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这个目标的达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进行日积月累。但是,这种积累不能只限于课堂,而应该兼顾课堂内外。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一切课外时间走出课堂,体验生活,博览群书,积累语言,丰富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对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一、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来安排内容和组织形式。例如,因为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看电视,所以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去看一些富有教育意思并且活泼有趣的动画片、儿童教育节目等内容,然后再根据小学生爱玩的特点,利用一定的时间,安排学生模仿电视节目中的语言和情节,那么这个时候,小学生们一定会积极地寻找相关书籍与视频等材料进行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小学生慢慢地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爱上读书。
二、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合适的内容
当一个学生阅读到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时,就会欢欣鼓舞,细细品味,津津乐道。相反,当一个学生读到不喜欢的书时,读起来就会毫无心情,就会感觉索然无味,甚至如见仇敌,想“扔”之而后快。所以,在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一定要引导他读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健康的课外读物,来保持他旺盛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知识与能力。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阅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文章
因为熟悉才能产生亲切,亲切才能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一定要引导他们阅读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因为这样的内容容易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所以学生阅读起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经验积累,更有利于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与情感。又比如,为了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兼顾好学校的各项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征故事》、《卧薪尝胆》等文章,激励他们的斗智,激发他们的动力。又比如,为了改善学生的某些不良思想,倡导积极健康的品德等,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雷锋的故事、张海迪的故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等等,让他们在阅读中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总之,能够找到自己影子的阅读总是一种深入心灵的阅读,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的阅读方式,因为它的效果是持久而深远的,甚至终身难忘的。
2、引导学生阅读能够触及学生心灵的文章
能够触及心灵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爱幻想的特点,总是喜欢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喜欢上里面的虚拟人物。虽然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情节、事件不是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但是常常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因为这里往往寄托着他们的喜怒与哀思,希望与理想,折射出他们最真挚的精神追求。当然,科幻小说也常常让小学生们爱不释手,因为这里不仅具有科学的丰富的创新,可以治疗伤痛,创造新奇,还可以充分地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同样的,冒险探索类的内容也常常逃不过孩子们的眼睛。所以,教师可以热情地推荐孩子们去阅读《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因为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语言精练形象,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所以,它们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总之,能够挑动小学生最稚嫩的心灵,最能拔动小学生心弦的文章才是教师值得推荐的。
3、引导学生多读经典文章
经典类文章无论是语言、结构、意境等各个方面都比较完善与优美,能够比较快速地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较全面地影响学生的发展。如果学生经常阅读与体味经典文章,长此以往,潜移默化间能力与修养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经典类的文章比较多,例如唐诗宋词、名家名句、名人名作等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对象。
4、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课外阅读
课本内容常常具有反映情况不全面的情况,特别是一些背景材料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理解难度的增加。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课本,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广泛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课本内容。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与鲁迅相关的一切信息,比如生平,相片,作品,等等,并尽可能发现一些有趣的或重要的东西。由于已经有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前奏,所以当具体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就不会再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比如在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可以引导学生看一下电视剧,并认真地阅读一下《西游记》的相关章节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因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总是围绕着课本转的,所以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阅读。
三、注意引导学生拓宽课外阅读的渠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发布的渠道很多。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渠道地接受信息,多途径地进行课外阅读。最常见的阅读渠道是进行购买,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借阅、上网读书,还可以引导学生看视频、听故事,等等。总之,不拘一格,只要能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增进情感,一切方法都是可以选择的。
四、注意学生用科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现在的课外阅读内容很多,如果不采用科学的方法,就可能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不能令人满意,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阅读方式方法的选择。例如,为了精确掌握语言细节可以使用精读法,为了了解文章结构或某个知识点可以采用浏览法,如果需要采摘,就需要做好笔记,等等。总之,不能搞一刀切,把每个阅读内容都当成一个沉重的包袱背在身上,压垮了身体,压垮了精神。如果学生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那么经过千锤百练之后,就能够运用自如,达到丰富知识,增长技能,陶冶情操的目的。
五、注意对课外阅读内容的检查
没有检查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所以,虽然课外阅读不一定做为考试内容,但是教师还是很必要进行检查一下的,因为小学生的思想、情趣等还不太稳定,需要不断地引导与改进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课外阅读的检查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开展“优美词句大比拼”、“经典作品阅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我最喜欢的作品推荐比赛”,还可以让学生做手抄报,黑板报,等等。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大工程,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了学生兴趣点,找对了方法,并进行及时的检查,总是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目的的。
一、注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尽可能地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来安排内容和组织形式。例如,因为小学生都比较喜欢看电视,所以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去看一些富有教育意思并且活泼有趣的动画片、儿童教育节目等内容,然后再根据小学生爱玩的特点,利用一定的时间,安排学生模仿电视节目中的语言和情节,那么这个时候,小学生们一定会积极地寻找相关书籍与视频等材料进行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小学生慢慢地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爱上读书。
二、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合适的内容
当一个学生阅读到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时,就会欢欣鼓舞,细细品味,津津乐道。相反,当一个学生读到不喜欢的书时,读起来就会毫无心情,就会感觉索然无味,甚至如见仇敌,想“扔”之而后快。所以,在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一定要引导他读一些合适的课外读物,健康的课外读物,来保持他旺盛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知识与能力。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书时,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引导学生阅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文章
因为熟悉才能产生亲切,亲切才能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一定要引导他们阅读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金色童年》、《校园趣事》、《假日行动》等。因为这样的内容容易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所以学生阅读起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经验积累,更有利于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与情感。又比如,为了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兼顾好学校的各项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征故事》、《卧薪尝胆》等文章,激励他们的斗智,激发他们的动力。又比如,为了改善学生的某些不良思想,倡导积极健康的品德等,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雷锋的故事、张海迪的故事、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等等,让他们在阅读中改变自我、完善自我。总之,能够找到自己影子的阅读总是一种深入心灵的阅读,是教师应该积极引导的阅读方式,因为它的效果是持久而深远的,甚至终身难忘的。
2、引导学生阅读能够触及学生心灵的文章
能够触及心灵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爱幻想的特点,总是喜欢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喜欢上里面的虚拟人物。虽然童话故事里的人物、情节、事件不是生活中的真实存在,但是常常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目光,因为这里往往寄托着他们的喜怒与哀思,希望与理想,折射出他们最真挚的精神追求。当然,科幻小说也常常让小学生们爱不释手,因为这里不仅具有科学的丰富的创新,可以治疗伤痛,创造新奇,还可以充分地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同样的,冒险探索类的内容也常常逃不过孩子们的眼睛。所以,教师可以热情地推荐孩子们去阅读《太空历险记》、《阿童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因为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心和天真的童趣,语言精练形象,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明快、琅琅上口,所以,它们也是孩子们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总之,能够挑动小学生最稚嫩的心灵,最能拔动小学生心弦的文章才是教师值得推荐的。
3、引导学生多读经典文章
经典类文章无论是语言、结构、意境等各个方面都比较完善与优美,能够比较快速地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够较全面地影响学生的发展。如果学生经常阅读与体味经典文章,长此以往,潜移默化间能力与修养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经典类的文章比较多,例如唐诗宋词、名家名句、名人名作等等都是可以选择的对象。
4、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课外阅读
课本内容常常具有反映情况不全面的情况,特别是一些背景材料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理解难度的增加。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课本,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广泛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课本内容。例如,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与鲁迅相关的一切信息,比如生平,相片,作品,等等,并尽可能发现一些有趣的或重要的东西。由于已经有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前奏,所以当具体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就不会再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比如在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可以引导学生看一下电视剧,并认真地阅读一下《西游记》的相关章节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因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总是围绕着课本转的,所以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加强这方面的阅读。
三、注意引导学生拓宽课外阅读的渠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发布的渠道很多。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渠道地接受信息,多途径地进行课外阅读。最常见的阅读渠道是进行购买,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借阅、上网读书,还可以引导学生看视频、听故事,等等。总之,不拘一格,只要能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增进情感,一切方法都是可以选择的。
四、注意学生用科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现在的课外阅读内容很多,如果不采用科学的方法,就可能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而不能令人满意,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阅读方式方法的选择。例如,为了精确掌握语言细节可以使用精读法,为了了解文章结构或某个知识点可以采用浏览法,如果需要采摘,就需要做好笔记,等等。总之,不能搞一刀切,把每个阅读内容都当成一个沉重的包袱背在身上,压垮了身体,压垮了精神。如果学生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那么经过千锤百练之后,就能够运用自如,达到丰富知识,增长技能,陶冶情操的目的。
五、注意对课外阅读内容的检查
没有检查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所以,虽然课外阅读不一定做为考试内容,但是教师还是很必要进行检查一下的,因为小学生的思想、情趣等还不太稳定,需要不断地引导与改进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课外阅读的检查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开展“优美词句大比拼”、“经典作品阅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我最喜欢的作品推荐比赛”,还可以让学生做手抄报,黑板报,等等。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大工程,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了学生兴趣点,找对了方法,并进行及时的检查,总是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