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适应成长体系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97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是对未来本科教育模式的探索,它不仅提出了颠覆性的教育理念,而且以模拟实验的方式展现该理念在高校中应用的可能性,如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教学节奏、根据学生需求定制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发展组织学校管理体系等。文章梳理了该计划的内容和特征,将其内在理念总结为“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适应”的引领和支撑体系。同时,该计划对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启示包括:尊重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灵活自治的学校管理和教学体系、利用新兴技术辅助教学。
  关键词: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双一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1]。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高等教育不仅担负着培养各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而且扮演着知识新策源地的角色,成为推动产业革命成功的核心力量。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双一流”建设强调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将人才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从世界范围看,从教学、科研、国际化、声誉等各方面的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来观察,我国高校与世界顶尖大学仍有一定差距。相对于科研成果,人才培养质量既难以衡量,又需要长期的积淀。世界顶尖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养模式,并且仍在持续进行丰富而多样的改革,以不断提升本科生教育质量[2]。因此,关注高等教育改革领域的新事物、探讨世界顶尖大学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对于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推进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斯坦福大学具有世界顶级的科研实力、师资队伍与教学水平,其综合实力在2017年度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和QS世界大学排名中均位列全球第二。在教育改革领域,斯坦福大学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由该校计算机专业的两名教授创办的Coursera已成为慕课的先驱之一。《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是一项教育改革的创新项目[3],由斯坦福大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生发起,是对未来大学的“畅想曲”,具有一定的实验性质。该计划目前仍处于概念阶段,并无详细的实施方案,但这一设计草图颠覆了许多传统大学的固有观念,体现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主动适应。
  一、《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
  (一)计划的提出
  根据《斯坦福日报》的系列报道,自2012年起,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部的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开展了“@斯坦福项目”(@Stanford Project),目的是探索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为此,学院连续开展了三学期的名为“@斯坦福工作室”(@Stanford Studio)的课程。第一学期课程在2013年春季开设,鼓励学生构想10余年后斯坦福校園里的学习场景及相关主题;第二学期课程于同年秋季开设,对前期想法进行拓展;第三期课程于2014年冬季开设,师生进一步开展实验和研究。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如设计、科技管理、工程等,包括60~75名教授、设计师、管理人员及200名左右的学生。2014年5月,哈索·普拉特纳设计学院举办了实验性的展览,邀请校内外参观者带上偏光太阳镜(polarized sunglasses),进入不同的互动展区,体验被传送到未来校园的感受。这些互动展区包括“开环大学”“自定节奏的教育”等核心设计。2015 年10 月,“斯坦福2025”系列网站上线,以概念图、文字介绍、工具集等多种方式阐述项目成果和四项核心设计,并极具创意地以音频方式模拟了在“时光机器”中穿梭于未来和现在的教育场景。[4][5]
  (二)主要内容
  《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4项核心设计。
  第一,“开环大学”(Open-loop University)。“开环”指未来大学要在时间上突破入学年龄和就读年限的限制,学生在人生的任意阶段都可进入大学就读,或返回校园“充电”。“斯坦福2025”系列的概念图以线条表示学生的学习经历,传统的大学教育是在特定时间里的“脉冲”图形,而未来的大学教育将发展为不定时间、不定周期的“任意曲线”(见图1、表1)。
  第二,“自定节奏的教育”(Paced Education)。在培养方案方面,未来大学将突破原先按照入学年级、整齐划一地设置课程等限制,落实因人而异的培养方案;学生可以根据知识实际掌握情况,经历长度可变的3个学习阶段:调整、提升和激发;课程的长度不再固定,而是灵活可调。在概念图中,描述学习过程的图形,也从整齐划一的矩形,演变成发散型的曲线(见图2、表2)。
  第三,“轴翻转”(Axis Flip)。在培养模式方面,未来大学颠覆学院和学科的主导地位,而以学生的能力和专长为中心,重构校园的组织结构、教学单位,以适应个性化的培养。在概念图中,传统大学里,学生根据学科设置要求“逐条”完成任务;而在未来大学里,学校的“能力培养中心”将与学生的“技能需求”精确对接(见图3、表3)。
  第四,“有使命的学习”(Purpose Learning)。在目标管理方面,未来大学将颠覆在某一专业取得学位的传统学习目标,而以获得职业胜任力为目标,为职业生涯准备核心才能。在概念图中,传统大学的学生需要具备各种学历和文凭;而未来大学的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具有全球视野,并以解决复杂社会问题为使命(见图4、表4)。
  可以看出,《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在入学时间、培养方案、学科设置、目标管理等方面,颠覆了传统大学的固有限制,每一项核心设计都充满了“突破”。
  (三)计划的特征
  在传统大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占据主要位置,“以学生为中心”仅限于理念认识和宣传层面。《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对延续数百年的传统大学模式提出了质疑,提出未来大学将具有个性化、终身化、定制化、自主化等特征,即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和实施高等教育,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   1.根据学生的时间安排学习节奏
  在传统大学中,无论是入学年龄、在校学习时间,还是一门课程的长度,都是学校依据一定的惯例预先设定的,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如果将大学比作工业生产的流水线,这样整齐划一的生产方式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然而,高效率的代价是对个性化的忽略。例如,入学年龄的限制将使处于职业转型期、需要重新学习新技能的群体无法进入校园开展学习。“开环大学”的设计,突破了对学生入学年龄的限制,未来大学将由不同年龄结构、不同背景的学生组成,知识信息的来源与交换方式将更加丰富。对学生个体来说,在校学习与在社会上工作可以交替进行,从而构建一个开放的环路,螺旋式上升。
  在学习过程中,传统大学中每一学年都有固定的学习内容和要求。然而,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与学习能力的差异,有可能导致学校教学计划与部分学生的实际学习节奏脱节,影响学习效果。“自定节奏的教育”将6年的学习分为调整、提升和激发3个阶段,只有达到前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才可以进入下一阶段。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和吸收情况,自行调整学习节奏。
  2.根据学生需求定制学习内容
  无论是“开环大学”里设计的校园学习和社会工作交替进行,还是“轴翻转”里设计的“先能力后知识”,要解决的都是同样的现实问题: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或创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关联度低甚至毫无关系。随着新兴行业不断涌现,预先设定的学科和专业具有滞后性,匹配难度增大。此外,创新和创业的不确定性、复杂性,需要学生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灵活组合。根据“轴翻转”定义的本科生“技能获得模型”,学校将根据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需求灵活定制,使学生随时可获得所需的关键能力,如数理分析、逻辑思辨、社会调查、审美解读、有效沟通等。
  3.根据学生的发展组织教学
  “有使命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基于一定的使命,而非基于某一专业进行学习。例如,致力于研究“贫困问题”的学生,需要对农学、生物学、人类学均有研究。如果学习的使命仍面向现有专业知识体系,而不是复杂的、综合性的实际问题,知识学习与职业所需能力之间将出现明显的“裂缝”。与之相对应,“轴翻转”大幅提高了学习内容的灵活性。传统大学一般按照学科方向划分为不同的院系,如斯坦福设置了医疗、法律、人文社科、工程、教育、地球科学、商学七大学部。未来大学将不再按照院系的从属关系划分,而是遍布能力教学中心(Competence Hubs),各中心围绕学生的技能获得模型而建构,每个中心都将成为未来大学新型组织结构的关键点。“自定节奏的学习”大幅提高了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在同一能力教学中心,不同学生学习同一课程的时间也可能差异较大,因此,每个班级和讨论组的规模具有不确定性,在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都需要有高度弹性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轴翻转”改变了对学生考核的内容和方式。传统的大学毕业生,通过一张成绩单反映其各科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在未来大学,每名学生实时、动态的“竞争力状态”将被大数据记录,详尽的学习过程信息得以展示。通过這种全面的展现方式,学生的“能力数据”将更有可能与社会需求的职位进行精准匹配,为毕业生长远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自适应成长体系
  “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对中国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建设任务包括: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多方面的内容[10][11]。以上建设任务的实施,在宏观层面需要建立公平竞争的生态环境;在高校层面,随着重点建设院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需要在内部治理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关键领域实施突破性的改革,形成内在发展驱动和外部激励约束相结合的动态平衡。[12]
  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传统,以及“双一流”建设的需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离不开“个性化培养”[13]。个性化培养要求大学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其动态和自适应特征,为大学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学术氛围等多方面的变革提供了协同的基础。《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设计的未来大学具有个性化、定制化的特征。为了适应学生在时间、内容、方式上的灵活需求,未来大学的组织形式和治理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与传统大学的模型(见图5.a)相比,“以学生为中心”的自适应成长体系旨在让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在各教学中心进行自主选择、调整和适应(见图5.b)。该体系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尊重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
  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根据“轴翻转”提出的“能力优先”原则,学校依据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开设不同课程,由浅入深,分为调整、促进、激发3个层次,学生可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决定何时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而在传统大学里,由于教学时间安排相对固定,尚没有完成“调整”阶段的学生无法深入学习更复杂的内容;而早已完成了“促进”阶段的学生,也无法提前进入更有创造力的“激发”阶段。“开环大学”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有使命的学习”提出了“全球影响力实验室”,进一步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由教师带领研究团队,引导学生们走向全世界的实验室。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支持。
  (二)构建灵活自治的管理和教学体系
  大学的组织形式可以不再以院系、班级来划分,而是以学生的知识中心、能力中心来划分。学习时间的弹性化、学习内容的定制化,将对现有网格化管理方式提出巨大挑战。例如,教学计划、教学资源安排将难以依照专业和年级进行套用,而是根据多样化的学习使命进行个别定制和群体优化。此外,学习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大学校园的实验室将拓展到世界各地,社会实践不再局限于暑期或短期活动,而是贯穿于理论学习的全过程。
  传统大学的管理和教学体系已运行多年,相对固化,即使有不适应学生能力发展需求的方面,也难以在一朝一夕改变。例如,传统大学已经意识到现有学科设置不利于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应设置了一些交叉学科平台和创新实验室等,但是交叉学科平台的发展极其缓慢,难以达到“因人而异”或“因问题而异”的精细程度。“轴翻转”的构想明确指出现有体系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应该将学生的可迁移技能置于核心位置,由不同的能力教学中心进行培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完全动态的教学结构,对学校的组织和管理提出了高要求,不仅需要从顶层设计上融入“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也需要各种新型技术作为辅助,实现智能化、自适应的管理和服务。   (三)利用新兴技术辅助教学
  灵活的、自适应的高等教育机构,离不开众多新兴科技的支撑。随着慕课、AI机器人、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效率、智能化的教育技术逐步推广。学习行为数据、状态数据、结果数据等产生的海量信息,为新型的教学和管理方式提供指引。
  例如,利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精确预测学生的入学概率,为社区学院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学员推荐;对学习行为日志的分析,可以为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差异性的微课程定制服务[14]。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同样可以应用于高校的管理体系,使得教育决策和教学管理过程更加精准智能。
  虚拟现实技术也将广泛应用于提升教师培养和教学讨论的质量。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混合现实教学实训系统”(TeachliveE),用于训练教师职业技能,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创设一种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现实环境[15]。多样化的辅助手段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且兼顾个性化需求的必要支撑。
  三、结语
  “双一流”建设要求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走向内涵式、个性化的发展道路。来自校园内外部的挑战、技术与需求的对接,都将引起大学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教学体系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主动适应人才成长规律,创造性地建构和整合资源,才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沃土。
  参考文献:
  [1][10][13]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2017-10-12.
  [2]別敦荣,齐恬雨.国外一流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动向[J].中国高教研究, 2016(7):7-13.
  [3]田贤鹏.个性化教育与终身化学习:从《斯坦福2025》计划看未来教育模式变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57-64.
  [4]The Stanford Daily[EB/OL]. http://www.stanforddaily.com/, 2017-10-12.
  [5][6][7][8][9]Stanford2025[EB/OL].http://www.stanford2025.com/#intro, 2016-10-25.
  [11]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1/27/content_5163903.htm#1, 2017-10-12.
  [12]韩洪生.大学“双一流”建设途径探讨[J].江苏高教, 2017(8):31-33.
  [14]丁国勇,程晋宽.美国高校教育数据挖掘的应用领域与推动因素[J].比较教育研究, 2017(5):73-78.
  [15]曹彦杰.虚拟现实技术在美国教师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以中弗罗里达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 2017(6):93-102.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其他文献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官网2018年4月11日消息,OECD发布了《英格兰学徒制》(Apprenticeship in England)的报告。该报告指出,英格兰对其学徒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该报告发现,英格兰学徒用于通识教育(包括数学和英语)的学习时间要少于其他国家——他们只需接受50~100小时的通识教育即可完成系列课程;德国和瑞士的学徒用在通识教育的学习时间大约
摘 要: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作为重点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国际组织,国际教师问题工作组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9年举办的“移动学习周”,讨论人工智能在支持教师及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并依据讨论内容发布《探索使用人工智能以支持教师及教师发展》报告供全球参考。文章分析并解读其内容,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应如何促进教师发展,并提出四点启示,以期为我国在支持教师发展领域更好地应用人
编者按:兰州财经大学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1981年组建兰州商学院,为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所属的财经类高等本科院校。2003年,学校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硕士研究招生培养工作。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开展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作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和枢纽位置上的一所财经类
近期,法国《学生》(L’Etudiant)杂志根据对全法38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高等商学院开展了调研,并发布了法国2018-2019学年高等商学院排名。该排名情况基本与上一学年保持一致,体现出法国高等商学院教育质量的稳定性。  《学生》的高等商学院排名基于学术能力、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的亲密度三项评价指标对高等商学院进行排名,同时也参考如毕业生的满意度、薪资水平、在国外学习的时间或在国外工作的可
据俄罗斯《教师报》2016年12月6日报道,俄罗斯共有6036名学生参加了2015年PISA测试,数学、科学和阅读成绩均有提升,特别是阅读成绩,由上次测试的42名跃升至今年的第26名。  结果显示,俄罗斯低水平表现者的数量减少了4%,高水平表现者数量不增不减,男生成绩略好于女生。其中,科学科目的平均成绩是487分(2006年是479分),接近OECD平均分数(493分);名次则从第37名上升到第3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网2019年11月13日消息,在三星集团(Samsung)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圣雄甘地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所(MGIEP)的大力支持下,UNESCO在其第40届大会期间与芬兰、印度政府及游戏平台Hatch合作,组织了一场媒介与信息素养(MIL)游戏展。  2019年11月12日,UNESCO传播与信息助理总干事查楚克(Moez Chakchouk)与芬兰儿童图
据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网站2017年4月26日消息,今年5月,美国将有270万名高中生参加490万人次的大学预科课程(AP)考试,检验他们本学年的学习成果。在美国,提前获得大学学分与增加被錄取概率是高中生选择参加AP课程的两个主要原因。但美国大学理事会的多项调查表明,良好的AP课程还可为学生带来其他好处。  首先,参加过AP课程的学生更容易适应本科学习。2016年,美国大学
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官网2019年5月18日消息,在那些有10所以上院校入选THE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国家中,平均而言,印度的女学生比例最低。具体来说,在排名靠前的印度大学中,只有约1/3的本科生是女性。  联合国的数据表明,近年来,印度高等教育中女性的总体入学率有所提高,2017年占比为48.1%,高于2013年的45.9%。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数据显示,博士生教育
据德国当地网(thelocal.de)2013年10月22日报道,最新PISA成人能力测试公布结果显示,德国有1/6成年人只能读懂简短的文本,阅读水平与10岁孩童相当。这个结果不得不让人们反思,德国的教育优势去哪里了。  德国的教育体系是三轨制,儿童在10岁或11岁时便开始进行教育分流,学生在分流后进入不同的轨道接受教育。优等生进入文法学校,中等生进入实科中学,后进生进入普通中学。过早的教育分流会
摘 要:文章基于托尼·比彻提出的学科分类标准,以美国哈佛大学为案例,探讨纯硬科学、纯软科学、应用硬科学、应用软科学四类学科之间博士生教育的异同。研究结果发现,四类学科的博士生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结果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学科文化中的学科知识、学科范式、学科归属感、学科地位及其学术权力等可以解释博士生教育在学科之间产生的差异。  关键词:博士生教育;学科差异;学科文化;哈佛大学  一、问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