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在“学习内容与兴趣融合,教学实践与乐趣融合,品格养成与情趣融合,构建适合儿童天性的悦心课程”开发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校本课程的文化品格与实践形态逐渐清晰,形成以“三趣融合”为核心,以“悦心课程”为载体的办学特色。
一、悦心课程开发的背景及初衷
1.改革教育方式激活学生喜欢学习的需要。
就目前的小学课堂来看,学习内容刻板枯燥、课堂组织形式保守、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育质量,要求学校必须进行改革探索。
2.完善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的需要。
由于过分注重知识性教育,当代小学生身上出现了一些不良表现:如身体素质滑坡;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娇气、不合群、不善交际;独立意识差、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奋斗精神和坚韧意志等,严重影响孩子后续“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必須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3.学校研究“三趣融合”教育方法的需要。
根据“三趣融合”教育理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开设悦心课程,让儿童动手动脑,爱玩乐学,享受健康安全、愉快积极、有创意的校园生活,从而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学生获得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
4.课程改革要求给学生“减负”的需要。
“减负”的提出,随之渐渐衍生出一些问题,比如双职工家庭由于作息时间与学校放学时间不匹配,家长没有办法按时接孩子;许多校外托管、培训场所秩序混乱,托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3点半”现象已经成为年轻父母和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难题,如何破解,学校责无旁贷。
二、悦心课程开发的过程与方法
经过了前期的起步探索阶段(2011年——2012年)和中期的调整完善阶段(2013年——2014年),逐步完善到普适推广阶段(2015年——2017年),以下简单加以介绍推广阶段的内容。
1.落实开设课程的场所。
2015年初,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在管理局大力支持下,投资7600万元的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局直小学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一流的办学条件为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优良的物质条件。
2.实行自主式选课。
我们在实施课程时充分照顾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生活实际。除了写字、阅读、国学三科必修课以外,其他的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真正体现了“全员参与、兴趣优先、培养特长、共同发展。”
3.建立有效教学机制。
一是抓实艺体实践课,让学生的特长在体验中发展;二是抓活科技实践课,让学生的技能在运用中提高;三是抓好校外实践课,让学生的情怀在活动中升华;四是抓住考核关键环节,让孩子们在评价中感受成功。
三、悦心课程的成效和分析
1.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悦心课程的研发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习从“要我学”逐渐变成了“我要学”。通过探索,学生们主动构建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发展了其智力水平,且我校开展的各项悦心课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比如书画艺术课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团队合作课程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谦让品格、人际交往能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悦心课程让“局小娃娃”的成长越来越好,获誉无数。
2.加快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研发悦心课程的实践把教师的观念引向适应儿童天性、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上来。通过悦心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师们开始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设计和组织教学注重从激发兴趣、享受乐趣、培养情趣上着力。由于老师们注重教学活动与兴趣、乐趣、情趣融合,促使孩子们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学习的情感日益浓厚,老师的“亲和力”有了很大提高。
3.推动了学校的繁荣发展。
在“三趣融合”悦心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我校十分注重凸显学校特色,使原有的集体备课制度、个案研究制度、年级教研活动制度等各项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拓展和特色化。几年的实践研究,良好的学风、教风、干部工作作风逐渐形成(学生文明守纪、勤学乐学;教师严守师德、认真执教;干部以身作则、处处表率)。我校开展悦心课程建设7年多以来,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四、研发悦心课程的反思与展望
1.反思:其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把握和专业化程度不够;其二,沿袭以学校与教师为本位的开发思路,顾及学生的需求不够;其三,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比较封闭,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不够。
2.展望:基于“三趣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是我校依据课程理论、迁移理论、情商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衍生出来的一种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将其打造为宝泉岭局直小学的一大教育特色。我们的管理者、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都已经进入良好的教改状态,我们有理由相信,接下去的道路可以走得更加宽广。悦心课程的建设将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并深深扎根于宝泉岭这片土壤之中。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局直小学)
一、悦心课程开发的背景及初衷
1.改革教育方式激活学生喜欢学习的需要。
就目前的小学课堂来看,学习内容刻板枯燥、课堂组织形式保守、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育质量,要求学校必须进行改革探索。
2.完善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的需要。
由于过分注重知识性教育,当代小学生身上出现了一些不良表现:如身体素质滑坡;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娇气、不合群、不善交际;独立意识差、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奋斗精神和坚韧意志等,严重影响孩子后续“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必須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3.学校研究“三趣融合”教育方法的需要。
根据“三趣融合”教育理念,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开设悦心课程,让儿童动手动脑,爱玩乐学,享受健康安全、愉快积极、有创意的校园生活,从而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学生获得积极主动的全面发展。
4.课程改革要求给学生“减负”的需要。
“减负”的提出,随之渐渐衍生出一些问题,比如双职工家庭由于作息时间与学校放学时间不匹配,家长没有办法按时接孩子;许多校外托管、培训场所秩序混乱,托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3点半”现象已经成为年轻父母和整个社会关注的一个难题,如何破解,学校责无旁贷。
二、悦心课程开发的过程与方法
经过了前期的起步探索阶段(2011年——2012年)和中期的调整完善阶段(2013年——2014年),逐步完善到普适推广阶段(2015年——2017年),以下简单加以介绍推广阶段的内容。
1.落实开设课程的场所。
2015年初,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在管理局大力支持下,投资7600万元的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局直小学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一流的办学条件为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优良的物质条件。
2.实行自主式选课。
我们在实施课程时充分照顾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生活实际。除了写字、阅读、国学三科必修课以外,其他的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真正体现了“全员参与、兴趣优先、培养特长、共同发展。”
3.建立有效教学机制。
一是抓实艺体实践课,让学生的特长在体验中发展;二是抓活科技实践课,让学生的技能在运用中提高;三是抓好校外实践课,让学生的情怀在活动中升华;四是抓住考核关键环节,让孩子们在评价中感受成功。
三、悦心课程的成效和分析
1.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悦心课程的研发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习从“要我学”逐渐变成了“我要学”。通过探索,学生们主动构建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发展了其智力水平,且我校开展的各项悦心课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比如书画艺术课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团队合作课程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谦让品格、人际交往能力)。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悦心课程让“局小娃娃”的成长越来越好,获誉无数。
2.加快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研发悦心课程的实践把教师的观念引向适应儿童天性、因材施教的教育要求上来。通过悦心课程开发与实践,教师们开始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状态,设计和组织教学注重从激发兴趣、享受乐趣、培养情趣上着力。由于老师们注重教学活动与兴趣、乐趣、情趣融合,促使孩子们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学习的情感日益浓厚,老师的“亲和力”有了很大提高。
3.推动了学校的繁荣发展。
在“三趣融合”悦心课程开发建设过程中,我校十分注重凸显学校特色,使原有的集体备课制度、个案研究制度、年级教研活动制度等各项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拓展和特色化。几年的实践研究,良好的学风、教风、干部工作作风逐渐形成(学生文明守纪、勤学乐学;教师严守师德、认真执教;干部以身作则、处处表率)。我校开展悦心课程建设7年多以来,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四、研发悦心课程的反思与展望
1.反思:其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把握和专业化程度不够;其二,沿袭以学校与教师为本位的开发思路,顾及学生的需求不够;其三,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比较封闭,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不够。
2.展望:基于“三趣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是我校依据课程理论、迁移理论、情商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衍生出来的一种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将其打造为宝泉岭局直小学的一大教育特色。我们的管理者、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都已经进入良好的教改状态,我们有理由相信,接下去的道路可以走得更加宽广。悦心课程的建设将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并深深扎根于宝泉岭这片土壤之中。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局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