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大脑,使培训效果更持久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们常常报道:我们对于人类大脑的了解程度每隔十年就会加深一倍。近年来,研究样本数量与方法呈爆炸式的增长,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快、更全面地了解整个世界。但在某些层面上,这对培训专家而言却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
   诚然,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了解人的大脑如何认知和处理信息并获得长期学习效果固然重要,然而,笔者曾不止听到一个领导说过:“这些理论和方法听起来确实非常有趣,但该如何应用?”科学理论本身是有用处的,但最重要的还是将其应用于实践。以下是九个可以在培训中应用科学理论,以提升学员大脑利用率的方法。
   每位学员的大脑是特殊化和情境化的。所学的东西越是重要,就越应该受到重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因此,培训师需要准备好应对不同喜好的学员的办法,学员也应意识到自己的喜好对课程设计者或培训师的角色影响力。
   思维模式会定义学员看世界的眼光,这会直接影响培训效果。为了克服大脑拒绝变化的特性,可以运用“全脑开发”的方式,即提供问题背景,带入学员情绪,创造引人深思的难题和挑战,并为课程消化和理论实践提供相应时间,让培训过程更新颖。学员的大脑会自动寻找既定模式,并基于先前的经验自动“填补空白”。因此,学员可以借此优势加速学习进程,但要小心思维定势的陷阱。
   越是使用思维风暴,越会耗费更多的能量。为了确保学员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应对挑战,培训师可通过提供问题背景、迎合学员需求等方式为学员做铺垫。
   学员需要思维风暴,但不需要压力。压力会改变大脑神经元的生长。当你给学员挑战时,别给他们施加太多压力,避免其大脑拒绝学习。
   学员不喜欢无聊的课程。尤其是现在,大家对电子邮件及其他软件的不断刺激几乎成瘾,如果大脑没有接触新鲜事物,就必然感到无聊。
   大脑并不会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它只会在任务间切换。大量研究表明,大脑真的并不擅长多任务处理。但面对现实吧,学员们都在进行多任务处理!既然如此,就要好好计划培训的进度和节奏,为员工提供休息时间以回复邮件等,以便让他们在培训期间集中精神学习。
   劳逸结合会增强学员的记忆力,即使是在大脑清醒的时候也是这样。交错的学习和休息会帮助学员记下他们刚刚学到的东西。
   未经过实际操练过的内容是不会成为长期记忆的。对于那些必须处理并转移到长期记忆中的重要内容,请确保为学员留出足够的学习时间后再引导其付诸实践,并且通过实践不断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大脑喜欢与别人交流。充分利用在线协作工具,但也不要忘了“老套”的方法,如导师辅导和小组协作等方式。
其他文献
华丽的诱惑与烦恼  “你开的是‘保时捷’还是乌龟啊,这么慢!都等你呢,动作快点儿!”嘈杂的酒吧里,宋扬不断打电话催促迟到的好友,还不忘叮嘱一句,“别忘了把你家那两瓶‘轩尼诗’带来助兴……”  放下电话,宋扬逮住一哥们拼酒。几杯酒下肚,醉意蒙眬的他跳到舞池中央赤膊狂舞起来,引得周围一片尖叫……  22岁的宋扬是人们眼中“口含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宋父是当地声名显赫的房地产商,富甲一方。宋扬虽然还
从幸福1.0说起  以前,“幸福”的含义似乎并没有与愉悦这么接近。当托马斯·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宣称人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时,它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幸福恐怕根本不是一回事,也与快乐或者高兴完全不沾边。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幸福”应该由三个不同的元素组成——积极情绪、投入的人生和有意义的人生。这三个元素都比“幸福”更容易感知和测量。  第一个元素是积极情绪,也就是我们的感受:愉悦、狂喜、入迷、温暖
老程凝重,难得率性一次,“像我这样的资深预算师是靠复盘熬出来的,能不抢手吗?”  业内人皆知,竞标就是竞价。高明的工程预算师会让甲乙双方都觉得占了便宜。譬如他老程皱几下眉头,就能鼓捣出个“切片报价法”,既契合客户的心理价位,又让公司有得赚。趁建筑市场低迷,Z公司借猎头之手逮住了他。  一单撞来,一单迭进,眼瞧连着中标,老板对HR也连着飘“赞”,“没看走眼!”可半年后,财报连着反映:大多项目的实际投
英国格拉斯哥市的一家书店门口总放着一箱旧书待售。有一个靠奖学金过活的穷学生,在箱内看到一本学校指定要看的书,就每天花些时间来读一章。后来他赚够了买那本书的钱,过来要买,不料那本书已不在纸箱里了。于是他走到柜台前询问,老板伸手从背后的书架上取下那本书,递给穷学生道:“有位先生想买这本书,可是我知道你还没有看完呢。”老板的爱心令这个穷学生,乃至后来知道此事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在这件事上,书店老板体
对于创业者来说 ,尽管创业目的各有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成功。谁都不想成为失败者,但是,怎么才能成功?要靠自己,也要看别人。没有草根能随随便便成功,胜出达人必有过人之处。我们可以总结成功者的性格要素,从中领悟成功之道。虽然成功不可复制,但至少可以模仿、学习。   梦想——   很多时候,   我们做事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预期,   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梦想与热情。   谈起创业初衷,有人
年终岁尾,数千万之众的劳务派遣大军正在经历着一年中最“虐心”的时刻:正式员工手捧着丰厚的年终奖金,而自己却两手空空。所谓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在此刻瞬间崩塌。劳务派遣工的身份标签,不仅使他们在职场福利待遇上低人一等,更使其心理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却又无能为力的“阴霾”。“人心都是肉长的”,一句俗话却透射着一种深刻的理性。  如今,劳务派遣已成为国内企业用工数量最大、涉及领域最多的人才服务产业。从200
开题关键词——声音。这个声音来自顶层话语角色,国务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7月1日施行;这个声音来自受众主体,即以科教文卫等系统为主体的“事业人”。《条例》如同发酵的酒,一旦打开封口,酸苦辣甘,各嗅其味。  重新定义身份,有点难  人过中年的张放,已经在农科所做了二十多年的农艺师,还是“部门领导”,身为事业单位体制内的一员,他从没为现在和将来的生活担过忧,这种“优越感”早已
一个企业发生了员工“N次跳”,可它对现有雇员和潜在雇员仍有很强的吸引力。对此,有人迷思,有人猜想,有人侧目。有HR朋友对记者说,长久漂浮在脑际中的雇主品牌、劳动关系等概念和人力资源搅和在一起,总得弄明白吧。不久前,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雇主品牌论坛组委会、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中国雇主品牌网主办的第九届中国雇主品牌论坛在北京召开。有“中国劳动关系第一人”之誉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教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何为将?将者,三军之胆也,倚之可攻城拔寨、平疆拓土;失之或士心离散、敌祸迫睫……可见,将之重!正因如此,求将难矣。纵观古今,莫不如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从未断绝,尤其是企业内中高级人才的规划无不是重中之重。慧眼识英才,招来适合本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大将”,或可让企业柳暗花明、绝处逢生;然而,如察之不慎,招来“不对路”的“牛人”,却有可能将“好事”做坏。
自2013年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颁布实施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又于2014年3月1日颁布实施《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针对劳务派遣经营行政许可、同工同酬、三性岗位和按10%比例使用劳务派遣工等事项做出明确规定。但由于一些企业和劳务派遣机构对《暂行规定》掌握不够、理解不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不少困惑。为此,本刊特请广州红海人力资源集团熊坚董事长就有关问题为大家做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