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aox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多,也不愿意学,加上相对有点枯燥的知识,一些学生课上难以理解、消化和吸收,以至于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后因不懂不会也不问,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如此恶性循环演变为厌学,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学困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困生,关注学困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使学困生也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爱心;耐心;恒心
  每一个优秀的教师在学困生教育上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与独特的教育方法,能给学困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特点的学习环境和自我超越的空间,在这里我就学困生的转化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与感受。
  一、教师的爱心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
  1.教师对学困生尤其需要有爱心
  我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对学困生是否具有爱心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作为教师,在40分钟课堂教育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和发挥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也能产生学的愉悦,增强学好的自信,升华学的情感,追求自我潜能的开发。
  2.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
  教师良好的心态对学困生学的心理和情绪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心态可以使学困生倍感亲切,对学困生产生正向诱导,诱导他们加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作为教师,特别不能因为学困生影响了所教班的平均成绩,甚至拖了后腿失去耐心而对他们另眼相看,这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要注意自身情绪的控制
  作为教师,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课后辅导尤其要注意合理而科学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对唤起学困生的情绪共鸣、增强他们学习的心理需要、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千万不能因学困生的一时愚钝而埋怨他们,因为他们也有自尊,甚至比其他学生更为强烈,一旦受到伤害,也许用你今后一辈子的真诚也不能得到原谅。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学困生转化的保障
  1.教师要注意角色的转化
  对于学困生,交流与对话更能让师生双方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更能用一种合作与进取的精神进行智慧与心灵的交流,这样在课程生态环境下与学生对话,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和情感、智慧和人格的统一和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面对学困生一定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化。
  2.课堂教学要给学困生更多的关注与帮助
  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提高和鼓励,更要注重对学困生的关怀和教育,要通过“抓两头,促中间”对学困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消除学困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树立起他们自信、自立的风帆,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会深入学生,才会使学困生感受到学的乐趣,而不是枯燥乏味,才会使他们获得信心,收获成功。
  三、尊重、关怀、信任是学困生转化的关键
  学困生极其敏锐的心理决定要想在根本上转化和提高学困生,使其健康的成长,作为教师,尊重学生、关怀学生、信任学生是其转化的关键。教师要借鉴布卢姆强化班级授课制中个别化教学的思想,给学困生更多的尊重、关怀和信任,创造一种适合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育方案。
  1.尊重学困生,促进他们转化
  事实上,学困生是学习过程中潜力最大的学生。新课程为教学创设了一个更亮丽的舞台,作为教师要善于借助这股东风,将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赋之以生命、赋之以灵魂、赋之以活动,给学困生的学习创造一个更大的空间。要尊重学困生,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对他们所寄予的期望,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觉到自己是很有希望的,这样会和他们情感相通、心理相融,激起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心体验,焕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无穷向上的力量,从而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意志上有一个质的转变、新的发现,架起他们走进知识殿堂的桥梁,使他们成为“最有希望的学生”。
  2.关怀学困生,帮助他们转化
  教师要针对学困生基础较差的特点,单独进行课后辅导,作业尽可能面批;要善于发现他们在课堂回答、课堂作业、考试中的闪光点,保护学困生最初的积极性,多关怀他们,多鼓励他们,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要了解他们的苦衷,体会他们心理上的感受,极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用关怀架起师生间沟通情感的桥梁,给他们更多学习上的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新的起点、新的目标;要循序渐进,防止急躁,成为他们最信赖和值得尊敬的人。只有这样,才会因此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相信学困生,激励他们转化
  新课程提倡相信学生,让学困生也能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教学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打好他们的基础,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事实上,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和高尚的事业心、责任感。学困生的转化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作为教师要充分相信他们会提高、能进步,可以赶上来,要学会经常对学困生说“你行!你是好样的!”,只有这样,才会主动和全身心地去相信他们,使曾饱受歧视的学困生感受到温暖,同时信任会培养他们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的成绩有不断的进步,从而就会喜欢学习,并向好的方面转化,也就会改写一个学困生今后的人生。
  有一句话请记住,你关注的目光,足以照亮每个学困生前进的路。
  (作者单位 刘巾兆:陕西省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 鲁鹏:陕西省宁强县逸夫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早读是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利用早读课读单词、背句子、练习听力等,不仅能强化记忆,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英语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因此,提高英语早读课的有效性是广大英语教师关心的问题及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早读课;评价;反馈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亦是如此。“一日
中考成绩是一所学校的窗口,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荣与耻,也是考察学校办学好坏的重要一环,同时也系着千家万户父母的心,而成绩的取得与我们每一位教师密切相关,尤其是初三教师,而整个初三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中考总复习,俗语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  物理习题教学是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习题课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取消纸质考试的今天,更应该将学生的品行考核纳入学生的成长中,正如银行将诚信纳入一个人的信誉中一样。让学生拒绝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思想品德课教学包含着“知、情、意、信、行”转化的环节,这些环节的转化必须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实践。只有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的体验,才会有心灵的触动。  关键词:思想品德;实践性教学;体验  【问题描述】  一天,我在办公室里,一名学生慌
摘 要: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往往贯穿一些抽象深奥的物理概念、规律或现象,如电流、磁场、内能等。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刚刚接触物理,再加上心理和思维的特殊性,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往往存在较大困惑。为使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教材通常应用转换法来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抽象;转换法;物理实验;知识迁移  虽然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中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摘 要: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的留守族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更涉及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关注留守一族的生存生活状况,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思想教育状况,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留守族”;思想教育;政府;社会各界  一、现状的分析  随着民工潮
摘 要:电教媒体在优化数学教学中的融合性、非线性、互交性和可编辑性的特征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但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从正反两方面谈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化静为动;视觉信息;情感的缺失  冯诺依曼说过:“原理经验来源,一直处于‘抽象的’近亲交配之中,一门数学学科将有退化的危险。”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
摘 要: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其课堂效率甚微,只有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对其课程进行多元、准确的定位,才能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走出当前困境,让课堂生成精彩。  关键词:定位;学科教学价值;学生现状;教师角色  定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確定事物的名位。《韩非子·扬权》中说:“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二是指一定的规矩或范围。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中说:“《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
摘 要:文本源于生活。课堂中,要贴近生活,既要由生活走进文本,又要从文本走向生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课堂张扬个性、流淌真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关键词:个性化;整合;生成  【案例】  四月下旬,我校举行了中小学教师素质展示活动,其中四年级语文《麦哨》一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始,教师问学生会吹口哨吗?学生都欢快地吹起了口哨。教师接着问,在春深似海的时候,你们站在田野中吹口哨有什
最近,我参加了第19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有幸目睹了黄爱华、贲友林、罗明亮、华应龙、张齐华等名师的风采。他们深刻的见解,细腻的表达,灵动的演绎无不给我以美的冲击和享受!现就张齐华老师“认识百分数”这一节课中有效取舍教学艺术的几个片段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张齐华老师的教学艺术首先来自于他对教材的有效取舍。“尊重教材、理解教材、超越教材”在他的课堂体现得淋漓尽致!上课伊始,张老师把教
摘 要:面对当前形势,如何对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值得思考及探索。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现之以行”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小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论证了只有通过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从班级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让每位学生从小播下“集体主义”的种子,使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  关键词:小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当学生背着书包从四面八方踏入学校大门时,犹如一滴滴水珠汇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