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ong6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从前的课堂,学生就像带着枷锁的囚犯,虽然解放了他们的耳朵,却堵住了他们的嘴巴,捆住了他们的双手,教师似威严的教官,短短的40分钟扮演相同的角色,还是意犹未尽,而对于学生却是那般漫长。叶澜教授曾说过:“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它是人们交往活动中更特殊、更重要的一种。因此,交流互动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每个参与课堂的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飞扬的个性。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促使学生真正乐学、善学、会学。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走下去”“蹲下来”与学生真情交流互动,不再唱独角戏。
  一、解放学生,创设互动交流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人的交流总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想要交心,真诚不可缺,回顾传统的课堂,面对几十个学生,我们要求他们端坐于桌前,双手或背后或轻放于桌上,连角度都做了要求,发言要举手,没得到允许不准讲话,正是这些刻板、拘谨的课堂行为规范,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抑和束缚感,也因此造就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交流互动无法进行;面对此情此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以平等的心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索取知识、获取能力。所以创设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是我们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前提,怎样才能拥有这样一个环境呢?首先我们应该走近学生,以平等的姿态做他们值得信任的朋友,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使他们的五官、思想都得到真正的解放。如,在学习《景阳冈》一课时,作者对于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相当精彩,我们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或是在小组中去领悟,然后将武松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真实再现,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最主要的是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才会阅读,有了阅读才有思想,有了思想才会交流,有了交流才会发生互动。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合作者和点拨者,即我们在课堂中既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又担任着他们学习知识、确定目标、方法运用的指导者;既是课程教材的开发者,又是学生潜能的发掘者。我们通过平等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发表个人的见解,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使课堂环境更加宽松、民主,消除了他们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做课堂的主人,大胆参与、积极思考、勇于交流,让课堂精彩纷呈,迸发个性的火花。
  二、发散思维,扩大互动交流空间
  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总是采取单调的问答式教学,整节课都被老师大量细碎的提问搞得晕头转向、筋疲力尽,忙着翻书、查阅教材,绞尽脑汁,唯恐不及,学生的个性思维得不到拓展,个性得不到张扬,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师在课前做预设时,能设计一些“大问题”(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该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发散性、可选择性,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转换角度、多方面地去探究,去追寻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如,在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一片段时,只需板书交流一个问题:严监生之我见,我们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角度入手,可以评价人物,可以谈论作者的写作特点,可以感情朗读,可以谈谈自己对古典文学的见解等等,这样的粗线条问题的设计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所取得的课堂效果不会输于传统课堂。所以课堂中对于问题的设计思路可以更宽一点,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做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时,就如同给学生开辟了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放飞思想,尽情将自己的所得与大家分享,交流互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激发兴趣,感受互动交流的愉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兴趣对于求知的强大魅力。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源于需要。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需要及需要的强烈程度,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及兴趣的强弱程度。所以当学生在宽松愉悦的互动交流课堂中感受到了心情的愉悦、教师的鼓励、同学的赞许,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之后就会主动对这样的课堂产生兴趣,对课堂的兴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只要把握好激发兴趣的时机,有机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时、适地、适人、适度,让学生在愉悦中启智益性,就能让课堂在愉悦中迸发知识和探索的火花,让学生在情趣教学中变得乐学、爱学,最终让他们在“有趣”中“有得”。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我们静下心来感受它的魅力时,更应该明白我们需要做点什么,思考—实践—再思考,思考会让我们睿智,实践会让我们困惑和喜悦,再思考也许就是贯通了。
  参考文献:
  李仕沐.浅谈新课程下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东方企业文化,2012(04).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动学和敢于创新,并且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法的创新有很多的指导,提出了很多的具体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组织、活动安排都要结合新课标进行。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就要针对学生主动学和敢于创新进行教学,力求通过各种有效策略做好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快速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关注和引导则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有力保障,简要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
“学习和掌握简单的美术活动知识、技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表现力,使幼儿萌发审美情趣”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在美术教育中,教师的首要目标是帮助幼儿顺利地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借助于美术这一载体有效地表达出来。如何通过整个绘画教学过程,陶冶幼儿的性格,影响幼儿的气质,培养学习兴趣与初步的创造才能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总结如下:    一、让幼儿学玩结合,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兴趣    孩子天性爱玩,常
【活动缘起】  调研发现:在复习课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为如何上好复习课,怎样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而烦恼。于是很多数学教师就采用题海战术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做习题,再做习题……学生学得乏味,教师讲得辛苦,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不断做题中渐渐消失。  复习课难上,六年级的复习课更难上,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教师自己对复习课研究的不多,平常的公开教学常以新课教学为主,二是可借鉴的资料也很少,复
在小学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三个统计量,其中以平均数应用最为广泛,它也是学生将来学习其他两种统计量的基础。  一、立足生活,紧扣学习起点,巧妙地引出“平均数”的名称和用途  【教学环节一】从比较投篮比赛的胜负问题中自然引出“平均数”。  师:小朋友们对投篮有兴趣吗?  生:有。  师:现在有两队进行投篮比赛,比赛结束后,他们争论不休,都认为自己赢了。这是两
摘 要:通过对《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分析及对新课标理论的一些探索和运用,阐述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从课程建设的角度可以促进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增强美术教学的效果,务实开展课改实践,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育;人文;欣赏  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已经有好几年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新
摘 要: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对青少年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基于这一原因,初中语文课本编选了不少诗歌作品,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也是被认为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需要语文教师找到教学的“切入点”,传授学生有关诗歌的知识,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话、感悟、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诗歌教学;品读;诗歌知识;学为中心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诗歌难懂,不喜欢,甚至根
摘 要:音乐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轻松和愉悦,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基于以上,利用体态律动唤起音乐的本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已成为现阶段一个紧迫且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音乐;本能;体态律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心愿。在当前形势
摘 要: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课堂已全面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具体论述基于交互式一体机的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策略,有利于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动教学;信息技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值得一提的便是交互式一体机的运用。将之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提升小学数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摘 要:针对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结合学校已有的课程体系和实际情况,探索多学科课程整合模式,“一体化”设计学校课程体系;以项目学习方式,推进整合课程的实施;实施主题化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创新。通过多学科主体化课程来落实学科整体育人。  关键词:课程整合;项目学习;未来课程  自2008年建校以来,学校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特别是2010年以来,形成了“乐中学”课程体系。随着课程
语文是一门具有艺术特性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不能与生活脱节。学校之所以开展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中更好地生活,所以,语文教学不能离开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实现语文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都来自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经验,是人们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