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研究源于教材的高考題,有助于引导广大教师重视教材,回归教材,避免题海战术.[关键词]高考题;教材;高中数学[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01-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源于教材的高考題,有助于引导广大教师重视教材,回归教材,避免题海战术.
[关键词]高考题;教材;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5-0001-03
其他文献
[摘要]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氧化还原反应模块的复习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体会所学知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发展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知。[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 基础 本质 应用[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75氧化还原反应
[摘要]对比《减数分裂》同课异构教学的两种教学处理方式发现,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回归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轨道上来,注重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 思维教学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107 《减数分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遗传和进化”这个知识模块的重点内容
[摘要]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结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阐述了“理想课堂”的构建思路与策略,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关键词]新课程 理想课堂 构建[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111干国祥老师在《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提出“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一是实现“有效教学框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若能把探究性学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生物学习的不断进步,同时还能以探究的有效促课堂的高效。[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 有效 高效[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112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摘 要]发现规律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文章从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启发学生复习旧知识、诱导学生类比、激发学生猜想等角度来阐述如何帮助学生发现规律,找到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规律 观察 复习 类比 猜想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045 所谓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数学规律就是指在数
[摘 要]数学是最具逻辑性的学科之一,数学思维与逻辑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经过数学思维与逻辑的分析,很多繁琐信息将会变得清晰易懂.数学中的四种命题及其关系蕴含着重要的逻辑思维,文章将探究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关键词]命题 逆否命题 等价转化[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054数学是最具逻辑性的学科之一,数学思维与逻辑在实际生活中
[摘 要] 在以能力立意为价值取向的高考命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成为考查化学概念与理论、化学科学的方法与技能以及化学科学的价值与应用的重要载体。以“铁和铁的化合物”高考专题复习为例,对新教材不同模块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整合及提升,帮助学生理清不同知识“模块”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尝试通过知识结构化策略、问题化策略和方法化策略来提高高考复习的实效性。[关键词] 铁和铁的化合物 高考专题复习 实效性
[摘 要]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会影响学生对新概念的学习。对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概念转变教学,以学生原来已有的概念为教学起点,通过适当的教学行为解决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学生头脑中的生物学概念实现从错误到正确、模糊到清晰、片面到全面的转变,从而帮助学生建构更科学的概念。基于此,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教学为例,着重探讨高中生物概念转变教学。[关键词]高中生物 概念转变教学[中图分类号]
[摘 要]《从生物圈到细胞》是高中生物的开局之课。为了能将这一课上出精彩,既完成知识教学目标,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兴趣,着重通过1个诗词导入和3个主要问题来组织教学。[关键词]细胞 生物圈 生命系统 诗词 问题[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10112《从生物圈到细胞》是高中生物必修1的第1节,也是高中生物的开局之课。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