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的意义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的同学们:
  通识教育也叫博雅教育、通才教育、全面教育等等,其实质是人文教育——以人格的培养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最近频繁发生的几件惨案,药家鑫案、中南大学的杀人案等,暴露出当下教育某些方面的严重缺失。
  现在的教育,偏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人格的培养;只关注学生将来是否能找份好工作,却淡化了对其灵魂的塑造。导致有些学生受教育但没教养,有知识缺素质,严重者就堕落成为社会的敌人。论自然天赋,人类不如很多的动物。但只有人类发展出文明,成为地球的主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能够通过教育,将前人积累下来的智慧、经验、知识、技能继承并发扬光大。同时传承的,还有人类立身、立国、立于天地间最根本的道和理,及对终极价值的追问和对生命意义的认同。
  “学”这一词语,在古今有不同含义,班固《白虎通义》曰:“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用“觉悟”的“觉”来形容学习,意味着“学”不是指学客观知识或技能,而是完善自己的一个必要步骤,这与西方的人文主义所讲,教育就是完善自己、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谋而合。《大戴礼记·保傅篇》讲:“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小艺”指文字,“小节”指洒扫应对。学习“洒扫应对”,首先是学习怎样有礼貌地对待人,其次是怎样约束自己,人正是通过这类从小事做起的教育,培养待人接物最基本的文明态度,悟到社会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别人存在的道理。
  古人还认为,受教育并不是纯粹的知性活动,它更是生命的实践。中国传统思想讲究“知行合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明古人把个人的完善。及天下的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古时的教育工作者有经师与人师之分,经师主要传习“专业知识”,人师除此之外还要教学生如何为人,所以“经师好找,人师难为”。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经师固然重要,但受人师教导“觉悟”成人更为重要。
  曾担任清华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过,人文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人格、个性和各种能力,尽可能让学生的“知、情、意”得到全面的发展。坦率地说,今天大学里有些纯知识、纯技能的课程如会计学、无机化学等,并不能诠释人文教育的特性,只有以文史哲经典和人类精神文明类为核心的课程才能担此重任,使人超出狭隘物质生存的考虑,进入到高尚的精神世界,养成良好的人格、理想、教养、品德。
  但人文教育绝不是道德灌输,它是用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精神财富去启发、感召、提升人们;它不是说教,它是让人看到人之为人应该懂得的道理,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庸俗和渺小,从而存向善之心。孔子有做官做得很成功的学生,有外交方面非常有成就的学生,有经商非常突出的学生,但是他最推崇的还是颜回,虽然颜回无官,也无突出才能,但他有高洁的人格。颜回去世后,孔老先生“哭之恸”,发出“噫!天丧予!天丧予!”的悲号,可见他对人格品行的看重。
  现代教育常以实用为目的,这容易使受教育者丧失远大理想。前几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党委分别在两所学校做调查,询问学生的人生理想。大部分学生都说想当外企白领,这一结果令人非常震惊。理想是人类一切伟大事业的必要条件和动力,没有远大理想就走不远。无论是对新思想领域的开拓.还是对知识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人类靠的都是一股理想主义精神。大学应培养出一些“傻瓜”,他们能不为外在物质利诱所动,行事时只考虑事情本身的意义。爱因斯坦拿了两次诺贝尔奖。第二次获奖时正值壮年。如果之后他选择一个能较快出成果的研究方向,也许能很快拿第三次诺贝尔奖。但他铁了心要把下半生交给统一场论的研究,只因为他认为这个理论很美。坚持理想不为功利所动,这才是大科学家的真正气度。中国缺乏类似的大家,不是输在“硬件”上,而是输在“软件”上:中国人智商不比外国人低,但就是缺少那么点理想主义精神;中国不是没有人才,但还少一把理想主义的圣火。大学里聪明者不乏其数,可这些聪明者没有为某种理想奉献一生的精神,于是难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我觉得,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教人以理想。古时司马迁在身心受到摧残的情况下,尚有决心和意志写成伟大的《史记》,现代人更不应该在锦衣玉食、糖衣炮弹中“丢盔弃甲”、抛弃理想。现代教育,专识有余,通识不足。大学应该既有专识教育也有通识教育,梅贻琦先生一再强调通识比专识更重要,他说:“社会生活大于社会事业,事业不过为人生之一部分,其足以辅翼人生、推进人生,固为事实,然不能谓全部人生寄寓于事业也。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西方爱因斯坦也有类似的见解,“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现代教育的毛病就是专识有余通识不足,培养出来的人有脑无心。专业很行,心很毒,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就百倍于常人。如果教育只重客观知识的灌输,连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都做不到,也就更谈不上使他们正常的“情”和“意”得到发展。传统教育里同声相求、同气相投的师友关系,在现代学校里根本不存在,“以人鉴人,如对古人”的人文环境也不可能存在。梅先生说,古人拜师叫从某某游,这个“游”字用得很好,老师像大鱼,学生像小鱼,在知识和真理的海洋中自由地航行,慢慢地,小鱼就会变成大鱼。“游”要有从容的心态,但现在学生就是赶着修学分,赶着实习、毕业、找工作。
  人们会讲现在的人素质下降,我觉得其中有一个偏向,是把素质理解成了技能。比如家长认为让孩子学钢琴、练书法、学外语就是提高素质,其实这些只是技能。你可以不会弹钢琴,字写得不漂亮,也不会说外国话,但举手投足非常有修养,有内涵。这才是素质。人文教育应该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补充人文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蔡元培先生讲人文教育事关国家昌隆,这不是小题大做、故作惊人之语,现代社会的某些功利趋向使人只重看得见的东西:家长只关注孩子上学将来找份好工作,社会上对学校的评价也是看出了多少高官、多少大企业家,这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人文修养的塑造无疑是极大的障碍。谢谢!
  也许,只有当“以人为本”真正成为社会评价人的最高价值取向、成为一切活动的基本准则后,人文教育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2011年5月11日,复旦大学教授张汝伦在华东师范大学发表演讲,有删节)
  编辑 张金余
其他文献
骗子太多,呆子都不够用了  有两位朋友,他们有相同的遭遇,先后参与所谓的民间集资。一个人被骗去几十万元,另一个人被骗去一百多万元。无良集资者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不知到哪个地方潇洒去了。留下两个大男人,一提到这事,欲哭无泪。  一位战友告诉我,邻家女儿报考公务员,笔试第一名,但她相信“远方的和尚会念经”,轻信网络的“包过”广告,跑到省城参加了一个面试培训班,结果由第一名变成第七名,名落孙山。  从电视
儿子,令我久久无法释怀的事情是下面这些:我动不动就对你发脾气。每天早晨,上学前穿衣洗漱时,你总是草草地拿毛巾擦了把脸,几乎连脸都没彻底打湿,我会责备你。你忘记清洗你脏兮兮的鞋子,我会呵斥你。你把东西扔在地板上,我也会大吼着冲你发火。  吃早餐的时候,我依然挑你身上的毛病。喝东西的时候,你会弄洒。吃东西的时候,你狼吞虎咽。你还喜欢把胳膊肘搁在餐桌上,还喜欢往面包上涂很厚很厚的黄油。后来你去上学,我去
一、有时间观念   准时上班其实不难做到,永不迟到的人如同挂着一个“我对工作认真”的牌子。  二、接受挑战   任何公司都只会留住并晋升不嫌工作多的人,并设法解雇那些怨声载道的人。在广告公司工作的慧就曾接受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老板要她在一个星期内组织一个国际性的记者招待会,参加者达二百多人,并要求她准备近十份的发言材料。她全力以赴,且做得非常出色。老板对她敢于接受挑战的态度非常欣赏,最后慧连
8月26日中午,南通汽运集团客车司机殷红彬驾驶客车经过一座立交桥,发现前面三四十米开外有人倒在路上。身上还压着一辆三轮车。倒地的是一个上了岁数的老太太。殷红彬向前施救时老太太意识清楚。呼喊说“好心人救我”。  殷红彬救人后,见老人并无大碍。准备驾车离开,老太太的儿子却报警称一辆大巴车在立交桥撞人后逃逸。交警前来调查。老太太一口咬定撞倒自己的就是殷红彬驾驶的这辆客车。  交警当然得找司机算账,殷红彬
老两口,丈夫是政法机关的中层干部,妻子在医院当医生,都是很风光的工作。但年龄到站了,退了下来,一切意味着重新开始。原以为可以闲下来,真正地享受人生。只是紧张惯了,突然地松弛使骨头发酥,浑身不自在,就像飞驰的列车急刹到不了位。于是,老两口又找到了各自的爱好:丈夫迷恋上了书画,妻子爱上了舞剑。  老两口的爱好无疑是高雅的,选择也正确。如此,可以强身健体,可以结交朋友。当然,走出家庭,时间同样会显得珍贵
我多年来饱受寻求他人肯定之苦,因为总想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从不敢明确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害怕冒犯他人,甚至引起冲突。结果,我成了被轻视的对象,而实际上成了自己胆小个性的牺牲品。不敢做自己,仰承他人鼻息过日子,心中不安、压抑、混乱。学会尊重自己的价值和愿望,在生活的每个领域中都有一种涟漪效应。我要自由地做自己。下面谈谈我关于怎样满怀自信心说出你的想法的10个方法。  1. 你的感受与需求和他人的感受
陈坤作为中国一线的男演员和歌手,不仅拿了很多演艺大奖,而且在做演艺之外还发起或参与了很多“为儿童说话”的公益活动。用他的话说:“在一开始做公益做慈善时,可能没那么百分百的纯粹。但是当你看到孩子们天真微笑的小脸,你做公益时就会变得越来越纯粹,越做下去,心里就会越干净。”  早在2005年,当陈坤凭借电影《鸳鸯蝴蝶》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后,他就萌生了一个想法,用自己的片酬帮助辍学特困儿童。当年
婷婷和玲玲毕业于同一所医科专业学校的护士专业,又同时分配到一家妇产医院当护士。不同的是,玲玲被安排在手术室里当值班护士,婷婷则被安排在门诊室当值班护士。  同是护士,在不同的科室上班,待遇可不一样。手术室里的护士除了工资,每月的津贴至少要比门诊室多七八百。由于有了这份额外的津贴,玲玲每个月都要添一些时尚的衣服,还有各种名目的化妆品。婷婷心里不平衡了,同是护士,凭什么她就能进手术室,拿高收入?  一
甘于清贫,宛如繁华深处那朵盛开的雪莲。她就是柴静,那篇网上被转得满天飞的帖子里号称的“央视最穷主持人”。 一边是舞台中央,鲜花与掌声、美丽与智慧的象征,一边是全国各地出差,哪里穷苦,哪里矛盾集中就去哪里,至今没有在北京买车买房,生活中不戴首饰,不化妆,素面朝天。在博客上,网友们亲切地称呼她为柴妹妹、柴禾妞。  有人问柴静:“这些年,你一直租房子住,也不买车,是甘于清贫吗?”柴静好像不知道怎么答,想
一位高二班主任,邀请我去听他的一节主题班会。  班会一开始,他就在投影仪上呈现出一个问题:“如果有一件成功率只有1%的事,你会去做吗?”  他先示意选择“愿意”的学生举手。我环顾教室,没有看到一个学生举手。于是,他紧跟着要选择“不愿意”的学生举手,这时候,学生们的手“唰唰”地举了起来。  他接着问道:“同学们能说一说不愿意的原因吗?”  教室里三言两语地讨论了起来,几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都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