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文化的启蒙路径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ongj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宪政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宪法文化的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缺失宪法文化,需要通过宣传教育、實践教育等路径,在公民中进行宪法文化的启蒙教育,从而奠定宪政转型的文化基础。
  关键词 :宪法文化 ;启蒙;路径
  从清末修律开始,中国进行宪政建设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直到今天,宪政在中国还没完全实现,这与宪法文化的缺失有直接关系。宪法文化是人们在法律实践中形成的宪法意识,是对宪政的情感、评价和心态,它深藏于公民的意识之中,又反作用于宪政活动。没有宪法文化的支持,宪政制度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宪法文化从本质上讲,是特定国家和社会的历史遗产,它根源于民族传统和习惯。正如美国学者弗里德曼所言:“法律文化是与整个文化具有有机联系的有血有肉的习惯,而不是某个社会可以选择或购买因而不具有任何特定社会遗传标志的中性人造品。”①宪法与宪政对于中国来说是“舶来品”,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失宪法文化,需要通过合适的路径对公民进行宪法文化的启蒙教育,从而建立起支撑宪政转型的宪法文化,树立公民心中的宪法信仰。我们应牢记伯尔曼的教导:“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信条,因此,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②
  一、加强宪法文化的宣传启蒙教育
  公民宪法文化的启蒙教育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社会工程。就我国国情而言,宣传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当前,我们需要在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上加以调整,重点加强宪法文化的宣传教育。长期以来,在教育内容上,我们一味强调了马克思关于法律的工具性思想,忽视了马克思关于民主、平等、权利、自由以及限制公权、保障人权等宪政理念,今后应以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培养公民现代法律观念特别是宪法意识和宪政观念为目标,调整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现在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息息相关,具有开放性、快捷性、简易性等特点,我们应该大力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宪法文化的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中,对于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层的宪政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宪法和法律的执行者和具体操作者,应该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的良好风气,为宪法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宪法文化的实践启蒙教育
  宪法文化是宪政制度的社会心理基础,但文化本身并不是单靠灌输就能形成的,而是在制度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并确立的。
  第一,党和政府应该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大力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更大程度地推进民主宪政进程。公民对宪法的信赖一方面着眼于宪法本身是否能够反映、实现公民的权利要求,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政府遵守和执行宪法的情况。政府遵守和执行宪法的程度关系着宪法和法律至上理念的成败。因为完全缺乏对宪法和法律的体验,公民尚可以相信宪法和法律的价值及其作用,保留对宪法和法律的企盼,若是存在“政府不守法”的法律经验,将会从根本上摧毁公民关于宪法和法律的信念,丧失对宪法和法律的信心。荀子曰:“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③由此可见,“君”(即领导者)的示范作用多么重要。当前,党和政府应该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大力加强公民的政治参与度,更大程度地推进民主宪政进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政治参与反映着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公民只有在逐步民主、宪政的进程中亲身去体验,才能真正尊重宪法、崇尚宪法,在内心深处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理念。
  第二,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2012年11月21日,李克强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建立在自由独立的商品交换基础上,“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④,它要求市场主体地位平等,促使人们建立起普遍的、广泛的、平等的社会联系,从而创造和激发公民的主体意识,孕育自由、平等的契约精神,培养市场主体的法律人格,奠定宪法文化的物质基础。当前,官商勾结、国企垄断等现象比较严重,私企无法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国企竞争,造成市场经济异化,必须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和确立宪法文化。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公民的宪法文化是树立宪法权威的内在支撑,真正的宪法权威只能来自于人们自觉自愿的认同和推崇。当公民将宪法规则化为一种内心的理念时,公民对宪法的认识就注入了理性的角色和力量,积极肯定宪法的意义,自觉认同和尊重宪法的权威。公众具有良好的宪法权威理念就会孕育积极的宪法意识,促进公民自主意识的觉醒,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参与宪政建设,主动监督执法与司法行为,从而逐步实现中国的百年宪政梦想。
  注释:
  ①[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法律制度[M].李琼英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28页。
  ②[美]哈罗德.丁.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志平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28页。
  ③转引自黄钊.中国道德文化[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03页。
  (作者简介:吴恒波(1971-),男,副教授,贵州师范学院教师。)
其他文献
如今的人民币汇率预测实在不是宏观经济研究者们的工作,政治、外交上的因素倒是影响近期人民币市场的重要原因.在分析这一错综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必须分清这一问题的三个焦点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教学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
期刊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高中教育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技能
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必须凭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环境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教学环境的内
摘要:本文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现状,并结合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优化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的措施,需要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创新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和应用课程体系,以推进高职院校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
摘要:众所周知,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位于不同的价值位阶,在价值选择时,法律会选择位阶较高的價值,公序良俗便是这一原理的体现,公序良俗原则是民法的重要原则。但是,在我国,作为法律原则的公序良俗原则在司法程序中却极少运用,“泸州案”便是在可以运用法律规则进行审判的时候,法律原则是否应该用于审判活动的典型例子。  关键词:公序良俗;法律原则;法律规则  一、案情介绍及判决  四川省泸州市的黄永彬与蒋伦芳是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对于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有许多想法.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语法教学、怎样指导学生背诵、如何打好
摘要:泰戈尔的《飞鸟集》是很经典的诗集,中国有很多人把它翻译成汉语。2015年冯唐的汉译本的出版,使《飞鸟集》的关注度一度升高,更多的人关注了飞鸟集。在对《飞鸟集》综述中发现,在2000年以前,对《飞鸟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性分析,2000年以后则出现很多一般分析,译本比较研究。2015年的冯唐译本吸引了各媒体的关注,但是尚未有学者对其译本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飞鸟集》;综述;冯唐;译本  
自杂志从1982年公布“福布斯400”富豪排行榜以来,高达87%的富豪富不过一代,更多的所谓有钱人甚至只能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
四川省德阳市地处成—德—绵经济发展带,是川西平原上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德阳城市滨水景观文化元素构成的研究,重点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