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3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动脉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喘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较单纯药物治疗好,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明显,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显著改善,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理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皮下持续输注赣氨比林复合液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行各种手术的成人患者(其中3例为晚期癌性剧痛),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在左侧三角肌皮下埋置22#奎管针连接预先配制的复合液,内含赖氨比林1.8 mg、芬太尼0.4 mg、氟哌啶2.5 mg、2%利多卡因100 mg,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用一次性持续输注泵,2 ml/h持续输液。结果根据WHO疼痛分析,采用VAS评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剂量纳布啡和芬太尼在胫骨骨折开放固定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腰麻下行胫骨骨折开放固定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0.5%的重比重左布比卡因2 ml分别联合0.5 μg/ml芬太尼25 μg(F组)、0.5 mg/ml纳布啡0.8 mg(NL组)、0.5 mg/ml纳布啡1.6 mg(NH组)。观察不同时间间隔内直至阻滞后24 h各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特点、镇痛持续时间、VA
目的分析磁共振T1W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梗死出血转化(HI)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检查手段,及早发现病灶,制订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75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2周内神经症状、体征未加重,NIHSS评分与入院比较未增高。于发病后1~2周复查磁共振T1WI与SWI,分析磁共振T1WI与SWI信号特征。结果入院时所有患者经磁共振T1WI、SWI检查未见梗死灶内出血信号;于发
目的应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探讨心肌桥(MB)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256层CTCA检查诊断的120例单纯M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MB类型分为浅表型与深在型,测量不同时相MB长度;计算壁冠状动脉(MCA)收缩期狭窄率,并比较不同Noble分级中MB类型的差异。结果浅表型与深在型MB舒张期长度分别为(19.48±8.20)、(22.25±8.21)mm,差异未见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急诊早期整体治疗。方法选择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传统治疗模式;实验组40例,实施急诊早期整体治疗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优良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胃排空障碍的一系列症状。根据腹部手术种类的不同,其发病率不同。术后一旦发生胃瘫,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其住院时间、经济负担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也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研究调查表明,患者急需得到改善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早期饱腹感及上腹部疼痛。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很多,通常采用多种方式联合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应用高强度血液灌流联合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血流灌注联合CRRT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高强度血液灌流联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胆碱酯酶活力、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5 d胆碱酯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长托宁、阿托品、氯
目的评价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降钙素原(PCT)鉴别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6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不同,将患者分为病毒感染组(n=68)、细菌感染组(n=182)、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组(n=11)、真菌感染组(n=6)与非感染组(n=59),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SAA、hs-CRP与PCT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目的评估卒中后抑郁(PSD)与脑梗死体积、病灶部位之间的相关性,明确PS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抑郁,将患者划分为非抑郁组(n=170)与抑郁组(n=116)。患者在脑卒中发病2周内均进行头MRI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卒中病灶发生部位与梗死体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变量与PSD发生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GC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7例G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病理特点。结果7例患者均无胃部手术史及相关疾病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其中腹部疼痛不适4例,腹胀2例,进食哽噎感1例,合并纳差者2例,恶心、呕吐者1例。6例患者行超声内镜检查,镜下表现均为单发隆起,部分内部可见不均匀回声影。病变位于胃窦4例,位于胃体2例,位于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