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安好,便是晴天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c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叫罗平,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铁炉村农民。2004年6月这天,骄阳似火,高中毕业后一直在广州东莞一家鞋厂打丁的他,突然接到同村一邻居打来的电话,焦急地告诉他,他的母亲在田地干活时突然倒下,可能会偏瘫在床。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想到一向体弱多病的母亲,罗平焦急万分,立刻把自己挣到的所有钱连同借来的几千块钱全部汇到家里。考虑到自己家境贫困,收入低微,往返路费太高,回到家根本无钱给母亲治病,最终他决定。强忍对母亲的思念,继续留在东莞打工,为母亲治病筹钱。
  罗平从小爱好音乐,工作之余总喜欢哼唱一下歌曲,翻看一下乐理知识,后来他学会了弹电子琴,还尝试着作词作曲,自娱自乐。但自从得知千里之外母亲病重的消息后,在外打工的苦闷、对母亲的牵挂、生活的艰辛,让罗平内疚自责,痛苦万分,他为此常常躲在无人角落里暗自流泪。
  要好的一位工友为他难过,劝慰着他,你会写歌唱歌,就把你对妈妈的牵挂写成歌曲给她听吧。一个双休日的夜晚,诸多感触再次涌上罗平心头。于是,他一气呵成,写下一首《让我回家》的歌曲,并通过电话深情地唱给母亲。当生病的母亲听到罗平的歌声,激动得泣不成声:“儿子,听了你的歌,妈妈的病都好多了……”
  听到母亲欣慰的话语,罗平感到虽然看不到母亲的笑脸,但他却能想象到母亲开心的笑容。从那以后,为了让母亲宽心,他决定每隔一段时间就给母亲写一首歌曲。
  2009年8月,母亲再次病重,罗平立即从广东赶回家乡内江。为了给母亲治病,他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而且借遍了亲朋好友。为了筹钱,他不得不忍痛离开内江,再次回到广东打工。由于急需用钱,他只好在当地做每天结算工资的零工。为了能多挣钱给母亲治病,他不怕吃苦,每天只吃一顿饭,饿极了就喝凉开水,有几次在工地干活儿时甚至饿晕了过去。
  2010年1月,罗平回家探望母亲,母亲见他神情憔悴,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流着泪对他说:“儿啊,你也别这么拼命地去挣钱了,我的病不治了,当妈的能活到这把岁数已经知足了。”罗平听了,立刻泪如雨下,哭着对母亲说:“是儿子不孝,您活这么大岁数,我却没能让您享一天福,您生病了,我却不能一直陪在您身边。您一定要好好活着,等儿子挣了钱,带您坐飞机去外地玩……”
  当时,天气很冷,晚上睡觉时,罗平发现,母亲将家中最厚实的被子留给他盖,而她自己却盖着薄薄的被子。罗平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女人的名字》,并在第二天赶到城里,借琴行里的电子琴谱成曲。听完歌后,他的母亲老泪纵横,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儿子,妈妈相信你!”
  2011年清明节,罗平再次回到内江为父亲扫墓。想到自己还没能好好地尽孝,父亲就已经去世了,现在母亲身体不好,如果自己再不多尽孝,将来一定会后悔的,于是,他决定留在四川,不再去外省打工,为此他写下一首歌,名为《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从中学到孝敬长辈的道理。
  此后,他在内江、成都等地找了很多份工作,虽然收入更加微薄,日子过得很艰苦,但是他感觉离母亲近了,可以随时回家照顾母亲。2011年12月,母亲再次病重,为给母亲筹集医药费,他四处奔波,却一筹莫展。想起自己已经债台高筑,而为了给母亲治病还需要一大笔钱时,罗平几近绝望。无奈中,他写下歌曲《病母晴天》:“前路或许是风和雨,有儿在,天天都会是晴天……”当他将这首歌唱给母亲听时,母亲安慰他,只要母子连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2012年1月,44岁的罗平在成都再次找了份酒店礼宾员的工作,薪水收入还不错,回家看望母亲也很方便,更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懂一点英语和日语。只要不断勤奋努力,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收入和更好的前途,一定会和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
  罗平,一位普通的进城务工人员。八年来,他宁肯自己债台高筑,宁愿自己生活艰苦,一边在外打工挣钱给母亲治病,一边坚持为母亲写歌祝福,唱出了一首动人的孝子之歌。他说:“母亲是最伟大的,做儿女的,能为母亲尽孝是最幸福的事。母亲喜欢听我的歌,为母亲写歌我也感到很快乐。”母亲安好,便是晴天。的确,正如他歌词中所写的那样:“前路或许是风和雨,有儿在,天天都会是晴天。”
  编辑 袁恒雷
其他文献
陈坤作为中国一线的男演员和歌手,不仅拿了很多演艺大奖,而且在做演艺之外还发起或参与了很多“为儿童说话”的公益活动。用他的话说:“在一开始做公益做慈善时,可能没那么百分百的纯粹。但是当你看到孩子们天真微笑的小脸,你做公益时就会变得越来越纯粹,越做下去,心里就会越干净。”  早在2005年,当陈坤凭借电影《鸳鸯蝴蝶》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后,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用自己的片酬帮助辍学特困儿童。当年
婷婷和玲玲毕业于同一所医科专业学校的护士专业,又同时分配到一家妇产医院当护士。不同的是,玲玲被安排在手术室里当值班护士,婷婷则被安排在门诊室当值班护士。  同是护士,在不同的科室上班,待遇可不一样。手术室里的护士除了工资,每月的津贴至少要比门诊室多七八百。由于有了这份额外的津贴,玲玲每个月都要添一些时尚的衣服,还有各种名目的化妆品。婷婷心里不平衡了,同是护士,凭什么她就能进手术室,拿高收入?  一
甘于清贫,宛如繁华深处那朵盛开的雪莲。她就是柴静,那篇网上被转得满天飞的帖子里号称的“央视最穷主持人”。 一边是舞台中央,鲜花与掌声、美丽与智慧的象征,一边是全国各地出差,哪里穷苦,哪里矛盾集中就去哪里,至今没有在北京买车买房,生活中不戴首饰,不化妆,素面朝天。在博客上,网友们亲切地称呼她为柴妹妹、柴禾妞。  有人问柴静:“这些年,你一直租房子住,也不买车,是甘于清贫吗?”柴静好像不知道怎么答,想
一位高二班主任,邀请我去听他的一节主题班会。  班会一开始,他就在投影仪上呈现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件成功率只有1%的事,你会去做吗?”  他先示意选择“愿意”的学生举手。我环顾教室,没有看到一个学生举手。于是,他紧跟着要选择“不愿意”的学生举手,这时候,学生们的手“唰唰”地举了起来。  他接着问道:“同学们能说一说不愿意的原因吗?”  教室里三言两语地讨论了起来,几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都说成功
华东师范大学的同学们:  通识教育也叫博雅教育、通才教育、全面教育等等,其实质是人文教育——以人格的培养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最近频繁发生的几件惨案,药家鑫案、中南大学的杀人案等,暴露出当下教育某些方面的严重缺失。  现在的教育,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人格的培养;只关注学生将来是否能找份好工作,却淡化了对其灵魂的塑造。导致有些学生受教育但没教养,有知识缺素质,严重者就堕落成为社会的敌人。论自然
从来没对父亲说过一句温情之语。  一直觉得父亲并不爱我,父亲像是姐姐自己的父亲。当年,曾经不止一次听父亲与母亲私语,说我与姐姐性格的巨大差异。的确,姐姐性格内向,做事认真妥当,是大家眼里的乖乖女,而我,生来就是野性的孩子,不肯有片刻闲暇,说话做事不经大脑,任性妄为,经常如男孩子一般惹下祸事。  父亲对我的态度与母亲明显不同。即便我犯了错,母亲的话也是絮叨而温暖,而父亲的脸色,就如经年潮湿而长满厚厚
1920年,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刘半农考上了公费赴英留学的资格。在出国前,他在文学上的名声已经甚隆,很多家报刊纷纷向他约稿,因此他就想选择文学专业,至少也要兼学文学。但到了英国伦敦在接触到所报的语言学专业之后,发现如果自己要是兼学文学的话,势必会影响到专业的学习,因此他索性舍下了文学,把全副精力投放到了语言学上。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西方语言学也是门类众多,学好至少要七八年。于是就退后了一步
世间情感,最动人的莫过于“喜欢”二字。  蓦然相逢,心神交会,一回眸,一心动,就是一种喜欢;或许是默契经年,百转千回,不思量,自难忘,也是一种喜欢。喜欢是心灵舒暖的熨帖,不炙热,不寡淡,不会湮灭,更无法忘却。只要是喜欢。你就是快乐的,裙角飞扬,眉间含笑,悠然伫立,仿佛那日夜暗香涌动的小茉莉。  喜欢不是爱,喜欢只是爱的青春期。那个时候,一切懵懂,初开的情怀像青春痘,在青春的帷幕上画上无法释怀的记号
很久以前的事,曾经背蓝色帆布书包的小男孩,坐在教室的最后面,尽管上课的时候也会张着嘴巴,但事实上拼音一直是最头疼的事。不过还好,画画很有天赋,所以上小学后会有很多小朋友争着要画作纪念。这是很自豪的事,允许我有点小得意。  其实最笨的事情不是写不出拼音,也不是算术不好,而是学前班的体育考试。事实上,直到大学也是班上的体育“贫困户”。曾经的学前班考试多么搞怪呢?选跳绳或者拍皮球,二者都是我惧怕的。跳绳
琳达在地铁站工作五六年了。让琳达奇怪的是,几年来,每天都会出现一位穿戴整齐的老妇人,来站台静静地坐上一会儿,等几趟车过后,默默地走开,风雨无阻。  那天,她像往常一样上班,看到了老人,两趟车过后,老人起身离开了。之后,几天都没有老人的身影,琳达有些不安。一周后的一个阴雨天,老人又一次来此静坐。  或许是琳达眼神中流露出的关爱,让老人在起身稍稍犹豫后,走向琳达。看着老人欲言又止的样子,琳达让老人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