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借条”实施连续敲诈的问题分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ru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就利用“借条”实施连续敲诈的问题该如何认定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相关法律问题的正确界定有所助益。
  关键词抢劫罪 敲诈勒索罪 非法取得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093-01
  
  案情简介:被告人:朱某,2010年2月24日上午,被告人朱某驾驶桑塔纳轿车至案发地市,将通过网络结识的被害人倪某从案发地市带至海安县的某偏僻地段,对倪进行恐吓,不允许其离开。次日,被告人至海安县的某超市购买了胶带,并在向倪借用手机遭拒的情况下,用胶带捆绑倪的双手。随后,被告人以言语相威胁,逼倪脱光衣服,用自己的手机拍摄了倪的裸照。后被告人以用手机对外发裸照相威胁,敲诈倪的钱款。被告人在将被害人带至南通市某市场附近地段后,索得钱款人民币2000元,并逼倪出具了人民币80000元的欠条1张。同月26日,被告人通过上网聊天、手机通话、短信等方式,又索得倪人民币5000元,后因被害人报警,被告人对余款敲诈未得逞。
  审理结果:案发地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朱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外发拍摄的裸照相威胁等手段,强行索要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案发地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朱某犯敲诈勒索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应予支持。被告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得逞,属犯罪未遂,可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罚。被告人在庭审中能自愿认罪,可酌情从轻处罚。为打击犯罪,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第二十三条、第六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朱某犯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
  法律评析:本案的争议焦点:一是被告人朱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两罪,应当数罪并罚。还是仅构成敲诈勒索罪一罪。二是被告人的敲诈勒索行为应当认定为敲诈勒索罪的既遂还是未遂。
  一、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主要区别在于客观方面的不同表现。抢劫罪在客观上必须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使被害人处于不知或不能反抗的状态,从而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则是通过威胁以及和要挟的方法,使被害人在精神上感到恐惧,从而被迫交出财物。虽然二罪都可以采用威胁的方法,但是威胁的方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一是从威胁的方式上看,敲诈勒索的威胁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既可以向被害人提出也可以向第三人提出。而抢劫罪只能向被害人口头提出。二是从威胁的内容上看,敲诈勒索的实施既可以以暴力来威胁,也可以通过宣传被害人的隐私等方式来进行威胁,而抢劫罪的威胁内容一般为暴力。三是从实现威胁内容的现实可能性上看,行为人实施敲诈勒索主要意图是想让被害人产生精神上的恐惧,从而交出财物,其威胁或者要挟的内容不具有当场实施的可能性。抢劫罪的威胁内容具有当场实施的可能性,即如果被害人不交出财物,行为人就会当场对其实施暴力。四是从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看,敲诈勒索取得财物一般不具有当场性,而抢劫罪一般是当场取得财物。五是从犯罪要求的数额上看,敲诈勒索罪有数额的要求,即行为人通过敲诈勒索达到一定数额才构成犯罪。而抢劫罪则没有数额的要求,即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抢劫行为,至于抢得数额的多少,则在所不问。具体到本案,被告人朱某是在强行用手机拍取了倪某的裸照之后,以手机对外发裸照相威胁,敲诈倪的钱款,即是以宣扬被害人隐私,使被害人产生精神上的恐惧的方式,先后三次索取财物,而并非以暴力相威胁的方式来索取财物,因此应当认定被告人仅构成敲诈勒索罪。
  二、被告人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既遂还是未遂
  在本案中被告人朱某一共实施了三次敲诈勒索行为,第一次索得财物2000元并逼被害人出具一张八万元的欠条,第二次索得财物5000元,第三次索要7500元余款时,因被害人的报警而未得逞。
  根据2000年5月18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一千元至三千元为标准;“数额巨大”,以一万元至三万元为起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在上述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而依据江苏省所规定敲诈勒索的数额标准,“数额较大”以三千元为起点;“数额巨大”以二万元为起点。由此可以看出,所勒索财物数额是否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是是区分敲诈勒索罪的罪与非罪的标准,是否实际取得财物是区分敲诈勒索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具体到本案,被告人朱某第一次勒索所得2000元,因为未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故不应当对其定罪。在随后被告人朱某又对被害人实施第二次的敲诈,取得财物5000元,已经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故此次敲诈构成敲诈勒索罪既遂。此后被告人朱某对被害人又实施了第三次敲诈,由于被害人报警,使得其对余款的敲诈未得逞。在此次的敲诈勒索中,被告人朱某主观上具有勒索余款即75000元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敲诈勒索余款的行为,但是由于其意志意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應当认定其的此次敲诈勒索行为构成未遂。因此被告人所实施的第二、三次敲诈勒索行为均构成了犯罪,但是却不应当对其实施数罪并罚,而应当择一重处。因为被告人在主观上基于同一的敲诈勒索的故意,客观上在连续的一段时间内实施了两个敲诈勒索行为,因此其构成敲诈勒索罪连续犯。在本案中被告人的第二次实施的敲诈勒索行为取得财物5000元,达到了敲诈勒索罪的数额较大的标准,应当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而其在实施第三次欺诈勒索行为针对的是八万元的余款即75000元即达到了数额巨大的标准,应当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择一重处,故应当将被告人的行为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数额巨大财物)的未遂,并在此量刑档上追究其刑事责任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党的十七大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希望和要求。因此,认真审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论和道德水平,塑造完美人格,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共产注意信仰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231-
摘要交通事故逃逸,根据道路交通法律法规规定,直接推定肇事者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并进而在刑事定罪上采用行政推定的事实,其合法性与合理性何在?本文试图从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的法理学角度论证刑事定罪适用行政推定之合理性,以指导和规范司法机关正确适用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  关键词法律拟制行政推定刑事定罪交通肇事  中图分类号:D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084-02 
摘要本文拟通过一起刑事案件,就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进行鉴定结论的审核认定作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相关司法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鉴定结论 刑事诉讼 证据效力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083-01    一、鉴定结论的含义与分类  (一)鉴定结论的含义  目前,较为普通的观点认为鉴定结论是司法诉讼中证据的一种。“鉴定”是指在诉讼中运
摘要构建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关于身份政治的理论,不同的体系文化确定了国家不同的角色身份,不同的身份又确定了不同的国家利益,从而有了不同的行为:敌对的、竞争的或是友好的。构建和谐世界体现了中国对康德文化的认同,本文用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浅析了中国构建和谐世界主张背后的观念构建及其相关意义。  关键词温特 建构主义 和谐世界 康德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
摘要我国《物权法》第107条是关于遗失物有限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该条文未将盗脏物纳入适用范围实属开放的漏洞,未将货币、无记名证券排除外实属隐藏的漏洞。本文认为善意第三人占有之物系盗赃物时应类推适用《物权法》第107条;系货币或无记名证券时应对该条进行目的性限缩。  关键词盗赃物 法律漏洞 填补  中图分类号:D9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257-02 
摘要高校学生专业实习历来被看作是高校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现阶段我国高校实习生权益还存在诸如培养偏离目标、管理过于宽松、待遇相当有限、损害难以救济等不足;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加强高校实习生权益保护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实习生 权利保护 教学实习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063-0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增大,
摘要中国目前法学理论领域有很多术语都是舶来品,司法认知又称审判上的知悉,“JUDICIAL NOTICE”就是是其中一个。“从众所周知的事实,无需证明”这句古老诉讼程序格言中溯及源流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为现代的司法认知原则。它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证据法上所普遍适用的就某些特定的案件事实由法官直接加以确认,从而免除当事人举证责任的一种诉讼规则。  关键词司法认知 众所周知 审判监督  中图分类号:D9
摘要本文从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做出界定入手,分三个方面:管理制度非人性化、管理形式化、忽略文化飞地分析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缺失的现状,应对缺失的现状问题提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理念特性:系统性、多维性、多元性、整合性。  关键词宿舍文化 负面影响 文化飞地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46-02    一、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求贤歌一曲  古代
摘要在“四川省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案件”中,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在对征收社会抚养费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评价时,态度是不一样的,本文在对该案件及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案件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分析。首先,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是否合法进行了探讨,并分析计划生育的实行是否合宪;其次,从人权保护的角度关注政府计划生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程序设计和制度构建:利益平衡、扩大公民知情参与权。最后,从最优行政的角
摘要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缺陷的现状入手,并结合当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状,提出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素质 培养意义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241-01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素质缺陷的现状  (一)法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