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工艺“新文人路”

来源 :市场瞭望·集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fter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具有较高文化含量的、体现出精致文雅气息的高品味藏品越来越受各路藏家青睐,其中,文房雅玩类珍品的受追捧便是一例。
  国内外的很多拍卖公司,大型如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西泠印社及香港苏富比,中小型如古天一、博观等,几乎每年皆针对文房雅玩类藏品开辟专场。著名者如以往在中国嘉德经常出现的。而最近即将转移到保利推出的“翦松阁一一文房宝玩”专场。在去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中,此专场成交金额12671.85万元。成交率达100%。翦松阁主人为台北文房清供收藏家黄玄龙,其为国内外大型拍卖行所提供的文房雅玩以选件的严格、品味的高雅而著称,在收藏界中具有相当高的声誉。另外,如西泠拍卖在去年的拍卖中开辟的诸如文房古玩专场、古玩杂件专场、历代名砚专场等,成交率也都趋于稳定,整体维持在80%以上。这对去年处以调整期中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無疑是一支强心剂。其表现不仅让市场找到新的关注点,也给当代创作者以新的启发。
  文人将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理念直接注入作品。更多体现于诗、书、画、印作品中;另外一种情况,文人将自己的创作思想和设计思路向具有专业技术的工艺者表露。与之共同完成一件作品,这便是明清以来所流传下来的大量家具、紫砂及文玩类作品。同时具有文人之品味性情和工匠之高妙技巧者甚寡,因此,所谓具有文人气息的藏品,特别是器物类藏品,大都是文人与工艺者两者配合而成。其能受市场欢迎,巧夺天工的工艺是基础,背后则無非是作品中所富有的传统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因此,文人化、精致化、高品味化的趋势,可以说古已有之,只是它在当下因过于追逐浮华并饱受其害的当代工艺界中。太过珍贵。太过不同寻常。
  無疑,当代工艺的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其中几个比较突出的门类,如紫砂壶、国石,市场表现都非常不错;但整体而言,当代工艺市场秩序的形成和规范还需一定时间。如今,很多投资者大肆囤积珍贵材料,哄抬材料市场价格;一些企业盲目跟风而非进行合理生产,对很多不可再生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再加上一些艺术家不思进取,在利益的驱使下罔顾艺术的本真,致使当代工艺品的创作资源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造成了很多当代工艺门类只重材质不重艺术的局面,误导了一些买家、藏家的投资、收藏方向。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当代工艺如何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并打出自己的品牌尤为关键。纵观有些当代工艺类作品,商品属性尤胜艺术属性。出现类似问题的关键不能简单地将原因归于今人的技艺不如古人,而应看出,今日的当代工艺创作者是否持有如古时文人、工匠般的创作境界及意图,而不是将自己陷于浮躁、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中。在这点上,文房雅玩的文人化创作倒是可为当代工艺提供借鉴。
  一方面,中国艺术富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这在某些当代工艺的艺术表达标准上甚至高过西方;另一方面,当代工艺品的创作应保持自身的创作精神,在继承传统工艺的技术层面上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并在此基础上追求作品的神韵和作者个人的理念及风格。此外,当代工艺精品化运营亦有利于企业机构打开推广思路和模式,并塑造自身品牌。这亦规范了市场某些企业在批量生产当代工艺品的同时而忽略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另外,从艺术品这几年的投资回报来看,精品的价格涨幅程度远远超过非精品,其对市场波动的抵抗能力也尤为突出;这样的市场价值规律同样适用于当代工艺。有些拍卖机构已充分认识到将当代工艺精品化的重要性,甚而提出了将当代工艺品当作奢侈品来经营的理念。
  虽然当代工艺已在拍场占有一席之位,但要达到可持续的发展及行业地位的提升,则需要在时间的检验下坚持所推珍品的价值并严格把关选件质量,提高标准。以一些中小型的拍卖企业为例,如古天一专注文玩,博观专注当代玉雕,福建东南专注寿山石市场,它们的可取之处都在于其从一开始就坚持在富有潜力的价值洼地上去开垦土地,并保证在此经营范围内走高品味路线。从整个艺术市场范围来看,当代工艺的投资及收藏仍属潜力较大的投资品类。如今,在新的市场走势逐渐体现其价值的时候,文人化、精品化、高品味化之创作、投资、收藏無疑也是艺术品市场走向成熟之所需。而这股新趋势。已被一些关注当代工艺品的机构及艺术家所认可、实践并取得不错的成效。我们不禁在此大胆预测,这些新趋势,能够为未来当代工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养分,并不断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当代工艺的“文人路”看来还有更多需上下求索的余地。
其他文献
继韩系画廊集体退出中国、新一轮春拍征集难和艺术品信托集体退出年等问题的热议,去泡沫、康复期和常态化成为今后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征。而国际艺博会与世界拍卖行、国际艺术品保险的联手、国际艺术品基金的高调进军中国,2013年世界艺术品市场格局下的中国之路,充满了想象。  “韩”风褪去,“欧”风来袭  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称为艺术品市场“深度调整”的一年。新年伊始,康复期、常态化的市场轮调下,国际资
期刊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2012年秋季因中国嘉德、北京保利抢滩香港举办首拍而拉开帷幕的“香港传奇”,到了2013年4月,在刚刚落槌的香港第一轮春拍上又有了新的演绎,正变得越来越精彩。而惯于看热闹、凑热闹的媒体对其的态度可谓冰火两重天:去年首拍时它们趋之若鹜,但对今年的第二场却兴趣阙如。其实,这两大公司的首拍在拍品征集上都有预先准备,还遍邀海内外买家赶到香港捧场,场面自然十分热闹,但他们究竟是
期刊
中国现代版画,尤其是新兴木刻版画,开创了中国版画的现代之路。一方面使“版画”的概念得以形成,进而超越传统木刻,带着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进入到纯艺术领域,另一方面也因其大量印制产生的广泛影响,将现代版画社会化、传播性的本质特征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无论是从艺术作品的审美角度,还是从社会艺术史的研究角度来看,新兴木刻版画无疑都是版画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留下的最深刻印记。这种地位甚至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
期刊
经过近1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图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第一次大调整期。中国艺术品基金因之遭遇了从艺术品基金元年到艺术信托退出年的尴尬。世界艺术品市场格局的重新书写,更让面临风险考验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投资收益和未来发展之路,变得扑朔迷离。  急转直下,困境中的中国艺术品基金  中国艺术品投资基金曾在短期内经历了爆发性增长,各种如私募股权、信托等名目繁多的艺术基金风起云涌,2011年更被称为中
期刊
2013年艺术品市场的开端似乎有些不太妙?!  画廊的生意有点难做  首先是韩国系画廊传出整体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这倒不会太令人出乎意料。因为北京的画廊业一直做得不死不活的,艺术品一级市场也一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而自2011年以来,艺术品市场的深度调整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困境。尤其2012年底,画廊界传出赢利很差的消息。  韩国画廊多从事经营中国当代艺术和引进国外的当代艺术作品,原以为中国当代艺
期刊
在艺术品市场上,古玩瓷杂类藏品向来颇受重视。如果以板块来区分,古玩瓷杂与中国书画、油画一起可并称艺术品市场的三大板块,成交总额之高低直接影响艺术品市场的成交总量:如果以艺术门类来区分,那么这三大板块又可简单地分为两大门类:即绘画视觉艺术与工艺艺术。绘画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书画与金石篆刻艺术,因其本身所具有的深厚传统文化气息,历来都是藏家关注的重点;而古玩瓷杂类藏品中,古玩类藏品也一向受到藏家青睐而
期刊
2012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一件沉香木雕山水人物山子以194万港币成交。同年,北京保利春拍的“耄念八徵——乾隆帝八旬圣寿宝玺与御赏珍玩”专场上的沉香雕仙山楼阁嵌西洋镜座屏拍出了2070万的高价;西泠春拍“文房清玩·古玩杂件”专场中的清沉香木雕千秋如意也以132.25万成交。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匡时秋拍专设“雕镂方直”——香道具专场颇受关注。此前,在艺术市场火爆的2011年
期刊
紫砂壶是近年来国内收藏拍卖界的热门。自1994年中国嘉德开启国内紫砂壶拍卖的先河,瀚海、朵云轩、保利、西泠等拍卖公司陆续开始拍卖紫砂壶。当时国内茶文化正处于复兴阶段,人们对紫砂壶的投资收藏认识不高,因此少见天价拍品,总体成交差强人意。直至2010年春拍,一把创作于1948年的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装饰的“相民石瓢壶”,以1232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的同时,让紫砂壶的拍卖成交价
期刊
经过2012年,虽然整体艺术品经济环境出现下行调整的趋势,然而,尤为可喜的是,当代工艺美术中的优秀作品作为资本市场的价值洼地保持了其稳中有升的态势,竹木雕刻版块也不例外,好的作品依然是市场的抢手货,价格合理的作品也为藏家所热捧。此前,在2011年福建东南春拍中,黄宏疆作留青竹刻《山寺图留青臂搁》以20.16万元的价格成交,成为亮点;而在本场拍卖会上,藏家也能以数万元的价格买到适于日常收藏的竹木雕刻
期刊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未经雕琢的玉石是无法绽放光彩,自然也称不上器物,引申而来是对一个成大器的君子的期许和勉励。在古代,玉一直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古人对玉的钟爱可见一斑。无论中国文化经历过何等巨大的激荡,直至今日,国人崇玉、爱玉的民族情怀仍是根深蒂固的。任何一块好的玉石,经过人工雕琢,便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和魅力,因琢而成器,因琢而不群。有一群人始终如一地热衷古玉器收藏,也有一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