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学数学,优化课堂求实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o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讲求教学的实效性,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人手,选择学生周围的事物设计数学问题,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进而由亲近产生喜好、产生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体验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一、联系生活,感受学习数学之乐趣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该是儿童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育应真正回归到儿童的生活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把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结合实践与反思上升到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尽量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就能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中。从而发掘学生的潜能,学会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如:在教学《位置》这课时,教师先从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人手,引导学生回忆马路的十字路口井然有序的交通是什么在指挥?学生想到了交通警察、红绿灯。接着课件出示交通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红、黄、绿灯和三辆车的摆放的位置,从不同角度阐述它们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回归生活。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回归生活,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的存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沟通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这课时,教师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门窗及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让学生通过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又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这课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旅游景点,如果全班36个同学到梅花山虎园参观需乘车而行,选择“购票”这一问题进行探究,我们在旅游公司了解到这样的信息:个人票,每人10元;包车,每辆车40个座位,每个座位8元计算。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设计购票方案,算一算,哪种方案最合理,为什么?结果学生设计出了许多的购票方案,并说出了设计理由。教学联系学生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三、体验生活。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
  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生活情境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情况,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有效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节内容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周末购物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帮助父母选购多种不同生活用品的过程,着重探究怎样付钱、怎样找钱。购物时,要让学生根据所买物品的单价和自己所带人民币的面额情况,进行估计、筹划,设计合理的付款策略,计算核对应找回的钱数等。学生经过这一系列数学活动,有效巩固和应用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经历了解决处理购物过程中生成的各种具体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升华生活。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要回归到生活。我国的一些教育专家认为:“体验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生真正获得充满生命力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如:在教学《求长方形面积》这课后,请学生思考,要给一个长6米,宽4米的房间铺地毯,现有宽l米,宽2米,宽4米的三个规格的地毯,你选择哪一种?需要多长?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字的优越性,而且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在学生探究出解题方法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遵循数学知识的规律,贴近生活,让课堂更贴近生活,使数学知识更形象生动、具体,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提高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教学加强应用性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水平,不能为追求情境而创设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应是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的,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引导得法,收放有度,积极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应用性 挑战性 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
摘要:数学课堂练习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练习观,才能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 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在求解时无现成步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其数学思维,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课程标准》主张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该创
数学标准课程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素材的精选有助于演绎出高效课堂,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习与反思的深刻性。有效的素材的开发应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息息相关。素材的开发应用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够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素材内容,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活泼有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结石应用外科手术配合胆道镜治疗的效果,并总结和评估胆道镜直视下螺旋水刀碎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
摘要:提升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生活经验,通过亲自体验、引导、观察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提升空间观念。本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以直观和动手操作为基本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在提升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归纳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平行四边形面积 空间观念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
膀胱癌是泌尿系常见恶性肿瘤,临床上分为浅表性和浸润性两种类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术是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近二十年来,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在部分浸润性膀胱癌患
在首都诸多的新闻媒体中,崛起一支反应快、容量大、传递远的载体新军。在我驻南联盟大使馆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导弹袭击事件的宣传报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它,就是人民日报网络
摘要: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给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给数学学习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新的起点。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针对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理想的数学学习环境作了以下具体阐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巧设学习情境,激发参与兴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消除思维障碍,突破知识难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多边互动式交流,展现个性化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学习资源,延伸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