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对话个案分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话教学”是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之一,是一种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对话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大量的表面丰富但实际低效的“伪数学对话”现象,这些情况引起了我对中学数学课堂“对话教学”的思考,本文将以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为载体,讨论数学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灵活性和技巧性.
  【关键词】“对话教学”;“数学对话”;中学数学课堂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教学的本质意义是交往与对话.“对话”指“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言语以达到思想交流、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简单地说,对话是一种“有深层含义的交流”.“对话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交流方式,无疑是新型课堂人际关系重构的有效手段,它体现了现代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民主、平等、互动、交流.“数学对话”是人们就与数学相关的内容,以数学语言的形式发表观点、展示思考过程,促进相互理解、共同探究,传播数学文化的一种交际活动.
  一、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对话行为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
  “数学对话”是以一个个数学问题为载体来展开的,把握数学话题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对话学习的实际效果.数学有效对话的前提是设置有效的数学话题,一个有效的数学话题的设置应该具有几个特点:启发性、挑战性、联系性、冲突性和可操作性.只有恰当的话题才能启发学生思维,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从而引发学生进行类比、探究,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探究,延拓,起到智慧碰撞、彼此沟通的作用.教师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上自然而然地产生知识的冲突,积极思维,激发产生交流的欲望,并要及时组织学生参与师生对话.
  案例1“等比数列”概念的延伸与拓展.
  师:我们能否把等比数列定义中的“比”改成“积”?
  生:应该可以改;
  师:你们认为能改,那么应该如何改呢?
  生:可以类比等比数列定义可知,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积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暂且叫它为等积数列,这个常数可以称为公积;
  师:非常好,那么现在我们是否可以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等积数列呢?
  师:事实上,等积数列是一种特别的摆动数列,特别之处在于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之积等于同一个常数.
  (二)让数学活动激活学生积极对话
  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创设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实验活动情境,让学生及时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对话欲望.
  案例2已知a,b,m∈R ,并且aab.
  如果直接去证明,学生兴趣不浓,显得枯燥无味,于是我先学生去猜:a mb m和ab哪个大?然后巧选角度提问.
  师:同学们自己先猜想一下a mb m和ab哪个大?
  生:a mb m.
  师:现在我们回想生活中的这样一个情境:有糖a克放在水中形成b克糖水,浓度是多少?
  生:ab.
  师:那我们再想:如果再增加m克糖,此时浓度为多少?
  生:浓度为a mb m.
  师:糖水是变甜了,还是变淡了?
  此时学生异口同声说:“变甜了”,从而得到a mb m>ab,此时轻松愉快地去证明了这个不等式,并知道了这个不等式的实际意义.
  (三)提出问题,沟通合作,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
  研究性学习中对话教学的核心是问题,问题是理解的开始,学生只有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交流,构成对话.尤其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由于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倾听他人意见,因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合作技能.所以激活小组学习是实现各种交往方式有机统一的关键,在对话教学中要适时组织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真正实现多元互动,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习惯的形成.组织学生展示探究成果、交流困惑,让学生在对话中产生思维碰撞,在反思中达成共识.从而使学生在有效对话中,完成对知识的领悟、建构,感悟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四)注重实践,鼓励创新,提升对话的价值
  对话教学最终要让学生实现知识与应用的对话.根據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实践与创新,提供足够素材、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从而提升对话的价值.我经常采用多种形式,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说、做、画、演、写的机会.
  二、总结语
  “对话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它强调师生、生生动态信息交流,使师生的认知、思想、在互动、交往中得到螺旋式的渐进与提升;这种对话也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师既要学生走进教材,与教师平等对话,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怀疑、质问和批判,使教学既要遵循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对话教学”是一个处处彰显着平等温馨的气氛、现实开放的理念、动态生成的认知的灵性课堂.根据相应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适时地选择有效对话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对话中寻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兰英.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分析的内容框架构建[J].全球教育展望,2015(5):91-99.
  [2]王振刚.师生对话之道[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1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点及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学情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教法对策及学法对策.  【关键词】学情特征;教法对策;学法对策  一、学情分析  (一)学生主要来源  一部分参加普通高考.数学成绩10~50分,2013年录取1 394人,录取率为78%.  一部分参加学院自主招生.2013年录取301人,录取率为17%.  一部分参加自治区高职招生统一考试.2013年录取
【摘要】“生活中的百分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  【关键词】感悟;百分数;教学;案例  【案
【摘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二次函数是基础,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模式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二次函数的教学为例,通过创新教学、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式、以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实践应用的目的,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参考,探索新型的数学创新教育模式.  【关键词】 教学模式;二次函数;初中数学  作为初中数学的重难点,二次函数是十分抽象的概念
【摘要】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地方都需要严谨的思维逻辑,而其中思维都是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所以数学中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并且数学语言也需要逻辑性、严密性.数学中的语言也可以说是数学思维的衍生物,培养学生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且掌握数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让思维得到必要的锻炼,从而丰富数学语言表达.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策略研究  数学语言素
【摘要】继“问题的解决”之后,“数学理解”已成为世界数学教育界如今所关注的又一中心话题.笔者基于英国数学教育家R·斯根普提出的两种数学理解模式,对“正弦定理”教学进行了实践.阐明教师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何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从而突出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探索.  【关键词】数学理解;正弦定理;教学设计  一、正弦定理教学实践及评析  (一)创设情境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统计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产生需要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了自己第二单元的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是以学生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中考试题中如何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呢?  一、解法探究  试题 在三角形纸片ABC中,∠A=
【摘要】人们一直在寻求着一种能以心算的方式进行快速计算的方法,但传统的运算方法,对大众很难实现心算.我们不妨改变一下运算方式,把传统的由低位向高位运算,变成由高位向低位运算.虽然,本质上只是改变了运算方向,但将会出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改变使运算方向和读数方向由原来的逆向,改成了顺向一致.其有利于计算过程的记忆和计算结果的读出,最终有利于心算的实现.  【关键词】有理数运算;心算;速算方法  
【摘要】本文针对数学建模思想在高职高专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建模思想;高职高专数学教学;渗透  一、数学建模思想的概念及作用  数学建模是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数学服务于生产实践的具体体现.作为高职学校的学生,数学思想中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数学建模,利用数学建模可以有
【摘要】 本文在陶行知老先生的名言“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的启发下,联系体育馆中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给予解决.  【关键词】 反比例函数;实际问题;函数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