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ysyysy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卒中后抑郁(PSD)与脑梗死体积、病灶部位之间的相关性,明确PS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6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抑郁,将患者划分为非抑郁组(n=170)与抑郁组(n=116)。患者在脑卒中发病2周内均进行头MRI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卒中病灶发生部位与梗死体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变量与PSD发生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SD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抑郁组额叶卒中、颞叶卒中、单病灶卒中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均<0.05);抑郁组左侧额叶卒中、左侧颞叶卒中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均<0.05);抑郁组脑梗死体积[(3.46±1.62)ml比(2.89±1.29)ml,P=0.023]与病灶数目[ (2.06±1.21)比(1.56±0.87),P=0.035]显著高于非抑郁组;病灶数目(r=0.299,P=0.001)、梗死体积(r=0.209,P=0.006)与HAMD评分正相关;病灶数目(OR=1.733,95%CI=1.230~2.423)、梗死体积(OR=1.359,95%CI=1.071~1.722)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D与患者梗死体积与病灶部位、病灶数目密切相关,脑梗死病灶数目、梗死体积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疲乏、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正念减压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后的SAS、SDS、疲乏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疲乏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晨僵时间、压痛关节及肿胀关节个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晨僵时间、压痛关节及肿胀关节的个数均
目的观察皮下持续输注赣氨比林复合液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行各种手术的成人患者(其中3例为晚期癌性剧痛),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在左侧三角肌皮下埋置22#奎管针连接预先配制的复合液,内含赖氨比林1.8 mg、芬太尼0.4 mg、氟哌啶2.5 mg、2%利多卡因100 mg,加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用一次性持续输注泵,2 ml/h持续输液。结果根据WHO疼痛分析,采用VAS评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剂量纳布啡和芬太尼在胫骨骨折开放固定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腰麻下行胫骨骨折开放固定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0.5%的重比重左布比卡因2 ml分别联合0.5 μg/ml芬太尼25 μg(F组)、0.5 mg/ml纳布啡0.8 mg(NL组)、0.5 mg/ml纳布啡1.6 mg(NH组)。观察不同时间间隔内直至阻滞后24 h各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特点、镇痛持续时间、VA
目的分析磁共振T1W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脑梗死出血转化(HI)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检查手段,及早发现病灶,制订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75例,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2周内神经症状、体征未加重,NIHSS评分与入院比较未增高。于发病后1~2周复查磁共振T1WI与SWI,分析磁共振T1WI与SWI信号特征。结果入院时所有患者经磁共振T1WI、SWI检查未见梗死灶内出血信号;于发
目的应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探讨心肌桥(MB)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256层CTCA检查诊断的120例单纯MB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MB类型分为浅表型与深在型,测量不同时相MB长度;计算壁冠状动脉(MCA)收缩期狭窄率,并比较不同Noble分级中MB类型的差异。结果浅表型与深在型MB舒张期长度分别为(19.48±8.20)、(22.25±8.21)mm,差异未见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急诊早期整体治疗。方法选择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传统治疗模式;实验组40例,实施急诊早期整体治疗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优良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胃排空障碍的一系列症状。根据腹部手术种类的不同,其发病率不同。术后一旦发生胃瘫,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心理压力,增加其住院时间、经济负担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风险,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也给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据研究调查表明,患者急需得到改善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早期饱腹感及上腹部疼痛。胃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很多,通常采用多种方式联合
目的探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应用高强度血液灌流联合持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血流灌注联合CRRT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高强度血液灌流联合CRR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胆碱酯酶活力、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5 d胆碱酯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长托宁、阿托品、氯
目的评价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清降钙素原(PCT)鉴别细菌性感染与病毒性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6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不同,将患者分为病毒感染组(n=68)、细菌感染组(n=182)、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组(n=11)、真菌感染组(n=6)与非感染组(n=59),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SAA、hs-CRP与PCT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