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培训工作是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师培训中,却常常面对一些尴尬。教育行政部门也好,学校也好,精心为教师组织的培训,甚至耗资请专家、聘名师,结果受训教师却无动于衷。往往是时间用了,过程走了,教师的收获却并不多。2009年3月开学,应第七中学校长之邀,给刚刚开始新学期工作的教师进行一次培训,对这次培训任务,我想了很多,要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就一定要想办法让教师们动起来,让他们的思维和培训内容形成一个同步的参与。于是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做教师时采用的“问题解决”教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自己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没有被教的感觉,而是一直做研究者在参与。接受培训的教师和学习中的学生是一样的,要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性。我就尝试着用了这样一种方式,3个小时的交流中,我讲的其实并不多,广大教师们却在积极的参与研究和讨论中真正做了一回培训中的“主体”。
——真正的培训应该从教师开口讲话开始。怎么能够让教师们真正参与到我们的培训过程中来呢?这是我在接受了校长的邀请之后一直考虑的一个问题。首先应该让教师能够讲话,大胆地讲出他们的想法,而且一定是内心的真实的想法。那就要找到一个教师们感兴趣的话题,而且还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要给教师安全感和自信心。于是我的培训从这样一个问题入手:“清华大学校长曾经给毕业生这样一段话:未来的世界,()比努力重要,()比知识重要,()比成绩重要,()比文凭重要,()比智商重要。”请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填空。于是培训现场变成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师们经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每当有一位教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首先给予他认可,同时追问他:“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想吗?”每一位教师在我的鼓励下都能够说出许多科学合理的想法。其实我并不在意教师们所说的是不是真正的标准答案,我看中的是教师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善于思考的习惯,更关注的是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回答中流露出来的对教育思想和新教育理念的思考。经过我们共同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我们一直是共同讨论的伙伴,教师们没有了被培训的感觉,教师们的参与热情明显提高了。
——有效的培训应该能够启迪教师的心智。我这次真正的培训意图是让广大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准备,在教学准备和课堂实施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教学目标实现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不是目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习题和练习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情况,要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设计。而这些理论性的内容如果用讲述的方法,教师们只是被动地听,不但不能引起他们的思考,甚至都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不能引发思考、不能启迪心智的培训不能说是有效的。为了让教师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在前面一些问题的研讨之后,我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真正的教学从哪里开始?”有了前面的准备,教师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人说应该从“习惯养成”开始,有人说应该从“思考”开始,有人说应该从“问题”开始,还有人从另外的角度考虑说应该从“出生”就开始,也有教师说应该从了解学生开始,我及时抓住这一信息,就此把讨论引向了深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有人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当然现在的教师应该是常流水,必须常流常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这个杯子的盖子是盖着的,我们就是长江、黄河也没有用啊;所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就是教好和学好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们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他们从内心里认可,也发自内心地相信了这个道理。从他们充满赞许的目光里我感受到教师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我相信今天的培训一定是有效的。
我们的培训就在这样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的讨论中结束了,教师们也谈到了许多收获,我也因此成为了一位受欢迎的培训者。这一次让我更多地感觉到:广大教师不是不愿意接受培训,在诸多的培训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都是一群被动的受训者,他们只要出耳朵听就可以,思维和心智没能得到真正的关注,其实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只有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实现的时候,才是他们打开智慧之门之时。培训内容要直接深入到教师们的教学实践中,培训方式要真正让教师们成为主体,教师的身心都参与到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来,才能保证培训结果的有效性。■
编辑/牛小源
——真正的培训应该从教师开口讲话开始。怎么能够让教师们真正参与到我们的培训过程中来呢?这是我在接受了校长的邀请之后一直考虑的一个问题。首先应该让教师能够讲话,大胆地讲出他们的想法,而且一定是内心的真实的想法。那就要找到一个教师们感兴趣的话题,而且还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要给教师安全感和自信心。于是我的培训从这样一个问题入手:“清华大学校长曾经给毕业生这样一段话:未来的世界,()比努力重要,()比知识重要,()比成绩重要,()比文凭重要,()比智商重要。”请各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填空。于是培训现场变成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师们经过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每当有一位教师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首先给予他认可,同时追问他:“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想吗?”每一位教师在我的鼓励下都能够说出许多科学合理的想法。其实我并不在意教师们所说的是不是真正的标准答案,我看中的是教师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善于思考的习惯,更关注的是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回答中流露出来的对教育思想和新教育理念的思考。经过我们共同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我们一直是共同讨论的伙伴,教师们没有了被培训的感觉,教师们的参与热情明显提高了。
——有效的培训应该能够启迪教师的心智。我这次真正的培训意图是让广大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准备,在教学准备和课堂实施过程中,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定教学目标实现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不是目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习题和练习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情况,要瞄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设计。而这些理论性的内容如果用讲述的方法,教师们只是被动地听,不但不能引起他们的思考,甚至都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不能引发思考、不能启迪心智的培训不能说是有效的。为了让教师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思考,在前面一些问题的研讨之后,我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真正的教学从哪里开始?”有了前面的准备,教师们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人说应该从“习惯养成”开始,有人说应该从“思考”开始,有人说应该从“问题”开始,还有人从另外的角度考虑说应该从“出生”就开始,也有教师说应该从了解学生开始,我及时抓住这一信息,就此把讨论引向了深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之前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有人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当然现在的教师应该是常流水,必须常流常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这个杯子的盖子是盖着的,我们就是长江、黄河也没有用啊;所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就是教好和学好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们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到了这样的结论,他们从内心里认可,也发自内心地相信了这个道理。从他们充满赞许的目光里我感受到教师的心灵受到了触动,我相信今天的培训一定是有效的。
我们的培训就在这样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的讨论中结束了,教师们也谈到了许多收获,我也因此成为了一位受欢迎的培训者。这一次让我更多地感觉到:广大教师不是不愿意接受培训,在诸多的培训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都是一群被动的受训者,他们只要出耳朵听就可以,思维和心智没能得到真正的关注,其实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只有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实现的时候,才是他们打开智慧之门之时。培训内容要直接深入到教师们的教学实践中,培训方式要真正让教师们成为主体,教师的身心都参与到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来,才能保证培训结果的有效性。■
编辑/牛小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