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量”工具中体验“量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zhy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认识厘米”为例,借助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感知长度单位及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几厘米的量感。
  [关键词]长度量感;数学感量;认识厘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3-0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十大核心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利用“感量”工具体验“量感”,我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认识厘米”时,借助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在了解长度单位产生过程的基础上,学会用厘米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一、在对话活动中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片段1]
  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如果要测量课桌的长度,你会用什么来测量?
  生1:用尺子来测量。
  生2:用手指的长度来测量。
  生3:用手掌的宽度来测量。
  (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得出测量结果:15厘米、3根手指长和4个手掌宽)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4:因为测量工具不一样。
  师:是的。为了统一长度单位,我们聪明的祖先发明了“尺子”这个测量工具。请你仔细观,察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生5:数字、刻度线、厘米(cm)。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学生体会到测量工具的多样化及利用尺子测量的优越性,明白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在操作活动中建立1厘米的量感
  [教学片段2]
  师:你们知道怎样的长度是1厘米吗?
  生6: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刻度1到刻度2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刻度2到刻度3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
  师:你的意思是说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对吗?我们用两个手指之间的长度来表示1厘米,并用尺子量一量,把正确的1厘米的长度记在大脑中。
  师:现在请在纸上把你记住的1厘米画下来,再用尺子来比一比你画得长了还是短了。再画一次看看如何?
  (学生在纸上画1厘米,教师巡视)
  师:我们已经记住了1厘米的长度,请你与同桌合作,找一找你身边1厘米的物体。
  生7:大拇指手指甲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8:田字格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了丰富的操作活动,如感知1厘米的长度,画1厘米长的线段,找身边的1厘米物体,等等,以帮助学生对1厘米“量感”的建立。学生在这样一次次的视觉和动手活动中,不断调整并加深了对1厘米的认知,为后续认识几厘米奠定了学习基础。
  三、在自主探究中认识几厘米的长度
  [教学片段3]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在尺子上你还能找到几厘米?
  生9:2厘米。2个1厘米就是2厘米。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刻度2到刻度4也是2厘米……
  生10:5厘米。5个1厘米是5厘米。刻度0到刻度5是5厘米,刻度1到刻度6是5厘米,刻度3到刻度8也是5厘米……
  生11:10厘米。10个1厘米是10厘米。刻度0到刻度10是10厘米,刻度1到刻度11是10厘米,刻度2到刻度12是10厘米……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尺子,先估一估哪根手指的长度最接近5厘米,再用尺子测量,以验证你的想法。
  生12:中指和无名指的长度最接近5厘米,我已经量过了,无名指正好是5厘米。
  师:那生活中有10厘米长度的物体吗?
  生13:教室里电灯开关的长大约是10厘米,粉笔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
  ……
  在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从认识2厘米逐渐拓展到认识10厘米,这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厘米数的变化规律。而从“估一估”到“找一找”的探索活动,则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量感。
  总之,“量感”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有规划地设计具有操作性的活动,让学生在估一估、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中建立对长度单位的感知,从而更好地强化学生对长度单位系统的认知。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日常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了很多遍的题型,课后学生仍然束手无策。设计以“说”代“做”的口头作业,改变作业的形式,旨在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享受数学学习。  [关键词]口头作业;说;思维模式;算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2-0079-01  根据课程安排、教学目标以及师生的诉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当代的社会发展,如何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热点话题。在我国小学校园中,很多学校和地区越来越重视对小学生足球能力的训练和引导,足球这项体育运动也逐渐开始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必须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通过足球的教学来全面培养小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锻炼小学生坚强的意志,同时善于发现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入学基础也参差不齐。这些学生的起点为初中生,且学习成绩相对薄弱,未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和历练,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多数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缺乏好奇心,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做事方式我行我素,不考虑他人感受,但内心世界极为敏感,心智很不成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找不到个人的奋斗目标。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教育工作者应多
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理论基础和实践教学。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加深,数学教学问题一直广受人們的重视,长期以来,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最终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严重浪费了时间,增加了课业负担。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不准确,在教学环节经常脱离目标。长期下来,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对数学的学习仅仅局
基于arduino为载体的楼道声光控灯控制系统和自动水箱水位控制系统两个教学实例是常见的一种生活应用,对这两个实例的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控制系统的组成与一般的工作过程。  课题: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过程  问题引入  楼道声光控制灯控制系统以及自动水箱水位注水控制系统是机器人很常见很典型的一种自动化的生活应用,通过对这两个控制事例的探究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认识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过程
[摘要]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从学生的原生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大量的感性材料中体验舍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通过设置认知冲突推动学生深度思考,彰显数学知识的本质,促使学生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观念,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关键词]原生问题;深度思考;知识本质;用字母表示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6-0077-03  
[摘 要]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重要学习任务之一。以“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教学片段为例,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理解结构;建立模型;解决问题;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18-03  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
教学设计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形成的一项现代教育技术,而教学设计作为一门专门学科走进我国的教育教学领域却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那时起,许多学者在这个领域中进行了辛勤的耕耘,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然而,在目前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快速发展之际,教学设计中的种种缺陷与问题也日益严峻,这些问题影响和妨碍着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在刚刚过去的十三届
2014年,我国的教育机构开始发出核心素养的号召。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在每一门学科上下功夫。而在化学这一学科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是以高中化学实验作为基础的。因此,对我国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并与我国对人才的要求进行结合,同时与高中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融合,根据因材施教以及STSE理念等理论基础,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合他们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教育,这样有
[摘要]在“图形的运动(三)——解决问题例4”的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解决问题;图形的运动;问题解决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