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之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pingwei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左传》、《国语》和《史记》,三者对重耳流亡之旅的记述大体相同,许多细节甚至年份、人物身份却不同,本文不对相关年龄、身份考证进行探讨,主要比较欣赏流亡途中、称霸之前的重耳形象。
  关键词:重耳;人物形象;比较欣赏
  作者简介:邵珺(1994-),女,江苏省南通市人,南京师范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
  《左传》以重耳流亡的路线为线索,按时间按顺序展现重耳个性的演变,其形象复杂,有优有劣,总体仍是一个仁义明君形象。《国语》通过对话,让众谋士簇拥着重耳,突出重耳的知人任贤,知错能改,却也显得他有些缺乏己见。司马迁能准确地把握住人物和事件的基本特征,但可能出于为尊者讳的思想,也隐去了一些晋文公的过失。
  以下将主要比较其中的三个小片段:
  一、重耳奔狄、适齐
  《左传》开始,重耳就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危机,也为其初露君主之德提供了舞台。当时晋国政权内部发生冲突,重耳到蒲城避难,晋献公派寺人披杀之。蒲城人准备迎战,他却不允许,认为自己依靠君父才享有俸禄和人民,不能与其较量。这里首先表现了他为子孝、为臣忠的深明大义。若其不得民心,蒲城人也不会为之迎战。其次,体现了他善于统筹形势,从大局考虑的政治远见。再者,避公子还能如此当机立断,冷静从容,可见其心智之沉稳。而接着写“从者狐堰、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则从侧面反映出其平日善纳人、得人心的一面,否则是不会“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的,而这也恰是重耳之后能够成为一代明君的最重要性格,为以后其性格发展定下基调。[1]
  《史记》则抛弃重耳的一段言语,用叙述性语言,交代晋公子所处的危难环境,再用细节描写“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逾、逐”字突现出重耳当时的狼狈情景和命悬一线的危险性,这里的重耳毫无从容的君子风度,只显慌张,《左传》与《史记》对文公奔狄的态度有很大不同。
  《晋语四》记载晋文公在狄十二年,却不写重耳的种种事件,而将主要笔墨用来写狐偃劝其自狄出发投奔齐国寻,有一种重耳无用的感觉。
  所以,三者从开头便塑造了不同的重耳形象:《左传》中重耳仁义守礼;《国语》重耳开始未发声未有形;《史记》写得更为现实,表现了其长远的政治见解。
  二、五鹿乞食、安于齐
  过五鹿那段,重耳向农夫乞食,农夫从田里拿出泥块给他,重耳发怒要鞭打他们,经子犯(狐偃)劝“天赐也”,重耳“稽首,受而载之”,子犯三言两语便劝成;而《国语》则写子犯在此长篇大论,写子犯篇幅过多。重耳仍“再拜稽首,受而载之”;《史记》记:“重耳怒。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没有重耳欲鞭之的情节,子犯也变成了赵衰,强调对土地的占有,而不是“天赐”,未写重耳稽首。
  这个细节是我印象极深的,在此,重耳富贵骄纵的一面暴露出来,“公子怒,欲鞭之”,《左传》将之十分精炼地表现出来,与之前树立的良好形象形成鲜明反差,一扬一抑。不过这也是流亡初期不谙世事、贪图享乐的贵介公子的正常表现,反而令重耳形象显得更为真实。后重耳知错即改,也体现出其本质的仁善。
  对“安于齐”这一情节,《晋语四》分两节写得很是详细,虽然只用了“民生安乐,谁知其他?”、“吾不动矣,必死于此”两句话,却生动地描画出他此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左传》用“公子安之”四字就表现了同样的意思,姜氏的劝言也简洁明了,重耳单单用“无之”两字回答,言简意深,引人猜想:或者重耳心中另有打算。《史记》中齐姜的劝谏“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从重耳的实际出发,则显得更具说服力。
  三、楚王飨重耳
  重耳及楚,楚成王为显示自己地位的不同,用起了周王飨宴上公的“九献”之礼(《晋语四》),重耳不禁有些怯场,狐偃给他打气:“天命也,君其飨之。亡人而国荐之,非敌而君设之,非天,谁启之心!”,重耳于是稳下心神,进退应对,都很得体。楚王事后用“约而不谄”来评价他,但重耳仍然恭敬地“再拜稽首”。
  当楚王问及等他回国后如何报答时,《左传》和《史记》中文公的回答大致相同,而《左传》的言语气势上更强一些“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以与君周旋”。《史记》中在这段对话前,却加了一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在对比中表现重耳的逐步成长。
  《左传》中这是重耳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展现自己的情节,重耳的主导性格渐趋抬头,能从远大的政治目标来考虑问题了。和楚王的对话不卑不亢、谦逊而不卑怯、温文中不乏强硬,既维护了国家尊严,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又没向对方低头,此时他堂堂正正,毫不示弱,已无流亡公子寄人篱下之态,体现了政治家的风度。
  总结:
  当然,《左传》、《国语》、《史记》三者对同一史实的不同叙述,有其受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历史观影响的原因,但我们都可以看出,在重耳流亡途中,其由一个不谙世事、安于享乐的贵族公子渐渐成长为有胆识胸襟的国君的过程。[2]少年晋文公既有粗暴无礼的一面,也有礼贤下士的一面,既有政治远见,也有狭隘意识,既有大国君的争权夺谋,也有普通人的多情仁善。
  注释:
  [1]张银侠.《左传》霸主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0.
  [2]陈鑫.晋文公重耳逃亡故事在《左传》与《史记》中的比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01) .
  参考文献:
  [1]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M].中华书局,1990.
  [2]张银侠.《左传》霸主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3]陈鑫.晋文公重耳逃亡故事在《左传》与《史记》中的比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其他文献
摘 要:对于语言单位的探讨由来已久,什么是语言单位,怎样划分语言单位,是所有的语言学家都必然要涉及的问题,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也不例外。在《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名著中,虽然索绪尔没有明确地划分语言单位,但是他却对语言单位非常重视。不仅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论述了他关于语言单位的看法,并且在说明其他语言思想的时候也提及到,这些思想反映了他的语言单位观,也反映了他的结构语言观的本质。本文将从划分语言单位的
摘 要: Emoji 表情是一种视觉上的速记符号,在聊天语境中有补充语义,营造轻松氛围的作用。本文将以“喜极而泣”为例简单论述Emoji表情的发展趋势如何满足当代人的猎奇心理和交流需要。  关键词: Emoji 表情;喜极而泣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一  2015年11月,《牛津词典》公布了年度词汇。年度“词汇
摘 要:《诗经》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最为主要的艺术创作手法则是“赋、比、兴”。本文将立足于许渊冲和汪榕培先生的《诗经》英译版本,从“比”这一艺术手法出发,对二者译本进行对比。  关键词:《诗经》英译;翻译对比  作者简介:胡双(1995.7.-)女,汉族,武汉大学翻译系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
涂鴉首先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街头涂鸦文化已经散布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并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但由于受法律监管和新一代选择偏好的影响,涂鸦文化正濒临灭绝。  [海 词 积 累]  1.daredevil n. 莽撞汉;蛮勇的人  2.dodge v. 躲闪;避开  3.tag v. 签名涂鸦  4.reckon v. 认为  Londons fastest?changing
摘 要:《双城记》是狄更斯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整部小说揭露封建阶级的残酷统治,并对劳苦人民表以深切同情。小说具有十分独特的写作视角与人道主义立场,本文通过分析《双城记》的写作视角与探究其人道主义思想,来解读这部小说,并提出一些粗浅的观点,供同行方家参考批评。  关键词:双城记;狄更斯;写作视角;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
摘 要:就餐礼仪即在就餐时应做好的各项准备和应该注意的各种礼仪。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对礼仪非常重视,对就餐礼仪也提出过许多观点,如“共食不饱,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歌,毋咤食,毋啮骨”等。然而如今人们对就餐礼仪却不够重视,孩子们从小便未培养起良好的就餐礼仪。因此对青少年的就餐礼仪方面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培养青少年的就餐礼仪。  关键词:青少年;幼儿;就餐礼仪;培养  作者简介:张婷婷(
摘 要:天葬是人类无数丧葬形式中的一种,大多数人觉得其野蛮无比,使人死后毫无尊严,充满了血腥暴力。而实际上其背后有着令人敬畏的宗教信仰和自然崇拜其中包括佛教宿命轮回观,藏传佛教觉域派“施身法”割断我执来度化自身的吝啬与不堪,以达到为来世积福的目的。天葬是藏蒙两族地区人民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精神的体现。  关键词:天葬;宗教信仰;敬畏自然  作者简介:杨春瑶,女,汉,四川广安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汤显祖是活跃于晚明文坛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牡丹亭》作为其一生最为得意的著作,反映了当时尊情思潮对于作品创作的影响,正是由于融注了尊情的思想,才使得整部戏剧凸显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这种正在觉醒着的女性意识,不仅在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也对后世作家们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尤为重要的借鉴。本文将立足晚明社会的尊情思潮的角度,深刻解读文本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萌动,探究汤显祖塑造
贴春联,挂灯笼,放爆竹……这些独特而古老的新年习俗被炎黄子孙代代相传。而关于这些习俗的起源的传说,更为中国新年增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  There are many tales that are parts of the Chinese culture. Many of them illustrate (说明) moral lessons, not so different from Aesop(
摘 要:“全民回忆”,可谓电影永不落空的王牌。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引发的火爆热潮,到如今人们对《致青春》、《左耳》、《匆匆那年》的追捧趋鹜,便可管窥这张“回忆王牌”的赫赫声势。它不痛不痒地撩拨着人们固有的怀旧情结,自然机巧讨喜。然而其原本故事的叙事模式和精神底色并不出言情小说式的一厢情愿、想入非非和单调狭隘,饶是它改换了门庭。  关键词:青春电影;回忆王牌;精神自恋;叙事模式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