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归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52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隔多年,曾子昀仍记得故乡戏园里的那株白梅。那时细雪轻落,他路过园子,隔着黛瓦高墙,看那梅花开得浩瀚。伶人正唱着一折关于白梅的戏,那是一株梅花和一只燕子的故事:燕子爱上了白梅,想看白梅盛开的样子,可它受不住寒冷。曾子昀站在墙外听着,心想,自己若是那只燕子,宁可死了也要留下来。
  一转眼,数十年已过,身处异乡的他只笑那时的自己不谙世事,拼了命也要守住珍爱的东西。吱呀一声,小书童抱着一瓶白梅推门而入, “公子,疏影寺给您送了几枝梅花。”曾子昀颔首,望着瓶中白梅,方才压下去的思绪伴着花香再次涌上心头,记忆中的越国也愈来愈清晰。
  越国与代国各据江南江北,40年来交战不断。曾子昀和千千万万越国人一样,厌恶蛮横好战的代国人。他16岁便中了状元,名动越国、金榜题名后,选了个日子去书院叩谢恩师。
  可那天,他走在街上发觉周围人对他指指点点,一人说: “你看他的眼睛,确实跟我们不一样。”另一人说:“听说他10岁时就独自走几十里的夜路,为他娘挖草药,我还道他有胆识,原来是代国的蛮种,带着狠劲。”
  曾子昀脚步一滞:他们是在谈论自己吗?他的心中蓦然涌上一阵不安,转身回家。进门时娘仍在熬药,他犹豫许久,终于开口, “娘.我们是代国人吗?”她端着药碗的手一抖,颤声问: “谁说的?”
  曾子昀见状,心里一沉。她忙放下药碗,死死握住他的手,眼泪夺眶而出,说:“我提心吊胆了这么多年,还是没能瞒住啊。16年前,代国打过江来,我和你爹在战乱中捡到尚在襁褓的你,看到你的脖子上挂着藏银弯刀,便慌了神。代国人尚武,小孩满月后便会戴上藏银弯刀。我们思虑再三,还是决定留下你。你爹临终前跟我说: ‘昀儿永远是我们越国人。’我们从未向旁人说过你的身世,可那时我跟你爹新婚不久,平白冒出个孩子,难免有人疑心。”说着,她剧烈地咳嗽起来, “昀兒,你爹说得没错,你长在越国便是越国人啊。”
  曾子昀连忙扶她躺到床上,沉默了半晌,忽地起身,去书院找顾先生。他从未做过对不住越国的事,大不了以后当一辈子教书先生。可他见到顾先生那刻,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可笑。
  顾先生神色黯淡地说:“子昀,你回去吧。”他愣住,问:“先生,您也嫌弃我吗?”顾先生摇头道: “我怎样看你不重要,别人怎样看书院才重要。”
  曾子昀不知自己是怎样走回家的,只记得路过戏园时,里面又在唱那出白梅与燕子的戏。他听见,燕子留下来了,可没等到白梅盛开便死了。他终于明白,冬天容不下燕子,它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而自己怕是真成那只燕子了吧?
  后来,流言蜚语越来越多,娘的病也越来越重,药房竟不肯卖药给他,娘在除夕之夜撒手人寰。下葬那日,天空落起细雪,没有人来吊唁,曾子昀着一身白衣跪在灵前,孤单到仿佛要融入茫茫天地。那一刻,他决定离开这里,去往江北。
  曾子昀抬头,望向窗外的大雪,江南江北的雪终是不同。奈何这数十年情多,仍忘不了越国的初冬,纵有细雪飘落,仍有桨声飘摇、晨橹轻拨。可一切都已回不去。他知道,每个流落异乡的京华倦客,心底总是抹不掉归家的念头。
  曰归,曰归,可他再也归不得。
其他文献
顾峥嵘第一次见到崔扬,是在西风萧瑟的法场。崔扬怒斥朝廷冤杀忠良,阴沉许久的天空忽然飘起飞雪,仿佛在替他质问苍天。  顾峥嵘寒眸如星,波澜不惊地看着激愤的少年,“你一个书生,跟这些贼子胡闹什么?”“他们不是贼子,是义士!”崔扬的慷慨激昂并没撼动顾峥嵘。午时三刻一到,顾峥嵘便下令将崔扬的几个朋友处斩。  满地鲜血被白雪悄然覆盖,看热闹的人群如流水般散去,只剩崔扬在茫茫白雪中恸哭。他们是为黎民百姓去刺杀
1872年10月,同治大婚。各国在京使节早已做好了受邀观礼的准备。岂料,送来的不是请柬,而是总理衙门的告诫,要他们切勿在这日上街行走,还要求他们约束本国在京之人必须待在家里。公使们大怒,当面痛骂了总理衙门的传讯人,但骂完后也没什么办法,毕竟邀请与否是清廷的自由。  问题出在“公使们见了皇帝究竟跪还是不跪”上——近代外交讲究平等,公使们是不肯跪的;传统制度讲究宗主国的体面,外邦使节不跪上国皇帝,真是
据《宋史》记载,北宋末期著名道士林灵素少时得一方术秘籍《五雷玉书》,闭关修炼三年终能行云布雨,知天时,晓人事。  宋徽宗信神,有人就力荐林灵素。林灵素一见徽宗便忽悠说,徽宗乃上帝之长子,各位权臣也都位列仙班。这不是一派胡言吗?可徽宗信了——我每日歌舞升平,竟然干的都是神仙的事!于是徽宗封林灵素为“通真达灵先生”,并筑通真官让他居住办公,令他为大宋拜神祈福。  为了讨徽宗的欢心并赢得信任,林灵素不断
娄昭君嫁给高欢时高欢只是北魏一名普普通通的士兵,而且穷得叮当响。高欢从娄昭君的嫁妆中得到马匹钱财后,在边镇队伍中当上了队主(下属100人左右);并得以结交天下英雄豪杰,队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势力的重视。高欢“有澄清天下之志”,四方征伐期间,娄昭君不遗余力地帮助丈夫,成了高欢的贤内助。  高欢就任东魏大丞相的第二年,西魏文帝迎娶柔然头兵可汗的女儿,双方结成军事联盟,东魏的后方受到威胁。高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的冬天,有个叫不辈的汲郡人盗了战国时的魏襄王墓。  不久案发,汲郡地方官忙带人赶到现场,只见沉重的墓门被撬得龇牙咧嘴,墓中的贵重物品已无踪影,只在墓道中找到了一把铜剑、一口铜钟、一个铜磬和几只玉律(玉制的管状定音器)。此外,他们还在墓室中发现了大量散乱的竹简,其中不少都有灼烧的痕迹,显然是被用来照明了。  王陵被盗乃是大案,汲郡地方官不敢怠慢,马上向朝廷报告,并将找到的东西
1886年,清廷为振兴国力,计划从八旗子弟中挖掘并培养一批海军人才,于是在颐和园开办了昆明湖水操学堂。这座学堂仅存在九年,便随甲午海战的失败而解散,但还真培养出了一批人才,喜昌就是其中一位。  喜昌在校期间是学霸,各科考试均为第一,而且身体素质和舰艇实装操作训练都出类拔萃,被学堂树为典型,常披红戴花地演讲。但他的人品实在不敢恭维。  喜昌毕业后,当上清廷最大的战舰之一海容舰的管带(也就是舰长)。武
据传帽子最早是由黄帝发明的,那时被称作冠和冕,只有帝王和文武大臣才能戴,以示地位和权力。后来逐渐形成一套官僚秩序,即冠冕制度。  西周时期,等级制度逐渐确立,  “非其人不得服其服”的思想体制逐渐完善,戴帽子依旧是官员的特权。所以即便是孔孟这样的大学者也没戴帽子的资格,只能用帕头将头发裹住。因此他们常教育学生要有轩冕之志,鼓励他们走上仕途。而此时百姓只能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穷人大多只能用麻绳束发。
千里姻缘一线牵。蔡元培不禁感慨:在经历了两段婚姻之后,还能遇到周峻这样的女子,实在是三生有幸。  1923年春,蔡元培55岁,身为北大校长的他因不满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破坏法制的行为,提出辞职,离京南下来到了上海。这时候,距离他第二任妻子离世已经过去三年,孑然一身的他多次被朋友催婚,而一向奉行宁缺毋滥的蔡元培摇头以谢美意,并搬出他的“蔡氏征婚广告”,要求对方:一、本人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
曹操从不真把孙权放在眼里,动不动就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备算他的对手,“刘备,吾俦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陈寿写《三国志》时,也说刘备折而不挠,只是干略不如魏武,所以基业也小了点,但终究是把他们放在一起讨论的。然而刘备年近五旬,还在当阳被54岁的曹操追杀;汉中决战时,曹操已六十四五岁,刘备也快60岁了。说刘备是曹操的对手,更像是俩老头一路你追我赶。  三国两大著名战役——官渡之
黛玉、宝钗和湘云都是寄住在贾府的亲戚。同样是寄人篱下,三位姑娘的表现却各不相同。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  当贾母问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实诚地说刚念了《四书》。她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这之后的黛玉再次回答读书相关的话题时,立即改了口,变成“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