、或展示了两会台前幕后的情况、或呈现了代表们的参会情况,内容密度大。
  2.2 个人视角下的专业性视频创作
  @央视网发出的“我的上会Vlog:9点开会5点就要起床。来看两会记者有多拼,3月5日,全国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上会记者们几点入场?记者们最拼的是什么?带你体验3 000多名中外记者的幕后工作。#我们都是奋斗者# ,一起来追更女记者Vlog!”,该视频结合了自拍和他拍的形式,以一位女记者个人视角来看两会记者的日常,不論是画面还是语言风格都区别于央视网其他严肃新闻视频,个人化色彩浓厚,但在2分54秒的视频里每一帧都不浪费,画面构图合理,色调平和,剪辑紧凑,彰显了制作者的专业性。
  2.3 流行表达中的体验式传播互动
  脱稿播音、口语化表达、时髦语的运用等在两会Vlog中表现抢眼,贴合当下网民的交流习惯,传播效果佳。@中国青年报3月14日发布的【#两会VLOG#之青小豹探班#两会青年说#】为受众呈现了《两会青年说》节目的幕后,跟随记者的镜头,用户仿佛也经历了从出发、到目的地、拍摄现场介绍、离开的过程,这种体验式的互动更有代入感,也更直接更吸引人。时长3分44秒的Vlog中,将流行表达运用到了极致,除了上文所说的特点外,视频的字幕也是一大亮点,如在1分04秒时的字幕“小碎步哒哒哒~~”,1分22秒时的字幕“大家都非常滴认真(肯定句!)”等,不仅发挥了传统字幕的提醒、解释作用,更因流行性语言和符号(包括表情符)的运用进一步提升了互动效果。
  3 Vlog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网红向粉丝推荐产品、服务的过程就是口碑传播的过程。随着网红产业链的逐渐成熟完善,网红的团队运营日趋专业,其营销策略不断优化。文章基于安迪·赛诺威兹提出的口碑营销5T模型,对“口红一哥”李佳琦的网络口碑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网红;网络口碑营销;5T模型;李佳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0-0056-03  网红经济的商业
期刊
摘 要 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式微,基于移动设备的新媒体逐渐成为台湾民众主要的信息来源。新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有着准入门槛低、制作方便、即时发布、互动性强等特点。文章以“首届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为例,浅谈如何发挥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做好对台宣传,为台湾民众打开了解大陆的窗口。  关键词 新媒体;首届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对台宣传  中图分类号 G2 文
期刊
摘 要 喜马拉雅FM与得到作为移动互联网付费音频课程付费转型上岸的成功案例,让知识付费、内容付费行业出现新的转机。喜马拉雅FM所言“听,见真知”,得到App所宣“知识就在得到”,都在强调认知与学习的效果。本文试图从声音、工作记忆、认知负荷的角度来探究用户在移动互联网音频课程的伴随性使用场景下的认知和学习机制,提出这类课程的认知与学习机制具有:1)声音诱发学习积极情绪;2)听觉通道信息获取易于视觉通
期刊
摘 要 Vlog作为一种新型视频形式在国内异军突起,它自身特有的传播属性引得广告主争相将其作为广告投放渠道,Vlog广告一时成为商业风口。文章以哔哩哔哩平台的热门Vlog为例,分析了Vlog广告的发展现状,具体探索了Vlog广告的优缺点,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促进未来Vlog广告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Vlog;广告特点;内容生产;受众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时代影像的跨文化传播正在崛起并成为常态,“互联网+影视艺术”模式中的微电影产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地区发展亟需寻找地方文化与特色经济的契合点,探求价值嬗变过程中区域经济与文化传承的多维度联合振兴。  关键词 微电影;文化;经济;融合  中图分类号 J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8-0008-02  微电影是中国当代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其
期刊
摘 要 法国作为最早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由于其媒体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报道的不客观,法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片面且多有成见。要实现对法国实施精准传播策略,应在对法国舆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动设置议题回应法国舆论关切,通过小故事小切口讲好中国发展故事,要借嘴说话、借筒传声,要做到客觀且平衡。在融媒体环境下,对法国精准传播要守正创新,根据用户画像推送内容、以效果为导向制作融媒体产品并与传统传播方式形成联动,
期刊
摘 要 从滨海广播“听众公益林”种植活动十年坚守经验,谈媒体公益活动长效运转的运营之道。  关键词 公益环保;公益植树;媒体责任;策划经验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0-0097-02  天津滨海广播在2009年3月,组织策划了第一次公益植树活动,倡导听众参与环保,为绿色环保做贡献。活动邀请了100名听众,种下了第一片听众公益林。由此,滨
期刊
摘 要 作为中国首档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选秀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自开播以来就不断打破播放量的记录,首播上线1小时点击率已破亿,此项节目一改往日选秀节目的颓势,成为爆款网络综艺节目。文章主要以《偶像练习生》为例,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养成类真人选秀节目在中国得到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 偶像练习生;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传播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的全球发展和开放性特征,使得新媒体社会责任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分支课题。结合新媒体社会责任国家治理的行业经验,提供全球治理视野下新媒体社会责任的提升路径。社会责任既是新媒体治理的主要价值体系,也是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的重要方法论,构建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新媒体全球治理体系,促进新媒体行业在全球范围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社会责任;全球治理;国际践行;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 G206
期刊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App层出不穷,博物馆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博物馆数字化即将博物馆艺术藏品转换为数字化信息,以图像、文字、声音以及影像等方式融合进行展示和传播。文章基于博物馆数字化背景,梳理了国内外文博类App的发展现状,并从视觉设计、内容构成、数字技术以及用户体验四个层面对故宫已有文化类与游戏类App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希望对新媒体环境下国内文博品牌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