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一件事有兴趣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它,想方设法地了解它,自觉主动地探究它。兴趣甚至能让人废寝忘食。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数学的抽象性往往使学生对它望而生畏,它不像其他自然科学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时老师缺少分析或不当讲述还会让学生感觉“学数学真难,我没这个天分”的挫败感;而低效甚至无效的自主探究,也常因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而使学生逐渐丧失信心,继而失去学习兴趣。初中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笔者就自身的实践谈谈看法。
  一、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直观具体和形象的事物学生较易接受。教学中应注意以形助数,数形结合,或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问题具体化,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对自主探究,能体验探究且有所获,学生才会对探究活动产生兴趣。要做到这点,首先,课程内容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如用“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又如利用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引导学生欣赏身边的轴对称图形,观察枫叶、蝴蝶等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点,既能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又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次,应引到学生学会应用“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分析解决问题。如问题:k为任意常数、试证直线y=(k 1)x-k-1恒过某一定点。初中生对带参变量的直线经常头痛,一些学生观察关系式便可知直线必过定点(1,0),大部分学生会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可引导学生,既然y=(k 1)x-k-1对任何k都成立,则任取K的两个具体值所得的两条确定直线必过定点,从而通过解方程组也可得到定点。通过抽象问题具体化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引导学生学会“转化”体验“获取”知识快乐
  数学知识往往环环相扣,新旧知识间总存在联系,学生如何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将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方法是“转化”。例如,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的关系,学生有了整式乘法的知识后,只要给出分解因式定义,便可引导学生逆用分配律m(a b c)=ma mb mc,获得因式分解方法——提取公因式法;观察乘法公式特征,逆用乘法公式即可获取因式分解的另一种方法——运用公式法。又如,学生有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经验后,可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可引导学生通过“代入消元”或“加减消元”将多元转化成一元、利用公式=|a|=a a≥0-a a<0可将求算术根问题转化为求绝对值问题……
  自主探究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途径是以旧引新,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获得感和成就感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探求知识应由简到繁
  譬如,对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问题,可先从最简形式x=a入手,因方程x=a的求解问题换一个角度可看成求平方根问题,从而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已掌握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探求方程(x a)=c的根,此时只要将(x a)看成新“元”,利用换元法即可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最后对一般方程ax bx c=0(a=0)解的探求,可引导学生通过配方法转化为(x a)=c的求根问题,进而引导出求根公式,从而彻底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问题。类似地,探索二次函数知识时,可从最简函数y=x入手,通过描点作图,获取函数性质后,左、右平移可探得y=(x a)的图像和性质,上、下平移可探得y=x h的图像性质,利用平移性质掌握了y=(x-h) k的图像和性质,有了基础,再探索一般形式二次函数y=ax bx c问题,只需利用配方法将一般式化成y=a(x-h) k即可使问题迎刃而解。
  四、前瞻性引导,让学生少走弯路
  学生探索知识犹如初次登山,虽有目标,但不熟悉途径,往往多走弯路,教师则由于已登顶峰,居高临下,更能看清来路。如,学生分解因式x-x总犯分解不彻底的错误:x-x=x(x-1)。为避免学生分解不彻底问题,教学分解因式定义“把一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时,可引导学生将“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一项都不能分解为止”作为定义的一部分,加以理解应用。这样,学生因分解不彻底而产生错误的概率就大为减少。又如当不等式组x2m-1无解,求m的取值范围,学生往往记得口诀“大于大、小于小”不等式组无解,从而得出错解:由2m-1>m 1得m>2。为避免错误,可先设计问题:不等式组x>3x<3有解吗?通过特例记住不等式组无解的所有情况。
  五、优化探究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乐此不疲
  学生自主探索是否有效,与教师对探究过程的充分考虑有关。要使学生体验发现的乐趣,必要的铺垫设计是前提。以圆周角定理探索为例,让学生从纷繁的圆周角中发现定理的结论,可设计如下问题串,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向成功。
  问题一:圆周角与圆心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图(1)、(2)、(3)得出结论:以圆上任意一点为顶点的圆周角,虽然有无数多个,但它们与圆心的位置关系却有三种:
  问题二:圆周角与圆心角虽是不同的角,但是只要它们对着同一条弧,彼此之间就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么圆周角与对同一条弧的圆心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可引导学生观察图(1)、(2)、(3),凭直觉猜想,动手测量,从特殊情况入手(特殊位置往往能得到特别的结论)。由图(1)学生不难发现:当圆心在角的一边上时,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的一半。
  问题三:仅由图(1)得出的结论能否得到“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问题四:能否通过作适当的辅助线把图(2)、(3)情况转化成图(1)情况?
  利用(1)得出的结论,学生不难发现,当圆心在角的内部、外部时,结论仍然成立。此时,可引导学生将所发现的事实概括成定理,还可顺藤摸瓜,扩大成果。
  问题五:半圆是不是弧,当圆周角是直角,或弧为半圆时,由圆周角定理可得什么结论?
  总之,只有充分了解初中生的年龄特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学生的探索途径,才能使学生多体验成功少感受挫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评价。作文评语可分为眉批和总批,眉批侧重对学生习作中的字、词、句和标点等细节问题的评价,主要对学生进行细致而具体的写作技巧的指导;总批是对学生作文的总体概括性评价,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评语不仅能诊断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为学生设定今后努力的方向,还能发挥沟通师生情感和鼓励学生的作用。  一、高中评语存在的问题  1.评语陷入简单化、八
摘 要:税务筹划是指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现行税法的公平性的前提下,通过整体战略管理指导,分析税法中相应的选择机会和税收优惠等,科学合理地对企业自身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安排,摸索出一套纳税标准作为企业长期纳税使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而降低税负的一系列为企业减压行为。制药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税务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进行有效的税务规划,缓解企业财务的压力,才能为整个制药企业进行有力的推动与发展。
CRM1(Chromosome region maintenance 1),也叫XPO1(Exportin 1),它是一种真核蛋白,调控核蛋白,r RNA,sn RNA和m RNA等蛋白和RNA出入细胞核。CRM1能够转运大部分肿瘤抑制蛋白和原癌蛋白,其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耐药性等密切相关。因此,CRM1已经成为了肿瘤药物研究的靶点之一。目前已经报道的大多数CRM1抑制剂都具有α,β不饱和
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几乎与胃癌相当,治疗效果较差,5年存活率还不足10%,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食管癌分为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我国以食管鳞癌居多,食管腺癌较少,尤其是河南安阳、林州等地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目前食管癌还没有特效治疗药物,而且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也与发病时期有关,处于发病早期和部分中期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而晚期患者只能采用放化疗方案,并且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促进数学和生活两者之间的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将学习和生活合二为一,从生活中发掘数学因素为数学教学服务,数学教育贴合生活提高学生现实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树立“数学就在身边”的正确观点,从而领会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形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活化 发掘数学 贴近生活 提高能力  数学和生活两者是不可分
摘 要: 中职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已经摆脱考试成绩的束缚,以知识创新和能力应用为重的新经济时代已然来到。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一线教师务必从新课改角度出发,适应新形势下的角色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 中职数学教学 角色转变  雅克·德洛尔说:“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新课改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角色适应问题。作为教育的执行者,教师首先
摘 要: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教师的发展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容易忽略一些细节,这其实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要时刻记得注意细节是不容忽视的,只有缜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细节 集合 区间 角度制 弧度制  某次考试后的集体改卷中,我们备课组成员对于该考卷中的某道题目的处理产生了争议.  填空题13题:求函数y=sin(2x )的单调递增区间. 
摘 要: 基于对新型人才培养理念,高中数学老师,要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强调中学生自主学习,不要采用题海方式,因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及渗透在能力中的解题策略,只有注重能力的培养才是真正的培养新型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 导数 概念 极限 微积分  十年前的新课程改革就提出我国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要正视,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学生,缺乏问题意识,重结果轻过程,重解题技能技巧普遍性
摘 要: 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努力实践,认真反思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策略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每个教师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有效教学也是推动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教学方式。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在我国,随着新课程标
摘 要: 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有语文味的课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创设以教师为主导的语文高效课堂、打造学生自主与合作的课堂、创造打开学生思维、展开想象翅膀的课堂、用创新的教学设计贯穿语文课堂等方法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 创造性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要唤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激活课堂,创造充满生命力