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多媒体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ao_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已被广泛使用。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深入到各科教学之中。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技术,或录音机,或电视,或多媒体、把教材中单调的文字内容,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形象、生动、逼真的展示出来,创设出更具直观性、感染力和挑战性的情境。使整个过程图文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在教学中适当适时地运用现代电教媒体,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向学生介绍课本外,身边的内容,很轻易调动起学习的兴趣。如在教The greatest wonder of the natural world这一篇课文时,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图片。如:张家界的一些自然景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言实践活动中来。“视思明,听思聪”。多媒体教学集视听于一体,使教师的讲解如虎添翼,学生学的如鱼得水,使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发挥的恰到好处,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实现了愉快教学和成功教学的和谐统一。
  二、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论学生的学习程度和习惯如何,都一视同仁,都采用同一种方式、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照顾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又要注意其连贯性,学生的个别差异和要求则难以保证,初中学生自入学以来,小学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影响很难去除和改变,被动接受知识、被动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独特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声、光、像各种媒介综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得到极大地集中,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发地去发现学习中的机会,主动探求新的知識运用,自觉利用尽可能的一切资源来自主学习。使他们的学习过程由于有了更多的自主的选择而得到优化,学习效率也随之得以提高。另外,学生们在英语听说学习过程中还能主动地运用这些多媒体课件内容、录音录像材料、光碟中的视听感观,为自己创设一个英语“境界”,以自我分析力和模仿力来达到一个接近于真实的境界,从而实现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最佳途径。
  由于计算机资源的可复制性,可以将许多信息容纳在音频或者视频中,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温习,好似课堂上的重新教授。学生一方面可以通过家庭网络进入在线的教学或者测试中,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检测,更好地巩固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延伸性的学习,自行通过搜索引擎等工具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一个相当好的途径。而这样的教学也给教师监测和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了一些便利,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学生在线测验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盲点和缺漏,借由学生的反馈相应地制定教学计划,尽可能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一方面可以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如播放轻快的音乐或者有趣的动画在转移学生思考困难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择取一些励志的英文网络资源,如名人克服各种障碍的成长史等,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疏导,让学生相信不仅仅是只有他个人面临困难,这是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必须经历的过程;鼓励学生克服暂时的困难,相信只要适度的努力,眼前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应该注意的是,尽管多媒体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便利并营造了许多教学环境,但教师的作用是不能被其取代的。计算机无论多先进,技术发展多迅捷,充其量都只是一种工具,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才是教学过程中。
其他文献
摘 要: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不是教师为了应付检查而准备的,而是为自己服务的。备课不仅体现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责任感,更能看出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备课不仅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教师教研的基础,同时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那么,备课应该备什么?怎样备课?本文将对此做一探讨。  关键词:教师;备课;细节;专业成长  日常备课是教师教学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之和。它不仅是为一个教学活动而服务,
摘 要:生命历程理论是生涯幻游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把生涯幻游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三章人生观的教学中,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率,还使得学生随着活动的进行对个人的人生目标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基于此进一步建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学习。  关键词:生命历程理论;生涯幻游;人生观;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课是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
新课程理念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为了使这门课程能更切实地体现和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中都应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
摘 要:心理学也表明:成片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佳。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直观的教学氛围等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要强得多。因此,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
摘 要: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
摘 要: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美术欣赏课程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目前如何对美术欣赏课程在中职教育中进行相应的定位是每一个中职学校要进行探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将针对目前在中职教育下美术欣赏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为着手点,具体阐述美术欣赏课程在中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美术欣赏课程。希望可以提出可行的建议从而促进美术欣赏课程在中职教育之下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程;审美能力;艺术素养;思想感情;文化
摘 要:现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合作学习主要是指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新型学习方法。在初中数学阶段的学习中,学习数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维的严密性,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将简要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进一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