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一年级小学生都使用统编语文新教材。新的一年级统编本教材除了传统教材中的拼音、课文、识字,还增加了一个新的板块,叫“和大人一起读”,也就是亲子阅读。“和大人一起读”每个单元只有一篇文章,如何进行巧妙的整合,开展“语文主题学习”,从而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效率,实现增加识字量和阅读量的目标呢?
从内容主题入手
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一年级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更侧重于内容主题。以统编语文新教材中第一篇“和大人一起读”的文章《小兔乖乖》为例,学完《小兔乖乖》后,还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丛书中《三只小猪》和《小红帽》这两篇以“大灰狼”为内容主题的童话。
此外,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狐狸和乌鸦》这一寓言故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以“狐狸”为主题的相关故事,如丛书中的《狐狸打赌》一文,还可拓展整本书籍,如《列那狐的故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小狐狸买手套》等。大家可以发现,在推荐的文章或书籍中,狐狸的形象是多元的,如《列那狐的故事》中的狐狸是狡猾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的狐狸爸爸是充满智慧,有责任感的;《小狐狸买手套》中的小狐狸是天真可爱的……通过对不同狐狸形象的文章阅读,学生会发现“狐狸”并不是都像人们所说的是“狡猾”的,它的形象其实是多元的,由此也可以为高年级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奠定基础。
从文学体裁入手
在一年级统编新教材中,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诗歌短小精悍,但语言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如一年級上册《春节童谣》,学生就特别喜欢朗读。教师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正月要把龙灯耍》《看花灯》进行有效整合,这三首文章都是诗歌体裁的文章,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阅读量的补充,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诗歌这一体裁特点的深化。
在学生朗读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的诗歌作品以及丛书中相关的诗歌作品后,如果学生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还可以为学生推荐整本诗歌作品。要明确丛书只是对教材内容的一部分延伸,并不是全部的外延。除了中国的童诗童谣,西方优秀的儿童诗集也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如果学生能在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后,自己尝试诗歌创作,就更棒了!
从作者作品入手
在“和大人一起读”的篇目中,编者选取了大量名家的优秀文章,因此作品阅读内容的整合还可以从作者作品入手。比如一年级下册“和大人一起读”《阳光》是改编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作品。文章文字优美,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意犹未尽。恰好丛书中就收录了金波的另一首散文《秋天的大树》,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这一作家作品的需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金波儿童诗集》,鼓励学生去读作者更多的文学作品,这样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才会逐步提升。
此外,我根据本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的文章,选择了丛书中的文章,以及课外的书籍,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整合。像《狐狸和乌鸦》这样的文章,不仅可以为围绕“狐狸”主题进行拓展,同时也可以为“寓言”这一主题进行拓展,因此我特意为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一书。值得一提的是,《伊索寓言》里有18篇文章是和“狐狸”有关系的,大家在向学生推荐时,可以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样的阅读才更有价值。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语文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特有的学习板块,到了二年级,相应的板块则是“我爱阅读”了。到了三年级,新教材就不再出现类似的阅读板块了。但我们相信,有了第一学段的巧妙整合阅读内容做基础,学生已经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习惯。即使没有了大人的引导与督促,学生的阅读效率也会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陈殷
从内容主题入手
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一年级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更侧重于内容主题。以统编语文新教材中第一篇“和大人一起读”的文章《小兔乖乖》为例,学完《小兔乖乖》后,还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丛书中《三只小猪》和《小红帽》这两篇以“大灰狼”为内容主题的童话。
此外,学习了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和大人一起读”中的《狐狸和乌鸦》这一寓言故事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以“狐狸”为主题的相关故事,如丛书中的《狐狸打赌》一文,还可拓展整本书籍,如《列那狐的故事》《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小狐狸买手套》等。大家可以发现,在推荐的文章或书籍中,狐狸的形象是多元的,如《列那狐的故事》中的狐狸是狡猾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的狐狸爸爸是充满智慧,有责任感的;《小狐狸买手套》中的小狐狸是天真可爱的……通过对不同狐狸形象的文章阅读,学生会发现“狐狸”并不是都像人们所说的是“狡猾”的,它的形象其实是多元的,由此也可以为高年级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奠定基础。
从文学体裁入手
在一年级统编新教材中,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诗歌短小精悍,但语言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如一年級上册《春节童谣》,学生就特别喜欢朗读。教师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正月要把龙灯耍》《看花灯》进行有效整合,这三首文章都是诗歌体裁的文章,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阅读量的补充,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诗歌这一体裁特点的深化。
在学生朗读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的诗歌作品以及丛书中相关的诗歌作品后,如果学生对诗歌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还可以为学生推荐整本诗歌作品。要明确丛书只是对教材内容的一部分延伸,并不是全部的外延。除了中国的童诗童谣,西方优秀的儿童诗集也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如果学生能在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后,自己尝试诗歌创作,就更棒了!
从作者作品入手
在“和大人一起读”的篇目中,编者选取了大量名家的优秀文章,因此作品阅读内容的整合还可以从作者作品入手。比如一年级下册“和大人一起读”《阳光》是改编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作品。文章文字优美,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意犹未尽。恰好丛书中就收录了金波的另一首散文《秋天的大树》,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这一作家作品的需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金波儿童诗集》,鼓励学生去读作者更多的文学作品,这样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才会逐步提升。
此外,我根据本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读”的文章,选择了丛书中的文章,以及课外的书籍,进行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整合。像《狐狸和乌鸦》这样的文章,不仅可以为围绕“狐狸”主题进行拓展,同时也可以为“寓言”这一主题进行拓展,因此我特意为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一书。值得一提的是,《伊索寓言》里有18篇文章是和“狐狸”有关系的,大家在向学生推荐时,可以鼓励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这样的阅读才更有价值。
“和大人一起读”是统编语文新教材小学一年级特有的学习板块,到了二年级,相应的板块则是“我爱阅读”了。到了三年级,新教材就不再出现类似的阅读板块了。但我们相信,有了第一学段的巧妙整合阅读内容做基础,学生已经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习惯。即使没有了大人的引导与督促,学生的阅读效率也会得以提高。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陈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