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w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App层出不穷,博物馆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博物馆数字化即将博物馆艺术藏品转换为数字化信息,以图像、文字、声音以及影像等方式融合进行展示和传播。文章基于博物馆数字化背景,梳理了国内外文博类App的发展现状,并从视觉设计、内容构成、数字技术以及用户体验四个层面对故宫已有文化类与游戏类App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希望对新媒体环境下国内文博品牌数字化转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App;移动终端;故宫;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0-0078-03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短视频、H5、微信公众号、App等新媒体崛起。在这之中,App凭借其空间的独立性、内容的可创造性以及信息推送的精准性成为各机构自主营销的重要渠道,在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本土第三方应用商店移动应用数量超过268万款,占全部应用数量的59.7%;苹果商店(中国区)移动应用数量超过181万款,占比为40.3%。其中游戏类应用一直占较大比例,数量超过138万款,占比达30.7%;生活服务类应用规模位于第二,超过54.2万款,占比为12.1%。
  博物馆承担着收藏、保护珍贵历史文物的功能、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功能以及社会教育的功能。中国有可移动文物1亿多件,不可移动文物90多万处,但由于文物保护的需要以及展出条件的限制等原因,文博机构目前关于收藏文物的展出率全国平均仅为2.8%。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手机App丰富易懂的内容、人性化的交互设计很好的满足了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宣传与保护有重大意义。
  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传播方式在网络上不断引起热议。在苹果商店公布的AppStore 2015年度榜单中,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清代皇帝服饰”三款App均入选“2015年度精选”,被评为“年度最具想象力、创造力和吸引力的作品”。作为新媒体时代走在前列的文博品牌,对故宫博物院App的分析更贴合国情,有利于中国文博品牌的传承与发扬。
  1  国内外文博类App发展现状
  2003年日本国立科技博物馆开博物馆移动端导览之先河,最早将先进的智能手机移动通讯技术引入到博物馆的展示与导览之中。2010年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为了迎合人们的移动消费方式,推出了App“探险者”(Explorer),开始尝试运用文物叙事和虚拟游戏的方式丰富用户在博物馆的体验。当用户走进博物馆打开App探索海洋生物博物馆时,应用程序会及时弹出海洋生物博物馆的最新消息,同时还可以接收到海洋动物的录音等。
  2014年大英博物馆基于对旅客众多建议的收集整理,开发了App“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并编写了其中众多展品的历史故事。App中按照国家如希腊、中国、伊斯兰和北美等将展品分为不同的主题“房间”,在这里用户能够获得一个完整的旅游指南。“伦敦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London)App则收藏了500多位艺术家的1 635幅作品,除了著名画家拉斐尔、莫奈之外,还有183位古典音乐家的作品,大部分馆藏佳作在App中均有展示,并可以按照年代、主题分类对作品进行高清浏览。“古根海姆博物馆”(The Guggenheim Museum)App有超过1300件藏品的信息,相对于其他App单纯的信息陈列,古根海姆所做的预告和回顾板块是其设计亮点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博物馆与信息技术公司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互联合作。谷歌文化学院(Google Culture Institute)运用远景技术和3D技术等数字化技术让公众可以在线欣赏到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文化瑰宝。该项目与17所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馆合作,包括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泰特美术馆、伦敦国家美术馆、乌菲兹美术馆等知名博物馆,利用谷歌全景技术拍摄博物馆内部实景,并以超高清晰像素拍摄博物馆内历史名画,优化App的搜索功能,用户可按照地点、流派、颜色等来查找和浏览作品。
  较于国外,国内博物馆数字化起步较晚,App主要定位是信息展示与教育宣传。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博类App是2011年由国家博物馆上线的“文博任我行”,可根据文物导览编号或者展厅的分布、文物的分类选择图文并茂的讲解服务。随后国内各地博物馆陆续加入到数字化进程中,武汉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南博物馆等都推出了相应的App。
  “苏州博物馆”App是其中較为完备的一款,分为精选、导览、博物馆和我的四个模块。精选模块提供了最新的展讯与活动信息。在导览模块中用户可通过输入陈列标签上的导览编号实现富文本的导览,同时支持馆内全景导览与室内定位导览,丰富了观众的参观体验。博物馆模块则提供异地预约参观和活动功能,可运用全景技术了解博物馆的历史与概况,重要藏品有相应的文字介绍、语音介绍、藏品所在位置示意图,个别藏品有视频介绍和三维展示。
  台北故宫出品的“故宫常设展”支持汉、英、日三种语言,纵览了故宫自新石器时代至现代的千年历史典藏,“永久展览”板块中提供了展览路线以及绘画、书法、图书、文献、陶瓷、铜器、玉器、珍玩等八大类别的精选文物。共收录珍贵历史照片120幅,并免费提供73幅全彩高清的文物与珍宝图。内置“摇摆拼图乐”与“寻宝趣”两款互动游戏,丰富了浏览体验。
  国外部分博物馆与国内博物馆的组织架构与经营性质不同,如古根海姆博物馆作为著名的私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群,以连锁的方式经营。本身具有商业化运营模式特性,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拥有先天优势。国内博物馆数字化进程稍晚,但在App内容形式与叙述方式的探索上则更胜一筹。从总体来说,App用户群不足、结构同质化、互动性欠缺等问题在国内外文博类App中普遍存在。   2  故宫博物院手机App的产品矩阵
  自2013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出品了十余款App。按照内容与用户的互动方式可分为导览类、文化类与游戏类App。本文重点对文化类以及游戏类App进行分析。
  1)文化类:“韩熙载夜宴图”“胤禛美人图”“每日故宫”“清代皇帝服饰”“紫禁城祥瑞”“故宫陶瓷博物馆”“故宫社区”等七款。
  这类App注重知识普及,运用多媒体视觉技术打造围绕藏品的多维讲解。或依托于一件藏品如“韩熙载夜宴图”,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藏品立体化,手指拖动可欣赏藏品,长按藏品中人物、物品、装饰,便会出现具体介绍,操作方法简单,视觉表现力强。或囊括一类藏品如“清代皇帝服饰”,通过简介严谨的介绍、三维立体模型展示、触感十足的交互体验,给人带来直观、生动的感受。
  2)游戏类:“皇帝的一天”“绘真·妙笔千山”等两款。
  相较于文化类App,游戏类App更注重用户的沉浸式体验,以触发用户的好奇心为起点,通过叙事线索的推进以及多种感官的调动令玩家产生代入感。
  如“皇帝的一天”App以皇帝一天的饮食起居为叙事主线,通过早起、用膳、骑射等8件事情作为分支结构设置任务。让孩子扮演皇帝的角色,获取信息、触发想象并推进故事发展。通过预设好的虚拟环境,让孩子们产生身临其境的存在感,拥有高度个人化的体验。
  3  故宫系列App的相关启示
  3.1  视觉设计层面:鲜明的品牌特色
  故宫出品App或依托于故宫最负盛名或最具特色的藏品,如“清代皇帝服饰”“韩熙载夜宴图”等。或将故宫作为其叙事背景如“皇帝的一天”,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
  在一款App的选题确定后,创作组人员需要查阅所有相关资料并整理出一份三四万字草案,之后与权威专家反复讨论,把专业表述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话。
  在选择网页设计和制作方面的专业合作团队时,为保证App的视觉呈现效果,故宫博物馆更倾向于有过中国风游戏制作经验的团队。“绘真·妙笔千山”的合作开发团队网易游戏曾制作过“惊梦”“花与月”两款备受好评的独立游戏。“紫禁城祥瑞”“韩熙载夜宴图”的合作开发团队一步两步科技公司则出品过“漫游山海经”中国风交互画册。
  从选题、资料的整理到后期开发,创作小组力求每一处设计严谨有力,细微之处皆有故宫元素,从而打造出故宫独有的精致感,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
  3.2  内容构成层面:传统文化内容的解码与重构
  把晦涩的传统知识解码并以现代人易于接受的阅读方式重构。以翔实严谨的资料为基础,将艺术原物的关联性信息和结构性信息在一个媒介视野中表现出来,并利用交互式媒介将内容分层级,以图像视频音频等不同的形式进行重构,适应当前多数用户的标题式阅读、跳跃式阅读、碎片式阅读以及多媒体视听的接受习惯。“每日故宫”App以文物日历的形式每日甄选一款馆藏珍品作简要的图文介绍,以简洁的界面和言简意赅的文字让用户直观地了解藏品,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了解、学习传统文化。
  3.3  数字技术层面:技术革新打破审美界限
  第一,交互性设计。实时参与在线互动紧密结合,并设置交互界面,让观众与艺术近距离互动。如“胤禛美人图”App,在设计界面上可点击摆设、文玩、头饰等进行互动,理解反映出相关信息,既可放大画作的细节也可浏览整幅屏风十二美人画,同时可以“一键分享”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第二,沉浸式体验。“叙事”具有解释、触发想象、建立共识、说服他人的重要作用,可为产品的信息架构提供发展线索。利用叙事结构可以将感官体验和数字化体验结合起来,最大化带来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及动觉的刺激,让观众沉浸在艺术中。“绘真·妙笔千山”以小和尚一修拜访画圣妙山先生,在四幅画作中游历参悟画之道为叙事线索全面调动用户感官,利用音乐、场景融入、“真人”入画等,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3.4  用户体验层面:用户产生内容,保持文化活性
  以“故宫社区”App为例:采用“宫·城”一体式设计,通过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应用建立起全方位的数字文化展示与信息服务生态体系,满足信息提供者、管理者和使用者随时随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和使用。个体获得并输出知识信息且在公共社区中相互碰撞,进行转化和升级,从而形成新的知识。这些知识进一步为信息提供者所用,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内容创造与研发成本,使之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更加贴近用户。
  这样一种知识文化的学习、生产、传播和再生产的闭环发展模式构成了一个富于生机的文化生态圈,既提升了用户自身价值,也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经济模式。
  4  文博类App出路的三个设想
  4.1  App年轻化语境
  文博类App基于一件或多款藏品,从其蕴含的本质信息与历史文化信息进行解读。其叙事主体是古朴的、具有年代感的旧事物,但叙事方式可以是年轻化的。从年轻人视角把握当下年轻受众的普遍情感需求和价值共鸣,在页面设计与叙事方式上更加贴近年轻受众的思维模式。
  4.2  以“互联网思维”,打造经典IP
  泛娱乐时代已经过去,内容至上,以腾讯、网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公司开始致力于传统文化IP的发掘与打造,为文博机构提供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数字解决方案。在他们看来,企业不仅要关注商业价值,更要关注其商业行为将为社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应该是企业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大博物馆应积极与信息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借助其拥有的专业化团队与高新技术如AI识别、AR甚至VR等技术能力进行数字化升级,打造经典IP。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公司拥有的庞大用户群體与数据支撑也更有利于App的推广与内容升级。
其他文献
摘 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我国壮族主要聚居地,每年在“三月三”壮族文化节会举行多样的活动。在新媒体语境下“三月三”壮族文化节的传播面临着传播渠道单一、文化氛围有待提升、建设力度需要加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三月三”文化节广告宣传力度,利用新媒体推广“三月三”文化节,加大“三月三”文化节创新开发力度。  关键词 “三月三”;传播策略;广告宣传;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 网红向粉丝推荐产品、服务的过程就是口碑传播的过程。随着网红产业链的逐渐成熟完善,网红的团队运营日趋专业,其营销策略不断优化。文章基于安迪·赛诺威兹提出的口碑营销5T模型,对“口红一哥”李佳琦的网络口碑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网红;网络口碑营销;5T模型;李佳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0-0056-03  网红经济的商业
期刊
摘 要 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式微,基于移动设备的新媒体逐渐成为台湾民众主要的信息来源。新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有着准入门槛低、制作方便、即时发布、互动性强等特点。文章以“首届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为例,浅谈如何发挥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做好对台宣传,为台湾民众打开了解大陆的窗口。  关键词 新媒体;首届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对台宣传  中图分类号 G2 文
期刊
摘 要 喜马拉雅FM与得到作为移动互联网付费音频课程付费转型上岸的成功案例,让知识付费、内容付费行业出现新的转机。喜马拉雅FM所言“听,见真知”,得到App所宣“知识就在得到”,都在强调认知与学习的效果。本文试图从声音、工作记忆、认知负荷的角度来探究用户在移动互联网音频课程的伴随性使用场景下的认知和学习机制,提出这类课程的认知与学习机制具有:1)声音诱发学习积极情绪;2)听觉通道信息获取易于视觉通
期刊
摘 要 Vlog作为一种新型视频形式在国内异军突起,它自身特有的传播属性引得广告主争相将其作为广告投放渠道,Vlog广告一时成为商业风口。文章以哔哩哔哩平台的热门Vlog为例,分析了Vlog广告的发展现状,具体探索了Vlog广告的优缺点,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为促进未来Vlog广告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Vlog;广告特点;内容生产;受众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时代影像的跨文化传播正在崛起并成为常态,“互联网+影视艺术”模式中的微电影产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地区发展亟需寻找地方文化与特色经济的契合点,探求价值嬗变过程中区域经济与文化传承的多维度联合振兴。  关键词 微电影;文化;经济;融合  中图分类号 J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8-0008-02  微电影是中国当代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自其
期刊
摘 要 法国作为最早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由于其媒体的意识形态偏见和报道的不客观,法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片面且多有成见。要实现对法国实施精准传播策略,应在对法国舆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主动设置议题回应法国舆论关切,通过小故事小切口讲好中国发展故事,要借嘴说话、借筒传声,要做到客觀且平衡。在融媒体环境下,对法国精准传播要守正创新,根据用户画像推送内容、以效果为导向制作融媒体产品并与传统传播方式形成联动,
期刊
摘 要 从滨海广播“听众公益林”种植活动十年坚守经验,谈媒体公益活动长效运转的运营之道。  关键词 公益环保;公益植树;媒体责任;策划经验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0-0097-02  天津滨海广播在2009年3月,组织策划了第一次公益植树活动,倡导听众参与环保,为绿色环保做贡献。活动邀请了100名听众,种下了第一片听众公益林。由此,滨
期刊
摘 要 作为中国首档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选秀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自开播以来就不断打破播放量的记录,首播上线1小时点击率已破亿,此项节目一改往日选秀节目的颓势,成为爆款网络综艺节目。文章主要以《偶像练习生》为例,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养成类真人选秀节目在中国得到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 偶像练习生;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传播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的全球发展和开放性特征,使得新媒体社会责任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分支课题。结合新媒体社会责任国家治理的行业经验,提供全球治理视野下新媒体社会责任的提升路径。社会责任既是新媒体治理的主要价值体系,也是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的重要方法论,构建以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新媒体全球治理体系,促进新媒体行业在全球范围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社会责任;全球治理;国际践行;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 G2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