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的教育艺术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bin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待是一种教育的智慧。把“以逸待劳”作为教育学生的谋略,其玄机亦全在一个“待”字。在学校教育中,就总体而言,教育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在某些局部和细节上,往往又并非如此。面对教育对象的某种过激情绪或极端行为,教育者若即时强行贯彻自己的教育意图,非但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会导致被动局面。此时,采用“以逸待劳”之计,让对方沿着错误的行为逻辑继续发展,等到强弩之末,再施以积极影响,则可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先看下面的教育案例:
  晚自修前,学生A端着一杯开水下楼梯,一不小心泼在上楼的学生B身上。数分钟后,B觉得身上火烧火燎的,一看,起了好些水泡,便把A从教室里喊出来,要向他“讨个说法”;A也不甘示弱,反唇相讥。于是矛盾骤然激化。
  对此,班主任并不急于作出裁决,而是让他们继续争执。于是B指责A不该把开水泼到他身上,还不肯赔礼道歉,现在时值夏季,万一伤口感染,误了学期考试,责任谁负?A指责B自己走路不长眼,何况并非故意烫你,何必气势汹汹,蓄意挑衅?……几个回合下来,二人累得泄了气。班主任这才要求他们对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自己的言行,对方的不是,让对方自己说去。
  这一招果然灵验,A和B各自心悦诚服地作了自我批评,问题由此得到妥善解决。
  大凡为师者,都曾碰到过诸如此类的棘手事,面对学生之间的尖锐冲突和由这种冲突导致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矛盾,尽管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济于事,冲突双方都认为自己有理,都不肯接受批评教育。这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并不急于按常规去了解实情以裁定谁是谁非或者干脆立马加以“弹压”来平息事态,而是出人意料地让双方接着争吵,待他们语竭气衰,乃一鼓而克之。这一解决矛盾的过程正体现了“以逸待劳”策略的运作机制。
  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亦曾施此计,居然于“山穷水尽”之时又见“柳暗花明”。
  班上有位漂亮的女生,上课不是打瞌睡,就是照镜子,要不就是听MP3,结果语文期中考试只得了32分。笔者对她批评、激励、劝说、诱导、家访,煞费苦心,机关算尽,仍未能奏效,最后决定采用“以逸待劳”之计。经与课任老师协商,把她的座位调到后排边角,笔者则假装“眼不见为净”,听之任之。
  日历翻过了三十多页。这天上《荷塘月色》,讲到“月下荷塘”一段,我终于瞥见她瞪了我一眼,眼神中流露出些许不安和期待。我灵机一动,立刻把目光全部投向她:“××同学,有请你来朗读!”话音刚落,我便发现她的眼睛刷地亮了。我“乘胜追击”:“你看,作者用‘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等一连串清新绮丽的比喻来描写荷花在月光照射下的皎洁,微风轻曳时的隐现和至色无色、超凡脱俗的清丽,把荷花写得极富韵致而又恰臻‘恬适’之境;作者还使用了通感手法,以‘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一音乐形象来描写荷香的不绝如缕、清淡可闻,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她的眼睛分明在告诉我,她在认真听我讲课,机不可失!我立刻“全线出击”:“我知道你歌唱得不错,舒展优美,节奏感特强,你是朗读这段美文的最佳人选!相信你一定会让全班同学都沉醉于这一片美妙的荷香月色之中!——大家掌声鼓励!”朗读之后,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我发现,她的眼里竟噙着泪花。
  从此,该同学判若两人,成了一位积极上进的好学生,语文学期考试成绩一跃而为83分!
  如果说上面所引第一个案例中的“以逸待劳”是稳操胜券的话,第二个案例则出的是“绝地险招”。如若用得好,可化“腐朽”为神奇;如若用得不好,很可能会大大伤害教育对象的自尊心,导致其自暴自弃,最终真的走向极端。因此,切不可以为不闻不问,一味放任自流,便可坐待精彩的生成。诚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所指出的,要“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实施此计之前,教育者对于教育对象的家庭背景、个性特征尤其心理承受能力等要有足够的了解,以决定是否采用此计。而在“待劳”过程中,更要密切关注其动向,时时留意察其色、听其言、观其行。一旦发现此计不可行,则应立止而另图他策;一旦发现出现微妙的变化,哪怕只是蛛丝马迹,也要立刻抓住不放,积极施加正面影响以促使矛盾的转化。
  若非如此,“以逸待劳”又如何能称得上是一种巧借等待、后发制胜的教育艺术呢?◆(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虽说教师的发展可以是态度的、功能的、情意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故理想的教师发展是教师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实现这一理想,离不开校长对应立场与视角的确立,有必要从本质论上作出观照和重审。    一、坚持自由发展、个性发展的原则——校长的认识视角    我们只要留意一下教师发展的经典案例就会发现,这些生动的范本无不蕴含着校长无限丰富的生命色彩和个性经验的思想故事,且具有不可
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江西省共调查了22895户83088人,调查抽样的比例为1.92‰ 。被调查户中有残疾人的家庭共4634户,确定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共5310人。为了摸清江西省目前15~60岁残疾人受教育程度的情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江西残疾人教育发展,根据江西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我们对全省15~60岁残疾人受教育程度进行
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在宏观层面,是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在中观层面,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平衡;在微观层面,是学校内部课程教学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结果的均衡和教育评价的均衡。教育均衡首先是一种政府行为,国家和地方要从法律法规、政策条令上保证教育均衡,使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其次,教育均衡是一种社会行为,受社会这个大市场左右,各级各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一个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永远制约着自身的发展,自我管理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比智力更为重要。最广泛调动中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是亟需深入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校开展了无职团员设岗定责活动,全校900余名非班委无职团员在各自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初步形成了无职有位、有位有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体系。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而“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班集体又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在班级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密切联系学生,以师生同行的方式来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师生同唱一首歌。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班同学投票“海选”产生班歌。既可以选已在传唱的,也可以全班师生发挥才情“原创”。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民生,事关未来,基础教育更决定教育全局,影响社会和谐。在当前的基础教育领域里,民众迫切期待接受优质教育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追求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有目共睹。民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达标示范学校门庭若市、生源爆满,薄弱学校门可罗雀、勉强度日,名校效应愈演愈烈,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    一、均衡发展是时代要求,达标示范乃
星期一早上,由于担任值日,我比平时到校早一些。一进教学楼,看见学生刘坤背着书包站在教室门口。那天天气比较冷,他一边跺脚,一边不时四处张望,大概是在等待拿钥匙的同学来开教室的门。我马上走过去,问道:“今天怎么来得这么早呢?”  “爸爸去办事正好经过我们学校,就顺便把我捎来了。”  我看看表,估计拿钥匙的同学一时还来不了,就对刘坤说:“走廊里太冷,先到办公室暖和暖和吧。”  “不用,老师,不冷,我在这
晨读课,我刚走进教室,小华便笑嘻嘻地递上一个红苹果,说:“老师,送给您!”  “谢谢!”接过苹果,我备感欣慰,多好的礼物,多美的心灵!我意识到,这是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的绝好契机。我捧着苹果走上讲台,笑着问:“同学们,这个苹果多少钱可以买到?”  学生们唧唧喳喳:  “三毛。”  “五角。”  ……  “买不到。”  听到最后那句话,我循声望去,原来是颜××。这孩子真是语出惊人。我笑着问他:“为
接手六年级的这个班时,前任班主任告诉我:班上有个叫何娟的女生特别专横、倔强,最好别批评她,如果批评了她,她会跑出课堂,九头牛也拉不回来,而凡事顺着她能省不少麻烦。  有了前任班主任的忠告,从开学第一天起,我便暗暗地关注着她。几天下来,我发现她还真是个令人讨厌的女孩:脾气暴躁,对人凶巴巴的,经常抢别人的物品,抢不到就大打出手,哪怕是在课堂上也肆无忌惮,乱甩一气后便趴在桌子上,课也不听。这样的学生怎能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东营市新型合作医疗实施效果进行调查,探索新型合作医疗,同时为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实施方案、探索合理的医疗保障模式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论与建议:1.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