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鉴赏教学问题探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to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作为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的“戏剧”实指剧本(戏剧文本),剧本是舞台表演的依据,阅读、欣赏优秀的剧本是一种美好的文学熏陶和享受。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一单元就是进行对戏剧的鉴赏学习。仅通过一个学习单元中仅有的三篇课文来达到教学目标对戏剧鉴赏的要求,无疑是有难度的。如何进行戏剧鉴赏教学,让学生真正领略到戏剧的魅力,是教者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重视戏剧鉴赏的基础起点,把握戏剧的核心要素
  依据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很多种类。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所选篇目来看,高中戏剧鉴赏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古代戏剧和中外现代戏剧。
  1.中国古代戏剧的要素及特点
  戏曲故事歌舞化。无论是中国古代戏曲还是中外现代戏剧,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演员表演虚拟化。虚拟化的表演方法是指在表演上把人物具体行动中的直接实物对象虚掉,结合人物的抒情写意,在泛美的表演里把它描写出来,以一桌两椅为象征的舞台上,戏曲演员要在这种条件下,通过演员唱、念、做、打的情态动作,来指示实体对象和特定环境的存在,去诱发观众的美感联想。
  艺术形式综合化。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各自的个性。中国戏曲的综合性表现在戏曲艺术形式本身具有时空综合、视听综合及现场交流的特性。
  2.中外现代戏剧的要素及特点
  身临其境的直观性。话剧首先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话剧表演对于观众而言是很直观的,看话剧可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多种艺术的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上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相适应的。
  以对话方式为主的对话性。话剧与传统戏曲相区别,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的对白或独白,即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炼,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
  二、重视鉴赏戏剧的艺术特征,把握戏剧的本质特点
  1.强烈的戏剧冲突——戏剧艺术的主要特征
  较之于诗歌、散文和小说,戏剧以其矛盾冲突而产生强烈的艺术震撼力。戏剧冲突是社会生活矛盾在戏剧艺术中的集中反映。因而戏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剧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性格自身的内在冲突。戏剧冲突主要包括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冲突及人物内心的冲突等不同的种类。牢牢把握戏剧冲突,是鉴赏戏剧的关键。如《雷雨(节选)》表现出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及戏剧语言的个性化特点。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切入对课文的赏析,并让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体会到戏剧语言独有的魅力,这样就充分体现出了戏剧的基本特征。
  2.内容的高度集中——戏剧剧本的“集中性”特征
  戏剧由于受舞台空间和演出时间的限制,讲究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故而戏剧便具有一种高度集中的特点。戏剧内容的集中性,主要体现在人物及其相互间关系的集中、故事情节的集中、矛盾冲突的集中和人物活动场景的集中几个方面。在这个单元之前,绝大部分学生很少接触戏剧作品。学生对戏剧的学习几乎是“零起点”,可以设计课堂表演教学活动,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从而加深认识。由于表演能恰如其分地使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得以呈现,学生能够通过认真的参与或观看表演,体会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激烈冲突。
  3.用语言创造舞台形象——戏剧语言的艺术特性
  戏剧也是语言的艺术,戏剧用对话、独白等台词创造活生生的舞台形象。戏剧是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人物性格,表现矛盾冲突,反映生活内容的。因此,戏剧文学的人物语言就比其它文学形式显得更加重要。剧作家或通过充分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关系,或通过富有动作性的语言,揭示人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心活动,或通过富有潜台词的语言,揭示人物活动的目的和实质,反映丰富深刻的生活内容。如曹禺剧作中塑造的许多人物形象,之所以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在于曹禺准确自如地驾驭了戏剧语言。
  三、重视戏剧鉴赏的课堂教学,把握戏剧鉴赏教学的评价标准
  戏剧鉴赏教学应把握戏剧艺术的一些核心要素,体现出对戏剧艺术本体特征的尊重。一方面教者在进行诗歌教学和戏剧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戏剧艺术这些特色,具有“戏剧思维”。另一重要方面则是教者需要钻研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戏剧鉴赏课堂教学的评价的标准、方法和手段,科学分析及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为便于教者把握戏剧鉴赏的教学尺度,便于教学操作使用,易于评定执行,提高教师戏剧鉴赏课堂教学基本素质以及评课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研究和制定了“高中戏剧鉴赏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作为戏剧鉴赏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参考标准和方法。
  总之,戏剧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学体裁,不能因为戏剧作品教学的难以把握就忽视甚至无视其存在。教者应在教学实践中多作尝试,把戏剧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这样做不仅是落实课标的要求,更是给学生的阅读鉴赏拓开一番新天地,戏剧课堂教学自然就会精彩。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石。初中语文是简单语文常识与深奥语文技巧的分界线,对于这些抽象且深奥语文知识的学习,初中学生往往不知从何着手,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侧重把握语言对学生理解语文知识与应用语文知识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如何把握语言的有效性是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学会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可如今的高中作文课堂呢,其现状令人堪忧。  一、现状之学生方面  1.为格式造文,写成填充式的框架文。  现行的高考制度,牵动全社会人的心,于是培养了一批“宿构”高手,他们沿着高考优秀作文的线路,一路摸索,打造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因此,学校作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战场,就必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感,不断提高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学习我国语言最好的途径莫过于语文课程的学习。然而,我们遗憾地看到,很多教师对于语文的教学还没有掌握其中的关键,往往停留在字、词、句、篇的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精髓,才能够深入探究到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人生、社会及历史的独特性,才能够让学生在语文的世界中收获一种享受之感、畅游之快。  一、引
一、心智语文教学的缘起  (一)教育是心灵的转向  教育要立人,立人要从“心”开始。《大学》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说:教育就是使人“心灵从朦胧的黎明转到真正的大白天。”这些话都强调了教育就是心灵的转向。  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应当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的心智的建构上,教学要向心灵最深处的漫溯,让深刻的教学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教学的过程就
一、教参关于《雷雨》中戏剧冲突的解说在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于这部戏剧的戏剧冲突这样解释"课文一共有两场矛盾冲突,第一场是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的冲突,第二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