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jkdhfjkhasdjklfh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应当积极保护。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要启发诱导,让学生敢于质疑;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适时激励,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质疑能力
  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疑惑是一件极平常的事,可是我们的教育往往使学生有疑而不敢质疑,认为有疑问就是学习不认真,这是不对的。学生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是创新精神的萌芽,应当积极保护。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常常都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自由的空间,更谈不上自己的见解和质疑。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以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谈几点认识。
  一、启发诱导,让学生敢于质疑
  学习过程贵在相机诱导,使学生勤于思考。每当新接一个班时,学生总是“无疑”可提,即便心中有了疑问,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在课堂上也不敢提出来。他们有的怕提的问题太简单,会被同学笑话,有的怕不能把问题讲清楚,会被老师批评。这时,老师在课堂上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要善于启发诱导。低年级学生应该让他们学会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例如:让他们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拿起笔来,用心读书。用“?”注出不理解的词;用画“横线”标出喜欢的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于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养成学中有思、由疑而问的习惯。
  相对而言,中高年级学生比较不爱发言,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启发诱导,创作适当的问题情境。例如:笔者上《赵州桥》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市的八一路大桥、中州路大桥、大庆路大桥可雄伟、可壮观了!可我们今天要学习第十九课《赵州桥》,这座桥又老又旧又小,请问你们能否告诉我这座桥好在哪里,特别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就把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出来,学生一会儿圈圈点点,一会儿做批注,一会儿跟同桌小声交流,一会儿双眉紧锁。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在昨天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们侃侃而谈。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并抓住时机激励他们,说:“你们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读书方法,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体会。”接着又问:“那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呢?提出来交流交流。”有的说:“老师,‘创举’是什么意思?”有的说:“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的历史遗产?”有的说:“为什么河面只有三十七米多宽,而桥却要五十多米长呢?”还有一个学生问:“我和爸爸一起查资料,电脑里说赵州桥是公元590-608年建造的,那离现在不是有1,400多年了吗?为什么书上却说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呢?”
  二、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
  让学生质疑,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冲突,培养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习惯。引导学生质疑,应在“问什么”和“如何问”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是提问的三种形式,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掌握这几种形式,我在教《小猫种鱼》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程序:先让学生掌握“种”的音和义,然后在“种”后板书“鱼”,再在“种鱼”前板书“小猫”。让学生读后问:“你读了这个课题,有些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发言:“鱼怎么能种呢?”“小猫为什么要种鱼?”“它是怎么种鱼的?”我把几个主要问题板书出来,再引导学生理清每个问句的疑问词,然后告诉学生:“读书就是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指板书)请看第8课。”这个新课导入,像磁石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了提问的形式。
  第二步,加强学生质疑过程的引导和训练教材中常有“画出不理解的句子、词语”,“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要求。对每一个学生来说,“不理解”的地方是千差万别的。如何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疑惑点呢?我在引导学生“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时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读读生字新词,想想有无不明白的。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自己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想想是否正确,有不明白的就画出来。再读读课后要求掌握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再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想想自己是否明白,从而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寻找句子和课文内容方面的疑点,可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后习题,看看自己哪些答不出,以问题的形式向老师提出来。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掌握质疑的途径质疑的途径很多,文题、文章内容、关键词句及设问、反复、过渡、照应甚至插图、关键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如果文章的题目提供了课文内容的指向和要点,我们就可以从审题入手,引导质疑。如《我爱故乡的杨柳》、《诚实的孩子》等,如果文章的脉络清晰,段落结构相同,我们就可抓住例段引路,揭示学法,让学生抓住要害,自读质疑。
  三、适时激励,让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无疑处生疑”就是要学生敢于质疑教科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崇善真知的科学态度是很有益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老师导得好,放得开,学生不仅敢于发问,善于找“茬”,还能提出让老师想不到、答不出的问题。例如,教学第三册《识字7》时,有学生问:“为什么天空雁群会写字?”这个问题不难,孩子们就能回答:“因为天空中的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所以说他们会写字。”这个同学接着又问:“那大雁为什么要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呢?”我说:“这个问题我一时也说不准,我只知道它们飞翔时都有一只领头雁,可能是它们飞累了就变一种方式飞吧。我们回去都去翻翻书,查查资料,下节课再讨论,好吗?”这一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带动了孩子去看书,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他们又学会了许多本没有学到的知识。
  总之,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于无疑处生疑是我们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方法和追求的目标。学生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一旦养成,将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黄素珍.重视学生质疑问难品质的培养[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脑组织中SOD、GSH-PX活力的影响,深化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理研究。 方法:采用在D一半乳糖致衰老的基础上于单侧海马内注射A B1-40诱导AD模型,选取百会、风
【摘要】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学生对文本作出自己的独特解读、体验、感悟和表达的过程。其基本流程是创设情景,进入文本;引导质疑,生成问题;多元对话,感悟求解;拓展反思,提升能力。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应注意根据学生个性化差异,确定适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为个性化阅读教学提供保障;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分寸。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
【摘要】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大部分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课程。大学语文教材所选内容上至天文地理、宇宙星空的探索,下到日常小事、心灵轨迹的摹写,古今中外、上下纵横。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在知识传授中将德育渗透到大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摘要】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时使用的手段、方式或途径。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是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培养新型创造型人才成长的需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一是自觉的获取知识的心理状态;二是获得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三是掌握自学的方法。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策略,首先,做好语文学习准备;其次,运用联想和想象;第三,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关
目的:选取环跳、委中二穴对手术造成的家兔坐骨神经损伤模型进行治疗,观察电针治疗后坐骨神经损伤局部雪旺细胞的变化,及脊髓组织中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变化的影响,揭示电针治疗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有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理解不深入;预设与生成关系处理不恰当。解决问题的对策是教学目标要简明扼;教材处理简约有度;教学方法要简便恰当。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原因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纵观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其现状却不尽如
【摘要】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封闭性特点,为此,就要实行开放式教学。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开放式教学有主体性、民主性、动态性、创造性的特点。构建开放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其操作要领是:引入教学专题,优化课堂设计;侧重课堂讨论,立足兴趣培养;拓展教材教法,适应创新教学。  【关键词】开放式语文教学学生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便是它的封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