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回归路上的“必答题”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e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终岁尾,数千万之众的劳务派遣大军正在经历着一年中最“虐心”的时刻:正式员工手捧着丰厚的年终奖金,而自己却两手空空。所谓的成就感与幸福感,在此刻瞬间崩塌。劳务派遣工的身份标签,不仅使他们在职场福利待遇上低人一等,更使其心理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却又无能为力的“阴霾”。“人心都是肉长的”,一句俗话却透射着一种深刻的理性。
  如今,劳务派遣已成为国内企业用工数量最大、涉及领域最多的人才服务产业。从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到2013年重新修订,历经5年成长的新兴产业却险些被社会舆论“推倒”。为何在实践过程中劳务派遣会屡屡走样?为何在派遣机体高速膨胀的背后,派遣员工的基本权益却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各级政府部门在发问,派遣机构在发问,几千万派遣员工同样也在发问……
  2013年6月,在《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提请审议时,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乌日图对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盘点”。其中,“派遣单位良莠不齐”、“派遣员工比例超标”及“同工不同酬”这三大问题,成为“修正案”中的重点整改对象。
  2013年8月,《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深受诟病的“派遣三性”、“同工同酬”、“用工比例”等问题得到了一一校正与明确。2014年春节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经过反复推敲、审议,正式颁布了《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作为“年度大礼”,它的适时推出不仅是对人才派遣行业进行重新洗牌的一次契机,更将成为未来规范派遣用工行为最权威的风向标。
  在找寻劳务派遣未来发展之路上,用工单位、派遣机构和政府部门同样面临诸多问题需认真作答。与其说是发展之路,不如说是回归之路。5年时间的肆意生长,已使劳务派遣与原生态的设计初衷渐行渐远。是到了将其纳入到正常发展轨道中来的时候了,这不是劳务派遣发展之路上的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
  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殷切期待一整套更为完整有效、切实可行的人才派遣行业标准和评价指标早日问世,在提高派遣机构准入门槛的同时,强力形成一套“优胜劣汰”的行业生态体系,使劳务派遣尽快回归到健康的成长轨道。
  在劳务派遣发展之坎坷路上,许多问题亟待用工单位、派遣机构和政府部门三方合力来破解。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有新闻呈现的地方就有记者。在湖北荆门那个地方,记者发现了三个新闻点:一是在“去中国化”的管理热象中出现了“本土化”工具;二是处于互联网时代,Boss和HR们竟不顾舟车劳顿,像“去延安”似的寻找真理;三是一个“火”得不得了的绩效管理方法,实操简单。  于是,感冒中的记者忍着周身酸痛,扑奔到人声鼎沸的新闻现场。  采访时间:9月14日;  采访对象:李荣。  与上期对话的台湾职业培训师乔培伟的身份不一
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出台与完善,HRM(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繁杂,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事务性工作的处理中,使HRM在支持企业战略发展中的作用受到影响。HRM职能重心的转移与事务性工作的日益繁杂,也使外包变得十分必要。另外,我国企业正处在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HRM的转变过程中,企业的HRM工作就需要获得专业指导
“咳,你可真行,搞什么职场调查,还调查到欧洲职男身上啦!”工作在德国的老同学在微信聊天时嫌我罗嗦,接着又嫌弃地对我说:“你别那么多事儿,知道不,叙利亚难民中的大学老师在这找工作都异常艰难,更遑论做职业规划这门极奢侈的功课了。”  “奢侈”,过分享受之意,这词儿一出,令我一拍惊奇。“功课”,诵经念佛般的作业,令我二拍惊奇。想想当下职场,好多人被称或自称为“穷茫族”、“倦怠族”、“空虚族”,找不到职业
近期,有研究机构发布了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揭晓了2016年大学生红绿牌专业,以及2015届就业率较高的本专科专业TOP50、就业率较低的本专科专业TOP10,这样的榜单引发了学什么专业的思考和争议。  《光明日报》评论员指出,就业率红牌榜的最大意义不是指引学生据此选择专业。因为就业率是变动的,也许当下的“冷门”过几年就是“热门”。整体而言,我国高校专业的设置,应该是高校、政府、市场以及社
[案例]    李某是公司的一名核心销售员,产品销量占公司总销量的近20%。三个月前,李某被竞争对手以高薪挖走。尽管公司在李某离职后随即招聘了三名销售员来替代他,不但无法达到李某的销量水平,反而在短短三个月内丢掉了李某原来40%的客户,导致该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  员工离职,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本投资的巨大损失,增加人员重新配置的成本,而核心员工的流失,不仅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上能否处于领
华丽的诱惑与烦恼  “你开的是‘保时捷’还是乌龟啊,这么慢!都等你呢,动作快点儿!”嘈杂的酒吧里,宋扬不断打电话催促迟到的好友,还不忘叮嘱一句,“别忘了把你家那两瓶‘轩尼诗’带来助兴……”  放下电话,宋扬逮住一哥们拼酒。几杯酒下肚,醉意蒙眬的他跳到舞池中央赤膊狂舞起来,引得周围一片尖叫……  22岁的宋扬是人们眼中“口含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宋父是当地声名显赫的房地产商,富甲一方。宋扬虽然还
从幸福1.0说起  以前,“幸福”的含义似乎并没有与愉悦这么接近。当托马斯·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宣称人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时,它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幸福恐怕根本不是一回事,也与快乐或者高兴完全不沾边。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幸福”应该由三个不同的元素组成——积极情绪、投入的人生和有意义的人生。这三个元素都比“幸福”更容易感知和测量。  第一个元素是积极情绪,也就是我们的感受:愉悦、狂喜、入迷、温暖
老程凝重,难得率性一次,“像我这样的资深预算师是靠复盘熬出来的,能不抢手吗?”  业内人皆知,竞标就是竞价。高明的工程预算师会让甲乙双方都觉得占了便宜。譬如他老程皱几下眉头,就能鼓捣出个“切片报价法”,既契合客户的心理价位,又让公司有得赚。趁建筑市场低迷,Z公司借猎头之手逮住了他。  一单撞来,一单迭进,眼瞧连着中标,老板对HR也连着飘“赞”,“没看走眼!”可半年后,财报连着反映:大多项目的实际投
英国格拉斯哥市的一家书店门口总放着一箱旧书待售。有一个靠奖学金过活的穷学生,在箱内看到一本学校指定要看的书,就每天花些时间来读一章。后来他赚够了买那本书的钱,过来要买,不料那本书已不在纸箱里了。于是他走到柜台前询问,老板伸手从背后的书架上取下那本书,递给穷学生道:“有位先生想买这本书,可是我知道你还没有看完呢。”老板的爱心令这个穷学生,乃至后来知道此事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在这件事上,书店老板体
对于创业者来说 ,尽管创业目的各有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成功。谁都不想成为失败者,但是,怎么才能成功?要靠自己,也要看别人。没有草根能随随便便成功,胜出达人必有过人之处。我们可以总结成功者的性格要素,从中领悟成功之道。虽然成功不可复制,但至少可以模仿、学习。   梦想——   很多时候,   我们做事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预期,   而不是出于自己的梦想与热情。   谈起创业初衷,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