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历史课堂文化构建的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80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文化即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而创建富有个性、生活力、创新力的有效课堂。文章从关注学生需求、尊重学生、转变模式等三个方面,论述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课堂文化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文化;多元课堂;智慧课堂;生命课堂
  近年来,课堂教学要求逐渐升级,教学质量也连年上升,听课评课也日趋专业化、进入新的层面——课堂观察、课堂思考,这些都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在课堂观察中,笔者认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多数教学研究的落脚点在于互动课堂、精彩课堂等,而忽略了这些课堂的真正实质上的东西——课堂文化的构建。
  笔者根据课堂文化的内涵和意义,结合新课改及新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探讨构建怎样的课堂文化及具体的实践策略,以期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 “以需求为本”,构建“多元课堂文化”
  “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就是“以需求为本”。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有强烈的愿望时,才有可能主动到学习中,才能乐于参与。
  “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起地球”,“一条鱼,不该被迫去爬树”。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得到凸显,主观能动性就能够被调动。
  以人教版必修三《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为例,先用谈话法做个调研,将全班学生按兴趣爱好的不同分为不同小组——喜欢听音乐的、喜欢美术的、喜欢阅读的等,分别为“文学组”、“美术组”和“音乐组”,按照学生的不同的兴趣爱好,把本课的学习任务分为三个模块:“文学”、“美术”和“音乐”,再分别让这三个组的学生探究这节课的相应的任务,如“美术组”的学生探究工业革命时代的世界的美术,具体探究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性作品;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让他们探究音乐的发展。这样,不同兴趣的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学习,并且,兴趣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而探究,以相同的志趣、同样的心情等共同分享和学习,更感到无限的快乐。
  二、 和学生“打成一片”,构建“和谐课堂文化”
  陶行知的“教师只有先变成学生,才配做学生的先生”。传统的高中教学,课堂上老师挥着高考的指挥棒,从高考的角度,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以“严师”的身份在三尺讲台上,以“命令”、“斥责”等语气给学生授课……这样的课堂效率低下,气氛沉闷。
  新课改下,主张师生平等,倡导师生的和谐平等相处。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师者”的形象,勇于放下教师的架子,将心理年龄与学生持平,与学生“打成一片”,在“朋友般”的师生关系下,允许学生质疑,尊重他们、相信他们、理解他们,学生身心放松,在课堂上才会心无芥蒂、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和探讨中,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与争辩中,为和谐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以必修三《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教学为例,笔者走进教室,“坦诚”地告诉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巨大成就,尤其是什么相对论、量子论等等,在这方面,老师知道的远远不如你们,不如这节课你们当老师,我当学生,请你们给我上一节课吧。
  于是,教室一阵沸腾。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相对论我来讲”;一个学生迫不及待:“老师,‘经典力学’部分我包了,我最崇拜牛顿了,我做梦都想当物理学家,你懂的真未必有我多!”……
  同学们的争先恐后,课堂进入炙热化状态,为互动课堂的构建埋下伏笔。尤其是学生们的“大言不惭”令其他学生阵阵欢笑,还有的学生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等待我的“发火”和“动怒”。我对他们的“大胆妄为”没有生气,而是以欣赏、赞赏的目光关注、等待他们的精彩绽放,以掌声给他们勇气和才气……
  这样的课堂,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 改变“课堂模式”,构建“智慧课堂文化”
  新课改倡导课堂模式的改变,倡导教师高效“导学”,做一个“会教”、“会导”、“会引”的智慧型老师,让学生的智慧在课堂上彰显和绽放。
  在《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学时,教师走出灌输的套路,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教师先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锦衣卫》片段,展示“内阁”和“军机处”的图片,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以《万历十五年》的节选材料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中国的丞相制度是什么时候废除的,进而探究:是谁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用什么办法、采用什么措施废除丞相這一职位的?借助于电视剧《张居正》的片段,说说内阁的强大与皇权是否矛盾,进而再提出合作探究问题: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给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影响等等。一节课,一直在教师的层层设疑提问中不断推进,通过大量的视频和文字史料,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构建网络,改变学生传统的单一的听、被动接受的模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思维得到启发,学习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凸显。
  课堂教学是艺术,课堂文化的构建更需要智慧。教学中,应构建师生和谐、学生互动的多元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的主动性,提供互动的平台,让我们的历史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文灯.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课堂文化[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16).
  [2]高明爽.高中历史课堂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新探[J].考试周刊,2015,(26).
  作者简介:
  史一鸣,江苏省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坚持课前充分备课、教师准确定位、学生充分自主学习与交流三个条件,注意上课激情饱满、实行兴趣导入和教学设计精确,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
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中应用广泛。案例的连贯使用,结合各章知识点以及跨章节使用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效果,可以克服统计学本身枯燥琐碎等难题,提高学生的实
摘 要: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学习地理知识不但对于学生的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学生了解地理常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新课改的形势下,高中地理课程教材与教学要求都有很大改变,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仍未能及时扭转,这也导致了高中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们要积极适应新课改的各项要求,对于教材展开更加深入和透彻的研究,寻找提升
经过验证,在听力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策略训练是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而在所有学习策略中元认知策略又是重中之重。本文将听力教学与学习策略理论中的元认知策略相
费森尤斯4008S型血液透析机的临床应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其极易出现运行故障,给检查与治疗工作造成影响,对此则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检验,及时发现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国家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表现,人才被提升到一个新高度。研究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自然而然成为国家战略储备人
摘要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之所以成为两种自由观,是因为两者对选项和选择能力的特殊规定性。将无支配的自由理解成一种独立的自由观,存在三种解释性的根据,分别是心理学障碍的解释,意志论的解释和自由的弹性实现的解释。本文认为只有第三种提供了无支配自由观作为独立自由观的根据。  关键词无干涉 无支配 弹性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279-02    根
情景教学法在国内外的外语教学中正逐步得到重视和运用,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情景教学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情景教学的具体应用以及情景教学中应注意
[摘要]道德是人的生命的展现,是人之为人的存在。作为道德活动现象的重要形式,道德教育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同时,道德教育的现实呼唤着道德教育关注人的生命存在、生命成长与生命价值的实现。因此,从人的维度把握道德教育既是道德的本质要求,也是道德教育得以实现的新途径。  [关键词]道德 道德教育 人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3-00
[摘要]“呢”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而且功能也比较复杂,对于“呢”的意义及用法分析从来都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众学者的说法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归纳总结出“呢”的基本语气意义和用法。  [关键词]呢 语气词 意义 用法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3-005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