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跨文化意识?优化小学英语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an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知道,语言离不开文化而独立的存在。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的加快,把世界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迅速的融到入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这样,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公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围绕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的跨文化意识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38-02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随着现代化的加剧,使得世界文化逐步交流与渗透,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继而更好地养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一、树立文化意识,注重文化传授
  对于语言的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对语言的掌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文化意识,注重对学生的文化传授,让他们在了解文化的同时更易于掌握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对英语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而在其他场合中它却表达另一种意思,即Freeze!表示“站住”“不许动”,有时人们会因为不了解其他意思而被误解甚至会杀害。例如,在教授词汇professional这一单词时,教师要告诉学生He is a professional和She is a professional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天壤之别的联想意义:He is perhaps a boxer.和She is likely a prostitute.产生这一不同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英美的文化不同所联想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当然,除此之外,语言还受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等等因素产生。因此,教师在教授英语单词时要尽可能地向学生讲述单词所产生的相关文化背景和使用的场合等等,继而更好地树立学生的文化意识。
  二、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存在于学生使用的教材中,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激活教材内容,学会从各个方面去比较文化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和掌握文化异同的现象。在西方,如果人们在平时的交往中直接去打听别人的经济收入、年龄、婚姻状况等等是一种不礼貌甚至是一种侵犯行为。例如,中国人被他人夸赞时会习惯“谦虚”地说“没什么”,而西方人则比较坦率,经常会高兴地回应“Thank you very much.”在收到生日礼物时表现也不同,中国人常常会在吃饭后在自己一个人打开礼物,而西方人则会当着送礼物的人及时打开礼物,并表示自己是否喜欢。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告诉学生,西方人在接受对方赞美时是诚心诚意的,而在中国人看来则是一种谦虚的美德。再比如“red”一词,在中外国家文化中都认为红色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联系,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这一说法。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幸运、财富等,但在英语中“red”还有危险或使人生气的含义,如“red flag”。
  三、介绍文化背景,渗透文化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知识的传授都需要依据一定的情境。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所学的教材知识去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渗透文化意识,在教材中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当然,在教材中西方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教師可以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展开,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通过图片、画册、视频等方式去介绍异国风情、地理位置、历史资料等等,继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课堂效果。例如,在学习5A Unit4 Halloween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通过别具特色的pumpkin lanterns 引出Halloween这个节日,让学生去观看相关的西方庆祝万圣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了节日的具体时间,激发他们的兴趣,告诉他们Trick or treat这句话的由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万圣节有了更加清晰、全面地认知。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上网搜集有关万圣节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与分享。
  四、注重文化差异,渗透跨文化意识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打好外语的基础和关键阶段,教师在做好语言教学的同时要学会注重文化差异,渗透跨文化意识,给学生传授一些交流文化的内容。当然,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句法。英汉文化差异带来了语言形式和运用的差异。 首先,对于话题的选择,教师可以从年龄、收入、个人隐私等有不同的社会含义的方面入手,让学生清楚地去掌握中西方在这些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中国人在问候、打招呼时,通常会问道 “您吃饭了吗?” “您去哪儿呀?”作为问候语,而对于西方人来说,如果也用“Have you had lunch?”或“Where are you going?”来问候就显得很不合适了,他们通常以询问天气作为问候语。其次,话语的形式与得体性。不同文化阶段的人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不同。例如,在上英语课时,学生向老师问好通常不采用“Good morning,Teacher Wang!”主要是由于在英语中teacher是种职业,而不能用于问候语中,学生应该说“Mr/Miss Wang”或“Sir/Madam”。
  综合上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不断探究文化的因素,更好地促进语言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能够熟练地在实际交流中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除此之外,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不断反思与优化教学,继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朱静.浅谈小学英语教材中文化部分的教学[J].海外英语(上),2015(9).
  [2]许敏.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培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4)
  [3]陈云.小学英语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4).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的教学课程中,小学数学相对而言是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尤其是接触到数学知识里的应用题以及一些复杂题目。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与疑问,即便是一部分学生能够在考试的过程中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但是,一旦将日常生活中所需要计算的数学题进行解答时就会不知所措,甚至不采用简便的算法。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以致用是小学数学遇到最大的瓶颈。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项很难攻克的任务。本文就对小学
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是桦木科桤木属的落叶大乔木,原产地在台湾。台湾桤木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还能在造林上培肥林地土壤和改良土壤,同时也可以护岸固堤。
赣江是鄱阳湖最大水系,流域面积约占鄱阳湖流域面积50%。近60年来,赣江流域实施了诸多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为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保障,另一方面,为满足农业、
摘要:课堂教學过程是强调学生个体作用与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做到:信息采集,数据处理,问题提出,课题选定的思想。课堂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是调动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维进入教学。
摘要:培养学生記忆能力的关键,在于教给其科学的记忆方法。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同时,还必须与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的培养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民族村寨因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封闭且发展相对落后的状态。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的迅速发展,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地方性是地方特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必然路径,是教师主体意识的彰显。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教育教学理论与观念的反思、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和對自己专业发展的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可通过教学日记、教学对话、教学录像或教学研究等方法展开。  【关键词】教师;反思型教师;教学反思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师范生素养培育的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