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487-01
  为降低胃管的意外脱出率,减少留置胃管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对如何安全有效固定胃管进行了许多研究。现综述如下:
  1胶布固定法
  1.1 改良胶布固定法
  1.1.1 三叉胶布固定胃管法[1]取长8cm,宽2.5cm胶布,将一端分3等份剪开5cm,另一端剪至圆钝。胶布宽的一端贴于插胃管侧鼻翼上方约3cm,将三叉胶布中间一条缠绕胃管,两侧胶布交叉固定胃管再反折向上交叉贴于鼻部宽胶布上。该方法适用于躁动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
  1.1.2 H型透明鼻贴法[2],具体为:用威海威高富森医用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3M医用透气胶带(规格50.0mmX3.0m,型号1063),剪下50.0 mmX60.0mm1块,先将长、宽分别平均折成3份,沿长的两条对折线剪去两侧的1/3,即形成H型,最后将H型左右两侧端部分上下角剪成圆角。H型鼻贴左侧竖画长50.0mm、宽20.0mm,中间横画部分长20.0 mm、宽17.0mm,右侧竖画长40.0mm、宽20.0mm。固定方法:将H型左侧竖画贴于鼻翼(下缘与鼻翼下缘齐),中间横画为长形与胃管垂直,环形贴于胃管上,右侧竖画环形包裹胃管粘好。
  1.1.3 “工”字型弹力黏着性胶布固定[4],将弹力黏着性胶布剪裁成“工”字型,上端的“一”剪裁成长5cm、宽2.5 cm粘贴在鼻翼上方;中间的“l”剪裁成长3cm、宽1cm;下端的“一”剪裁成长5cm、宽1 cm环绕胃管固定。另用别针将胃肠减压器固定于衣服上。用“工”字型弹力黏着性胶布固定胃管不易发生滑脱,且材料消耗费用低.经济实惠。
  1.1.4 “Y”胶布固定法[5] 插管成功后,将备好的宽胶布1/2纵形撕开成“Y”型,整端从鼻根至鼻尖粘贴于鼻梁上,撕开端的 2条胶布分别按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向下螺旋绕贴于胃管上即可。具有简便、美观相对舒适和牢固的特点,不仅克服了传统固定法胶布易松脱、胃管易滑出、病人不适增加等缺点,而且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病人痛苦的目的
  1.1.5 环形胶布固定[6] 取长7cm、宽3cm的医用胶布1块。将胶布背面纵向对折,用剪刀在折好的胶布的边缘侧3.5~3 cm处剪1个三角型缺口,将胶布分为相连的两部分;将有缺口的一端剪成病人鼻尖大小的圆型,再将圆型部分从内侧掏空,剪成空心环状,内径约为2cm。胃管成功插入后,将环型部分贴于病人鼻尖处,将胶布的另一端包裹于胃管上。因环形固定局部受力较好,又不会覆盖太多皮肤,因此在固定牢固的同时病人感觉较舒适。
  1.1.6新生儿胃管固定小改良[7] 改良固定方法剪l条T字型胶布,横端胶布长约2cm。宽约1.5 cm,竖端胶布长约2cm.宽约lcm,按照正规的方法插入胃管并证实在胃内后,操作者一手固定胃管,另一手将横端胶布贴在鼻翼上,竖端胶布环包贴在胃管上。改良留置胃管固定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固定时胃管滑出的概率明显降低.
  2 系带固定法①韩静静[8]温水清洁患者口鼻周围,将长10cm、宽4cm胶布上1/3固定于鼻翼中央,下2/3剪成3条,中间1条螺旋形粘贴在鼻胃管或鼻肠管上,其余圆2条分别交叉粘贴在对侧鼻翼旁。取粗细合适、长120cm的棉质绳对折,用双重线导管紧贴鼻部系一个结,两边绳子分别沿面颊向后分上下两根在耳后交汇处系1个结,将两边剩余绳子继续向后在枕后偏向一侧交汇系1个结。绳子松紧度以能插进一个手指为宜②梁妙玲等[9]将已消毒的约1.5 cm长的止血带,在中间对称处各剪一小口,用止血钳夹住胃管穿过止血带的两个小口至所需长度(固定胃管处),按操作常规置入胃管至所需长度并证实在胃内后,在止血带外侧处用一条气管套管绳在中央打一外科结,两端套管绳分别从止血带的两端拉出,再套上小硅胶管(剪取一次性输液管或输氧管10cm),并在硅胶管两端将棉绳打死结,防止硅胶管移位,最后将两端棉绳拉至枕后打一活结。③庞靖林等[10] 取2cm止血带一根,80cm口罩带一根。将口罩带从止血带中穿过,再在止血带前后方剪一小口,仅能将胃管穿过为宜,消毒备用,测量胃管长度,将止血带调至所需长度处做标记,常规插管后,将口罩带经两侧面部绕耳廓上方固定于一侧耳后,调节好松紧度。以容纳一指即可。④吴春华应用双套结固定法[11]:取l根长约80~90cm的棉线,并在棉线1/3处以双套结固定胃管,先将棉线两端分别经面部、耳廓上方,再将其中较长的一端棉线绕过头部后方至对侧耳后与另一端棉线打结,调节好松紧,以容纳一指为宜。再取2条3cmx0.5cm的医用胶布分别绕在双套结固定处的上下两侧胃管,形成一个固定槽,以保证棉线不上下移位。此法固定牢固,而且适用对胶布过敏的患者。⑤朱巧薏[12]置管前准备固定带,制作方法如下:取一段胶布(约为患者头围的2倍长),用胶布一头测得鼻尖至枕骨粗隆的长度,此处靠近中间端留下2cm左右不对折,其余部分以长度为轴,粘面向里对折成原来的一半宽度的扁平胶布条,注意不要露出粘胶面。常规置管成功后。在胃管出鼻孔处把同定带放于胃管上方.中间黏面2cm处向下包绕胃管,交叉后反转向上打死结于胃管上,两端分别向后绕过左右耳廓上方,在一侧耳后打一活结。
  3 资娇蓉等[13]用活动蝶形夹固定胃管法:①备硅胶活动蝶形夹(新乡市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18G)1个;一次性输氧管上小松紧带1根剪成相等2段,分别系在蝶形夹两侧小孔内备用。②确定胃管在胃内,将活动蝶形夹夹在上唇靠近鼻腔0.5cm处的胃管上,将活动蝶形夹两侧的小松紧带挂在双侧耳廓上即可。
  4多功能胃管固定器[14]多功能胃管固定器的结构包括:系带l、胃管限位环2、限位扎带3及尼龙搭扣4,系带1为塑料管状系带,可以相互粘接的尼龙搭扣4分别固定在系带1的两端,胃管限位环2固定在系带l的中部,限位环2的内径略小于胃管外径,限位扎带3为自锁式尼龙扎带,其中部与系带1中部固定连接。具体护理方法是:首先利用系带l和尼龙搭扣4将胃管限位环2及限位扎带3固定在患者鼻下部,然后将胃管穿过胃管限位环2进行定位,并用限位扎带3固定经鼻腔插入的营养管。   5胃管氧管双固定器[15]固定器材料为硅胶和布制皮筋,用硅胶整体浇注成柔性基片和柔性凸缘;柔性凸缘上分别开有一个封闭式胃管固定孔和一个开口式输氧管固定孔,孔径能容纳不同型号的胃管和氧管,柔性基片两侧各开一小圆孔,松紧带的两端分别穿过圆孔固定在柔性基片上,由硅胶制成一调节环,套在松紧带尾部,可随患者头径大小用手移动。使用方法为:将胃管插入胃管固定孔。使固定器固定在胃管所需刻度上,置管成功后,将柔性基片贴合在患者的上唇部,将松紧带套在患者头部.并用调节环调整。松紧度要使患者感觉舒适为宜。需要吸氧管直接嵌入到输氧同定器即可。此固定器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可单独固定胃管,也可同时固定胃管和氧管,有效克服了传统固定方式需分别固定胃管和氧管的不便
  6 小结
  留置胃管的固定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胃管固定的材料从普通的医用胶布、棉线绳、弹力绷带、胃管固定器等在不断发展,在确保固定牢固效果的同时,逐渐向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并发症等方向发展。但是对于面罩吸氧、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胃管固定的方法少有提及。如何给予此类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胃管固定,仍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初连香.三叉胶布固定胃管法用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95
  [2] 孙焕杰.H型透明鼻贴用于留置胃管固定[J].护理学杂志.2009.24(22):67
  [4] 黄桂芳,施姬.“工”字型弹力黏着性胶布在胃管固定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3):109
  [5] 周平波,马雨慧,周瑞红.“Y”型宽胶布鼻梁固定胃管的临床应用121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63
  [6] 李玲,肖艳秋,白琳.介绍一种胃管固定法[J].中华护理杂杂志,2007.42(4):34
  [7] 谭维玉,吕子静.新生儿胃管固定小改良[J].国际护理杂志,2012.31(3):414
  [8] 韩静静.棉绳在固定鼻胃管及鼻肠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7):45
  [9] 梁妙玲,李洁霞,滕金蓉.脑卒中患者两种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61
  [10] 庞靖林,杨雪飞,张秀霞.介绍一种无胶布胃管固定法[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8):81
  [11] 吴春华.应用双套结固定胃管的临床效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816
  [12] 朱巧薏.胃管固定方法改进的效果观察及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7A):70
  [13] 资姣蓉,蒋元英,贺顺华.活动蝶形夹固定胃管法的临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3):89
  [14] 殷静静,张静.多功能胃管固定器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46
  [15] 江燕,喻芹,吴艳.胃管氧管双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6,21(19):62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危害及预防。方法: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中控制室温、控制皮肤散热、输入加温的库血和液体、覆盖肢体保温及加强术中低温的检测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预防是有效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术中低体温;危害;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12—01  生命体征是体温、
本文介绍了由9路快时间测定通道构成的怀柔EAS阵列方向测定系统的测定原理、设备组成,描述了它的标定和使用方法,讨论了它的时间和方向测定精度。光脉冲模拟测量给出通道的分
【摘 要】目的:分析与探讨乡镇卫生院防控体系建设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要求,并对开展后的防治效果进行总结。方法:本院为乡镇卫生院,本院自2011年起即加强防控体系的建设与传染病防治改进工作,对本院2010年与2011年两年的传染病防治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本院2011年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受到省市一致好评,采取传染病控制量表进行考评可得,2011年的防治工作评分为(90.5±1.5)分,而2010
【摘 要】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联合应用与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诊治的室性早搏病患98例,并将其平均分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分析对比得知,治疗组患者显效35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9%,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临床应用参松养
目的:对比分析充填式无张力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
【摘 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术进行治疗,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术;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86-02  小儿腹股沟斜疝在临床较为常见,多发于男性患儿,属于先天性疾病。病发期多在2岁以内,一般情况下出
【摘 要】目的:实施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分,落实误吸防范措施,以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误吸的发生率。方法:自2011年5月蕪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开始实施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分,对总分≤6分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并比较实施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分前后住院老年患者的误吸发生情况。结果:实施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分后,住院老年患者误吸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明显增强。结论:应用该评分表,可对高危人群进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胺碘酮致静脉炎的相关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科室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00例使用胺碘酮外周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后致静脉炎的护理治疗资料。结果:胺碘酮所致静脉炎重在预防,可通过选择合适的配置浓度、适当的穿刺方式及部位、加强患者用药教育等方法进行有效预防并及时处理。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胺碘酮导致的静脉炎的发生。  【关键词】胺碘酮;静脉炎;护理  【中图
一、加速器简介3000/40/916地那米加速器的特征,是以射频交变电场直接转换成静电场,由于充分利用了空间浮游能,效率高达50%以上,其等效电原理如图1所示。 First, the accel
【摘 要】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操作之一,但有时难以一次穿刺成功。静脉穿刺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救治质量,影响患者的满意度。笔者根据资料查阅、临床实践和前辈指导对静脉穿刺方法、部位、静脉条件的探讨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静脉穿刺;提高;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12-02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是护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