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明胶替代哺乳动物明胶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食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胶是胶原蛋白变性的产物,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市面上的明胶以哺乳动物明胶为主,然而,因动物源性病毒与宗教文化等问题而限制了其发展.鱼明胶不受以上因素的限制,与哺乳动物明胶有相似的功能特性,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鱼明胶的凝胶性和流变性弱于哺乳动物明胶,研究者采取多种方式修饰鱼明胶,以获得所需要的性能.本文阐述鱼明胶与哺乳动物明胶的性质差异,概述鱼明胶改性方法研究进展,为鱼明胶性质的改善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以茶叶中多酚类物质作为判别普洱茶贮藏年限的指标,开展贮藏年限研究.以18种代表性多酚类成分作为特征物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研究不同贮藏年限普洱生茶中多酚类物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普洱生茶中儿茶素类组分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茶黄素类组分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黄酮及黄酮苷类成分中部分组分呈下降趋势,而部分组分呈上升趋势.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相同贮藏年限的普洱生茶样品可聚集在一起,而不同贮藏年限样品之间呈现分离结果.经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不
黄曲霉毒素(AFs)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类变质食物中,其性质稳定、毒性高、易致癌,可导致家畜和人类患病,严重危害动物和消费者健康.在不当的储藏条件下,食品容易受霉菌感染而产生AFs.准确、快速的AFs检测方法对保障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安全至关重要.免疫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安全可靠等优点,成为极具竞争力的检测技术之一.本文综述近年来基于免疫法的AFs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比色法、荧光法、免疫层析法、电化学法、石英晶体微天平法和微悬臂梁法的基本原理、检测效果、国内外
研究红曲霉GN液态发酵过程中不同温度对红曲黄色素和桔霉素合成代谢的影响.在相同的培养基下,红曲霉GN分别在不同温度(20,22.5,25,27.5,30℃)液态发酵培养7 d,检测发酵终止时红曲黄色素和桔霉素含量,分析其变化和原因.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影响发酵终止pH值,发酵温度越低,发酵终止pH值越低,在20℃和30℃发酵过程中的pH值均不利于色素和桔霉素的合成;在22.5℃时红曲黄色素含量达到最大值,但是桔霉素的含量也达到最大值.故25℃时的发酵终止pH为3.38,红曲黄色素的含量较高,桔霉素含量相对较
乳酸菌细菌素是乳酸菌核糖体合成的具有抑菌或杀菌活性的多肽或者蛋白质.其中,Ⅱ类细菌素具有较宽的抑菌谱和较高的抑菌活性,然而,由于其自然条件下产量低且合成调控机理的研究较少,目前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为了解和掌握Ⅱ类细菌素的合成及调控机理,本文分类阐释此类细菌素几个亚群的编码基因结构、多肽结构,以及杀菌、免疫和调节机理,并阐述Ⅱ类细菌素在食品防腐和保鲜等方面的应用.
期刊
期刊
为弄清薏米醪糟发酵过程中代谢物形成机制及各环节的影响因素,研究薏米醪糟发酵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薏米醪糟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49种小分子代谢物,它们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发酵初始检测到的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别不大,仅苏氨酸含量稍高.发酵24 h后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葡萄糖和半乳糖含量显著增加.除油酸和亚油酸以外,其它非游离脂肪酸变化不明显.游离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11-十八碳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饱和脂肪酸呈增加、减少、增加的趋势.薏米醪糟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
期刊
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食品及环境中,对食品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不仅可以缩短时间,节省人力物力,还能更好地溯源.选取210株沙门氏菌和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使用16S rDNA序列测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其鉴定,使用R软件包(v3.6.1)对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鉴定水平和效率.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可将210株沙门氏菌(100.0%)鉴定到属水平;16S rD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